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婴儿观察,是咨询师学习的刚需
文摘
情感
2024-11-13 11:57
湖北
婴儿观察训练发展至今,已经不再仅仅是针对儿童精神分析师了,也会为新生儿妈妈、育婴师、助产士、老师等群体做培训。
因为在这些工作里,仅仅照护孩子的身体已经不够了,还需要了解母婴的心理状态,了解一个婴儿的心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婴儿观察训练是上个世纪 40 年代,由儿童精神分析师埃斯特
·
比克夫人提出的。那时二战刚结束,英国有很多流离失所的儿童,很多精神分析师,比如安娜.弗洛伊德、温尼科特等很都把目光投向了儿童。那时,儿童是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人群,他们为这些儿童做了很多事,比如开幼儿园,或者接受儿童寄养并对他们做干预治疗。
也是这时,塔维斯托克的培训部主任鲍尔比,也就是著名的依恋理论提出者,提议做儿童精神分析师的培训,他邀请了埃斯特·比克来做培训师。
如何培训儿童精神分析师?埃斯特.比克提出了延续至今有70多年历史的婴儿观察训练法:观察员到一个家庭里,自然地观察新生儿和这个家庭里发生的一切,观察新生儿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如何发展自己的心智的。
那么,婴儿观察是要观察些什么?我们从中又能有哪些收获?
婴儿观察是在观察什么?
小婴儿在不会说话的时候,通过观察肢体语言、表情及声音的变化,即使我们不是婴儿的家人,作为观察员在现场都能感受到小婴儿在“说”什么。这些就是非语言信息。
比如看小宝宝洗澡,给宝宝脱衣服、翻动身体的时候,宝宝经常会挥舞自己的拳头,然后做出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的举动,如果抓不到东西就开始要吃手指头,或者会哭起来。
因为小宝宝在生命初期是完全不能理解外界发生的这些未知的。小婴儿不知道手是什么、腿是什么,身体难受了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觉,甚至可能不知道这个感觉是痛还是痒,只是觉得不舒服。
婴儿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子宫里是没有重力的,子宫是一个完美的天堂,什么都不用做,天然就有婴儿需要的一切,并且温暖、安定。因此,婴儿离开子宫就像宇航员没穿宇航服就进入太空。被生出来,对婴儿来说是特别骇人的体验。
婴儿离开子宫,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体验未知。从产道的挤压感受开始,到被生出来,周围的气味、声音、光线,一切都是没有经历过的。
小宝宝不管是难受了还是害怕了都会哭,要把这些不好的感觉投射出来。而刚才描述的给小宝宝洗澡的画面,当他无措时把手伸到嘴里吮吸,然后安静下来。那一刻,在宝宝这些非语言信息里能感受到这个婴儿处在恐慌中,把手放在嘴里是在自我安抚。
看懂一个婴儿如何恐慌,又如何自我安抚,这些非语言信息的理解对我们了解来访者、或者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是非常有帮助的。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来访,之前是在视频里见面,有一天要在线下面对面。虽然每周见一次,可突然换成地面,感觉还是不一样。说着说着,来访者突然从包里面取出一个手绢,然后就开始玩弄那个手绢。
