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罗亚男 方正
图片∣网络
未经许可 谢绝转载
获取课件请添加文末微信咨询
一、近五年高考病句题例析
近五年全国高考卷病句题稳中有变,难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特点具体可概括为“四化”和“双力”,即灵活化、综合化、多元化、情境化以及强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设题形式灵活化。近五年高考病句题的设题形式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2020年新高考Ⅱ卷;二是2022年全国甲卷。
2019年及之前的病句题均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2020年的新高考Ⅱ卷第一次出现了主观题,而2022年的全国甲卷则再一次改变了主观题的形式。客观题是病句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给出四个选项,要求学生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主观题的出题方式则更为灵活,具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给出新的文段,同时对其中的语句进行标序,要求学生指出文段中的语病处并进行修改;二是就“语言文字运用I”材料中的一个句子进行修改,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增删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上述两类虽然都是在强调辨析及修改病句,但第二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它融合了“增删语段”这一考点,更强调整个句子的连贯性和语意的完整性。总的来说,从客观题到主客观题兼具,病句题的形式更加灵活多变,难度也有所增加。
第二,试题考点综合化。病句题的考点从单一逐渐走向了综合。以2020年全国Ⅱ卷为例,该年考查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三种病句类型。虽然题目难度不大,但总体上体现出综合考查多类知识点的倾向。综合化还体现在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上。
以2018年全国Ⅲ卷和2020年新高考全国Ⅱ卷为例进行说明。全国Ⅲ卷对搭配不当的考点体现在动宾搭配不当,例如原题中“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一句,“获得”和“方向”出现了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应改为“辨别方向”。
新高考全国Ⅱ卷同样是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但是还强调了语境的作用,例如“反映”和“经济发达程度”可以搭配,但是学生需要结合上下文才知,这里的“反映”应该改为“推断”,因为动作的发出者是经济学家而不是城市灯光。
第三,试题选材多元化。将近五年的高考卷和之前的高考卷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近几年试卷的选材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语料来源更加丰富,主要有时事热点、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跨学科知识四大类。
对于材料的使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近五年病句题的选材与此要求相契合,既涉及如嫦娥四号之类的时事政治,也融入了眼中风、线上直播等社会热点话题,旨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新课标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增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也一直是病句题的热点材料,如戏曲、古琴、篆刻……将高考试题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更加深了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联系。而选材对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则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基础性。
第四,试题设置情境化。新课标就语文考试提出明确建议:“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
由此可见,“情境”可以分为三类: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情境。上文第三点提到的“日常生活”这一语料来源正是在强调社会生活情境。但从病句题本身出发,则又突出了试题中的学科认知情境。“语文学科认知情境试题,往往被看作内含语文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探究与运用过程的综合性试题。”
病句题强调对现代汉语必备知识的考查,同时指向语言文字的建构与运用,突出对学生能力、素养等的综合性培养。
第五,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标在“核心素养”中凝练出“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既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还要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高考病句题属于“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小类,需要严格依照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命制。病句题考查语言的搭配、顺序、结构,还涉及对词义的辨析等,这都体现出对文字特点、规律的把握。
同时,近五年病句题情境化的趋势,也正是在强调学生在情境中对语言的运用。不仅如此,近年的高考病句题还加大了对逻辑思维的考查力度。凡是违背语法结构或者客观事理的句子都被称为病句,前者是语法错误,后者是逻辑错误。
高考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辨析和修改,蕴藏着规范学生语言表达、体现言语表达理性之美的目的,这正体现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
