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回顾:历年10月票据发生了什么?

文摘   财经   2024-09-27 16:00   上海  


2023年10月:

2023年10月票据利率整体呈现“上旬短稳长降,中旬上演浅“V”,下旬两度探底回升”的走势。上旬,流动性重回宽松,大行持续下调指导价,看跌后市影响,买方纷纷进场参与配置,一季度持续供不应求,卖盘年内出口向好,机构出短收长,短票区间震荡,一季度跌幅显著,半年跌后回调。中旬,农行增收期限,报价先降后升,月中缴准叠加特殊再融资债发行缴款,资金市场情绪趋向紧张,市场新增票源时点性回落后稳步提振,多空力量博弈下,票价先跌后涨,上演浅“V”行情。下旬,买盘继续发力,规模需求增加,促使大行和中小机构加大买入力量,票价不断冲低。随着企业开票量突破两千亿大关,卖盘获利了结,出票回暖下,票价探底回升。月末,补规模需求影响,短期收口增加,机构纷纷进场抢票,票价跌幅显著,随着买方需求渐满,卖盘出口增多,票价再现触底回暖行情。

2022年10月:
2022年10月票据利率整体呈现“中上旬降后回升,下旬震荡回落,月末再度探底”的走势。中上旬,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企业开票动力不足,中小行买入情绪增加,日内票价”低开走稳“。随着社融、信贷好于预期,看涨情绪渐起,大行报价先稳后涨,买盘配置意愿不高,卖方出票回暖,票价震荡小涨。下旬,农发暂停报价,农行持续下调,机构积极进场,规模需求相继释放,市场新增票源有限,出票力量减弱,票价下行趋势明显。月末,信贷投放承压,部分机构需求增加,票价再度探底。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票价呈现“月初区间震荡,下旬长稳短降,月末下行显著”,10月足年国股利率中枢环比小幅下行约8个BP至2.27%。中上旬,资金面呈现平稳宽松,农行、农发等大行率先进场,引领中小机构释放收票需求,短票比较受市场青睐,票价呈现区间震荡走势,整体上趋于先涨后跌,部分买盘“虎视眈眈”,足年国股尚未触及2.30%即掉头回落。步入下旬,央行逆回购不断加码,流动性整体压力可控,主要大行指导价格明显下行,配置期限以年内、跨年一季度为主。市场上呈现出“长票无人问津,短期应接不暇”局面,导致中长端震荡走稳,短期票不断下探。月末,多地被窗口指导,中小行临时额度放出,票价再次反弹受阻,最后一日,短期票更是遭遇“滑铁卢”。

2020年10月:

2020年10月,票价呈现“中上旬逐渐走高,下旬回落,月末跳水”走势,

票据利率中枢环比走稳。中上旬,央行持续暂停逆回购操作,流动性收敛情况下,买方操作趋向谨慎,票据利率逐日攀升。下旬,央行小额释放流动性,资金面继续承压,但信贷因素开始主导市场,买方逐渐加码进场配置。月末时点,在大行的引导下,市场供需力量明显失衡,价格大幅下行至9月初水平。

2019年10月:

2019年10月,票价呈现“中上旬窄幅波动,下旬涨势乏力,月末跳水后企稳”走势。节后第一周,买卖双方对票据利率的估值回归合理区间,票据市场成交价重新回落,大行中农行、中行开始参与市场收票,买方力量持续释放,资金市场流动性无忧,票据利率在经历了一波下行行情后,在近两月的中枢水平上保持窄幅调整。下旬,缴税影响开始发力,买方提前释放看涨预期,主动收敛配置力量,但新增票源有限,对票价上行形成掣肘,并在月末叠加规模因素,带动票据利率中枢重新回落。

2018年10月:

2018年10月,市场行情整体持震荡走势,价格中枢小幅下行。因节假日因素,10月开票总量不足,票源较少叠加降准因素,票价在节后快速下行后进入震荡区间。第一周,受央行降准消息利好,资金宽松情绪提前释放,票交所直连系统上线未对市场收票力量造成抑制,票价在节后呈现快速下行态势。第二周,票据发行量开始企稳回升,票价在触底后面临回调,大行操作减少带动市场谨慎情绪渐起,且机构对库存票进行“卖短收长”的调节,长短期限票类走势分化。月末前最后两周,虽然票源小升对供不应求局面有所修复,但信贷规模充裕以及央行大幅投放维护流动性,促使机构买入需求稳步释放,票价企稳下行。

2017年10月:

2017年10月,四季度首月,配置力量成为市场主导。本月上旬,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裕,机构配置需求重现,市场收票热情高涨,兴业、邮储、招商、广发等大行广泛收票,带动了一波价格下行走势;中旬,市场普遍认为央行在十九大过后将大幅减弱投放力度,加上季度缴税冲击流动性的预期,导致市场看涨中下旬的票据利率,买入机构纷纷暂缓收票节奏,票据价格反弹上行;下旬,央行新增63天逆回购品种,流动性状况显著优于预期,买入力量再次入场,中小行大量买入扩充规模,票据价格再次回落。

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纸票价格呈现“V”型走势:月初资金面延续宽松格局,机构配置热情高涨,农行中行平安浦发广发等做市商均有所动作,城商行和三农机构大力买入城商与三农票,价格小幅下跌;进入中下旬后,受中下旬企业缴税、机构缴准、月末等因素影响,SHIBOR连续10个交易日上涨,并创3个月以来新高,市场资金面非常紧张,机构资金头寸难平,受此影响机构买票意愿降低,大行鲜有操作或者操作额度比较少,主要是仍有额度的中小银行涨价买入补充信贷规模。

2015年10月:

2015年10月,票据价格震荡下行月初机构大量买入票据资产补充信贷不足,票据利率小幅走低,月中之后市场票量恢复明显,资金价格并未如预期一样继续下跌而是平稳运行,资金方提价观望。月末受双降以及逆回购中标利率下调的影响,票据价格一路下跌,各系统均大规模收票,票据价格显著走低。

2014年10月:

2014年10月,价格单边下行,央行再次下调正回购利率指引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并进行新一轮放水操作(MLF)。持续宽松的资金面激发了银行配置票据资产的热情,机构收票需求旺盛,票据转贴现利率出现了快速下行的行情。

2013年10月:

2013年10月,价格恢复“前低后高”的V型常态走势。月初机构收票意愿强烈,利率顺势走低,月中央行意外暂停逆回购操作,引发市场担忧,资金利率升至“6月钱荒”以来最高点;月末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但是提高中标利率,利率涨势收窄。

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票据市场的走势表现平淡,直、转贴利率均无太大波动。虽然月初存款准备金的上缴一度导致资金面的紧张,但是央行及时出手维稳资金面,利率小幅缓慢回落。下旬公开市场连续回笼资金以及超过3000 亿的财政存款上缴,打乱了资金市场原先的平静,直转贴价格小幅度上涨,随后央行逆回购继续放量满足机构的资金需求。

普兰数据
1)服务于广大票据市场参与主体; 2)提供即时、权威、客观的票据市场新闻资讯报道、行情数据信息和市场分析报告; 3)致力于成为国内顶尖的票据市场数据提供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