如果咨询师没有做过婴儿观察,可能没有感觉,认为来访者只是要擦汗或者别的,可能不会在意这个动作背后的意义。但如果咨询师感受过婴儿观察,看到过小婴儿是如何表达内在惊心动魄的体验,便会马上有一个理解,来访者那一刻内心是多么恐慌不安,来访者觉得抓不住自己的咨询师,觉得和咨询师之间有距离,需要自我安抚、自我照顾。
看懂这个动作,咨询师就能够把这个解读告诉来访者,告诉他,自己似乎看到在他的心里,咨询师是不可靠的,不敢信任咨询师。
有过婴儿观察的训练经验后,对婴儿的理解和感受会留在心里,理论就不再是那么生涩的内容。
比如,在观察时看到小婴儿大哭,观察员真的会焦虑不安,恨不得冲过去把婴儿抱起来。观察员得去体验这些,让这些感受留在心里,这样在和工作对象一起工作时,对很多行为便能够迅速形成理解。
除了观察小婴儿本身,观察母婴的互动,以及爸爸、其他家人和婴儿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妈妈的什么举动,让婴儿有什么反应,我们通过观察小婴儿的肢体能感受到他对妈妈刚才的举动是怎么感觉的,是觉得放松,还是紧张。
另外,是观察环境的变化对婴儿带来的心理变化。
比如,某一天可能妈妈没法照顾婴儿,换了爷爷奶奶来,还是做那些事,但婴儿的反应可能会明显不同。这些细节,家庭成员自己难以觉察,作为观察员却是能清楚看见这一切。
此外,还能观察到家庭里不同的动力。
比如,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发现一个家里只有妈妈在照顾小婴儿,爸爸是缺席的。
当时,我所在的观察小组里,有成员访谈时发现爸爸在家里非常没有位置,爷爷奶奶包括妈妈都很不相信这个爸爸,感觉好像依靠不上。然后,观察员发现每次观察的时间都是爸爸不可能在家的时间,似乎不知不觉中家庭有一个动力是不信任这个男性,把爸爸赶出了育儿场景里。
然后,观察员就跟这个家庭沟通,说非常希望观察到爸爸能够跟婴儿在一起的场景,并一再协调时间,希望能邀请爸爸参与。这个举动让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重新思考了爸爸的重要性。这也可以说是婴儿观察训练能够为婴儿家庭带来的帮助。
是观察婴儿,也是观察自己
有人问,做婴儿观察是不是可以修复自己内在的婴儿的部分。我认为,不能说完全修复,但确实可以触达到很深的自己内在婴儿的部分。我相信每个观察员在观察中都有过深入看到自己内在婴儿的时刻。
分享一个我的例子。
第一次写婴儿观察的观察报告时,我至少花了6个小时,写了5000多字。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很有信心,报告写得挺满意的,结果去报告时,督导老师问:“那个观察员在哪里?我怎么没有看到观察员?”
我当时很懵,后来才知道督导说的“看不到”,是说观察员像摄像机一样细致描述了婴儿和妈妈的互动,但没有观察员自己的感受。哪怕在观察的过程里我是十分有触动的。
这个反馈让我看到我自己的内在有一个部分是很恐惧的、害怕犯错,把自己的感觉藏起来了。我可以描述我看到的一切,这些都是别人的,但我自己的部分被藏起来了。从第一次婴儿观察报告里,我看见了自己内在婴儿的一部分。
如果我没有看到自己的恐惧,后续的婴儿观察里我就不能够把自己投身到观察中,去感受自己,任由自己的体验被激荡出来。看到恐惧,随后打开自己,允许自己
那些好与不好的体验
被激活,这也恰恰就是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时应该有的态度。
在面对来访者时,咨询师也需要看见并放下自己的恐惧,打开自己,敢于让情绪和体验出来。
有人说,婴儿观察就像是加长版的个人体验,我是非常同意的。
那么,婴儿观察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获?
