在社牛与社恐中切换自如,是健康的状态吗?

文摘   2024-10-29 11:58   湖北  

Q:是不是可以说一个人能在孤独和社牛之间切换自如,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呢?

A:我想提这个问题的朋友或许内心会有一些困惑,一个健康的人际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这个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一个人内心对自己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体验。我先谈一谈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以及人际互动是怎么来的,或许答案就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

一个婴儿的出生伴随着啼哭来到了这个世界,外部的世界跟在妈妈的子宫里是如此的不同包括声音 温度 湿度 亮度等等,这时的婴儿无论内心还是身体都是脆弱的,非常需要一位内心清澈的母亲的照料,可以帮助婴儿缓解内心的躁动和不安,母亲如果在这个时候满眼都是婴儿,心理学有个词叫全神母性贯注,这个对婴儿的心智和身体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母亲跟婴儿互动中渐渐地在婴儿的内在会内化一个有爱的温暖的可以被及时满足和发现婴儿的需要的一个母亲形象,这个关系是可以被信任的 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有爱关系,这对婴儿未来心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婴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要面对不同的阶段应对各种丧失所带来的各种痛苦情绪风暴,好的自我内核和有爱的关系模式可以协助婴儿度过这样的一个个难关,一直到孩子开始上学,孩子的内在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 有边界 有爱的 丰富的内在关系模式,这就是老话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孩子的人格基本上是定型了,这个孩子就开始带着自己先天的素质和原生家庭的烙印闯荡江湖了,或多或少会在遇到不同的人事物会有一些影响,如果不是大的事件或变动我们说这个人基本上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了,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早年的养育环境对一个的影响,他会带着这些全部的家当(母婴关系模式)去感受外部的世界。在这里我想说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取决于内在关系模式,一个人如果被很好的照料父母很有边界又有爱,那么他对待外部世界感受外部世界也是温暖宽容有爱的,相反如果一个婴儿早年的养育环境是有缺失(比如母亲因为各种原因带给婴儿的挫败比较多或者这个婴孩本身就比较敏感容易对外部环境产生不好的体验)甚至是有缺陷的(母亲本身很抑郁或者重要照料着的丧失),那么即使他长大成人后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有爱的环境也是会在内在充满质疑和不确定的(当然外部环境相对有爱还是会慢慢滋养一个人的)。再回到前面这个朋友的提到的孤独和社牛的话题,我姑且从这个朋友提到的词的词面上理解为,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和一群人狂欢时这两个场景,实际上无论在哪一个情境之下,都取决于我前面提到的早期母婴关系的品质,即使是一个人,当这个人内在有很好早期关系模式,她就是一个人看书也好发呆也好也都是自在放松专注的,或者和许多人在一起时,他也是很自在舒适的,可以随时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建立起友好的链接。反之如果早年养育环境有缺失,即使是一群人在一起,他也会感到是跟他人隔离的没有链接和不确定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助益。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