首先,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直观地了解一个人,在怎样的处境里,他内在什么样的体验被激活了。
比如,迫害、焦虑、分裂、投射,这些理论学了就能用,也能讲,但做婴儿观察后这些理论会变成体验,留在自己的感受里。
举个例子,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正在玩,爸爸突然给他拨了一个视频电话,婴儿很兴奋,爬过去跟视频里的爸爸咿咿呀呀的对话。这时,突然妈妈过来了,妈妈就跟爸爸两个人热烈地聊起了天,婴儿就转身爬开去玩别的,就把背影给了爸爸。
我们可能对被排除在关系之外、俄狄浦斯冲突这些理论很熟悉,但如果你能在现场看到上述的一幕,这些理论会像画面一样清晰在你眼前展开。
你看到在那个时刻婴儿感觉到爸妈之间有紧密的连接,他介入不进去,就会感到受挫,转身去做自己的事。可能那个瞬间他认同了一个忙碌工作的爸爸,那个背影就好像在说,“
我也有自己的工作,我要去工作了
”,以此来安抚自己的受挫时刻。
因此,你就能够理解自己的每一次休假,来访者会怎么体验。他可能说:“
没事你去休假吧,我也是很忙的
”,由此,你能从他能自我照顾里理解到背后受挫的感觉。
同时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来访者进入咨询室后不敢看咨询师,眼睛紧紧看着某一处角落,这一幕或许会让你想到一个正在咬着什么东西的婴儿,用这种方式自我安抚。来访者可能此刻十分紧张害怕,不敢跟咨询师有连接,他需要把目光凝聚在某一处来安抚自己。
做了婴儿观察,这些理论就变成了一种理解,和来访者一起工作时很多非语言信息浮现后,咨询师立刻就能知道来访者此刻是什么感受。
做观察员,其实在这个家庭里是一个中立、不评判且沉默的观察员。可能时常在1-2年结束时会有家庭舍不得观察员离开,希望能继续留下来观察。
我们就在想,即使只是沉默地观察,也是能带给这个家庭好的感受。那是一种不带评判的关注,只是坐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婴儿。这种全然的、不评判的关注,能够让家庭感到被支持。
有过这样的体验,再回到咨询中,就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可以不再那么焦虑,就存在在那里,不评判、全然关注,就能对来访者有疗愈的作用。
为什么婴儿观察是刚需
在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工作里,咨询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是理论教不会,必须从感受里习得的。
比如,常说的“均匀悬浮关注”。
怎么解释呢?就是在治疗当中,你要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个案,你也要观察你们之间在发生什么,好像三句话就可以把这个东西讲出来。可是,你真的去体验什么叫均匀悬浮关注,你就得要老老实实地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去看这个家庭之间每个成员怎么互动的,在你的视野之内,在这个婴儿的周围他们是怎么出现的、怎么对话的、婴儿又是怎么表现的、婴儿跟妈妈是怎么互动的……要去看这些非常复杂的东西。
不用讲话,也就获得了一个空间,可以默默地允许内心波澜起伏地感受这些。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婴儿观察能成为刚需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点,精神分析取向的工作是针对潜意识工作,而要理解一个人的潜意识,理解对方传递的非语言信息,观察婴儿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
婴儿在没有讲话之前是怎么发出信号让他的养育者知道他的感受的?那就是投射或投射性认同。
婴儿通过凄厉的哭声传递,妈妈一阵心慌,赶紧冲到婴儿的旁边,在那一刻妈妈的心慌就是婴儿的内心体验。这是一种婴儿的交流方式,他不会讲话,可是他一定会有办法让你感受到他的感受。
作为咨询师,如果我们不能够打开我们的感觉通道,感受到来访者要投射给你的感觉,那来访者可能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更暴烈地想进到你的内在。如果你始终打不开,你的个案可能就会脱落。
所以,
在观察的过程中,婴儿也会激起我们自己很多原始的情感体验。那一刻你去体验你的体验,观察你的感受情绪,打开你的感觉通道,会让你变得敏锐,然后你会更能够捕捉到来访者给你的情绪体验。
我觉得这也是婴儿观察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也是我觉得这个课程是刚需的重要原因。
【“探索生命早期——婴儿的心智”婴儿观察初级训练营】
正在招生中
一个完整的婴儿观察训练,需要受训者准备至少2年的时间,一定量的小组督导费用,以及一些基本的临床工作能力,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需要认真准备并长期投入的训练工作。
为了能够让大家体验并了解到婴儿观察的重要价值并将它学以致用,有弥联合心理开发了
【“探索生命早期——婴儿的心智”婴儿观察初级训练营】这门课程。
从事婴儿相关工作,以及接受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的人员,都可以考虑参与到这门课程中,通过课程的系统培训,让自己在职业技能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保障课程的质量与水准,我们邀请了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析(取向)顾问心理治疗师格雷厄姆-舒尔曼(Graham Shulman)
老师
来带领解读,深入分析婴儿的动作、表情、声音等等传递的信息。
同时,本训练营特别为新手学员提供了一次实践研讨的机会。
学员作为观察员,去真实地观察和感受一个婴儿家庭,并把观察材料带回课堂中研讨。
除
观察报告
外,我们还设置了
文献研读
课程
。
Graham老师将带领大家共学10篇业内经典文献,
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更好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本次
【“探索生命早期——婴儿的心智”婴儿观察初级训练营】
招生,仅开放
8
0个名额,扫码联系助理了解详情!
希望这门课能帮助大家踏入婴儿观察的门槛,将拥有70多年历史的经典塔维斯托克受训课程,变成自己职业发展和内在理解力的新骨架,并沉淀成为体验世界和人类心灵的独特方式。
●
有弥联合心理2025
课程
重磅上线
●
《探索生命的早期——婴儿的心智暨婴儿观察初级训练营(第五期)》
!!!
开始招生了!!!
目前仅剩45席
限定80人参与~
需要报名的学员
抓紧时间下方
扫码
↓ ↓ ↓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直接购买课程
编辑 | Nemo
—
——
—
—
☆
阅 读
推
荐
☆
—
——
——
身体语言里,藏着爱与依恋的秘密
婴儿观察:手的状态,诉说着人格的原始模样
学员说:婴儿观察训练,可以教会我们什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4Mzg2MTg4NA==&mid=2247606355&idx=2&sn=e88d573884ffdb0777aad303734b60d3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
哥嫂离婚后,偏执型人格的嫂子独自抚养9岁的侄子让人不放心,未婚的我来养侄子行吗?
婴儿观察,是咨询师学习的刚需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戒这1种瘾
被好好听见后,一个人才开始存在
学员说:倾听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婴儿观察训练中,可以观察自己的孩子吗?
没有独立存在的婴儿,只有和母亲共同出现的婴儿
睡不好,睡不着?睡眠背后隐藏了这1心理真相
总是遇不到对的人,也许是全能感作祟
付丽娟:来访者的5层含义,你听见了吗?
婴儿观察,是咨询师学习的刚需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戒这1种瘾
想要拯救妈妈,让多少人无法成为自己?
婴儿观察:从养育到治愈的一次自我修行
害怕被误解的人,是因为从未被好好倾听
倾听打磨营的练习小组,为什么要设置三个人?
再见爱人4:有多少麦琳,正在配合丈夫当妈?
与父母分化后,需要新的客体吗?
谎言与伪装,永远换不来真实的爱
孩子自伤自残,我该怎么与他相处?
倾听打磨营的练习小组,为什么要设置三个人?
32岁的儿子体重200斤,不管能行吗?
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需要总是沉默吗?
曾奇峰工作室招什么样的咨询师?
当轻度抑郁的女儿,遇上总在咆哮的父亲
婴儿观察训练中,可以观察自己的孩子吗?
为什么我总是爱自责,特别害怕对不起别人?
再见爱人4:神圣和道德,会让婚姻变得很低级
婴儿观察,是咨询师学习的刚需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戒这1种瘾
开口拒绝,为什么总是这么难?
《刺猬》:先疯的人,先享受世界?
男人做家务,是在给女人帮忙吗?
对伴侣的安慰求而不得,是我有问题吗?
婴儿观察训练中,可以观察自己的孩子吗?
所有人都喜欢说,倾听已经濒临绝迹
在社牛与社恐中切换自如,是健康的状态吗?
9个月的婴儿,如何应对消失的玩具?
咨询师:听得见山崩地裂,也要能听一地鸡毛
婴儿观察:从养育到治愈的一次自我修行
曾奇峰工作室招什么样的咨询师?
进入恋爱关系后,为什么会有一种悲伤?
9个月的婴儿,如何应对消失的玩具?
怎么样避免投射给他人?
为什么倾听中安排了大量的观摩真实咨询案例观摩?
与不到一岁的孩子分开,会造成心灵创伤吗?
为什么有的人不敢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耐受倾听中的寂寞,是咨询师的必修课
只能靠自己,是一种虚假的假设
什么叫做听懂来访者的倾听?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