例如2019年全国Ⅱ卷一题:“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能否”含有两重意义,而“是”只有一重含义,该句在语义上自相矛盾,违反了排中律。排中律就是一种逻辑规律。
二、高考病句题备考重点
高考病句题重视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既要求学生能存储相应的语文知识,又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有着敏锐的感知,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探究、思考能力。基于此,结合上文,文章提出三个备考重点。
(一)以语感训练为核心
考试时间是有限的,想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辨析、修改病句,相较于题海战术和大量地灌输语言学条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才是解题的不二法门。
关于语感的培养,洪镇涛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语感训练,他将语感训练分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前者强调听、说、读、写完整的语言;后者则强调对语言语境意义和使用的分析,即分析语言是如何运用的[3]。围绕语感,又可以将备考重点细化为三个方面。
第一,日积月累,学会梳理。梳理和整合是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还能在日积月累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就病句题而言,梳理、整合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高频考点、常见固定搭配和词语的基本释义。
高频考点集中于四个词:关联词、否定词、介词和代词。关联词可以分为转折关系、条件关系等,
高频设题处有三。一是关联词的搭配,如“只有……才……”“虽然……但是……”等,这些搭配都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更换。
二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该位于主语之后,反之则位于主语之前。例如“如果一个人缺少对意义的思考,就容易被各种诱惑所扰”一句,前后主语都是“一个人”,所以关联词“如果”应该位于“一个人”之后。
三是关联词的杂糅,常见的有“原因是……是由于……”等。
否定词的出现多容易产生两类病句:一面对两面;否定不当出现双重否定变肯定的情况,例如“避免灾难不再发生”应改为“避免灾难再发生”。
关于介词,最高频的考点是介词吞主,即介词出现导致主语缺失。代词的考点则主要体现为指代不明。搭配不当在近五年高考卷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又以词语的固定搭配不当为主,例如“错误”可以和“改正”搭配,而不能和“改进”搭配。
除此之外,一个句子的错误点往往就在一个字上,比如和“方向”搭配的应是“辨别”而不是“辨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积累一些相近词的释义。日常的积累辅之以实践中的准确
运用,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遇到相关考点时快速作答。
第二,紧贴文字,重视语境。按照大小,语境可以分为三类: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民族文化语境。这里强调的语境是上下文语境。做题时一定要紧贴材料,首先要弄清句意,这样才能知晓句子是否完整表达语意;其次要紧扣上下文,这样才能明晰在完整表达语意的基础上表达是否准确。
新高考全国Ⅱ卷的病句题就是一道经典的例题,学生须结合上下文才能知晓动作的发出者是经济专家而不是城市灯光,进而判断用“反映”和“城市经济发达程度”搭配不妥,应该用“推断”一词。
第三,关注生活,提升情境运用能力。语感实践离不开一个“做”字,病句题在此基础上更关注情境中的“做”。病句题的情境性日益突出,情境化试题旨在通过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得以呈现。
情境化病句题是指模拟病句出现的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对病句的判断、分析修改的能力。
以2022年全国乙卷的病句题为例,该题以“眼中风”这一社会现象为题材,给出的生活情境就是患者治病。原文中“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一句数量表达混乱,应该把“最迟不超过四小时内”改为“最迟四小时”。这便是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假设学生此时需要就诊,那他便需要学会规范表达。
(二)以必备知识为基础
病句备考必备知识主要有两类:六大病句类型和现代汉语知识。依2019年颁布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可知,“辨析并修改病句”属于“语言文字运用”题的E类,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类。高考病句题的考查也以这六大病句类型为主,学生若能对其有所了解,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寻找错误点,无疑有利于解题。
虽然过度重视语法分析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但是仍不能忽略必备的现代汉语知识。关于现代汉语知识,不强调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但要求学生知晓主谓宾、定状补等最基本的句子成分。
在病句过长的情况下,首先抓住修饰成分以外的句子主干,即主语、谓语和宾语,便能快速地理解语意,抓住问题的本质;接着分析修饰语,就能更容易、更全面地判断句子的不妥之处,这即是“主干枝叶法”。
病句题从本质上说只有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两类,前者强调组合,后者强调排列,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能解决绝大多数的病句题。
例如,压缩句子主干可以分析句子的成分是否协调和搭配;抓住句子主干可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结合上下文,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能够抓住句子的中心含义,并进一步判断该句的语意是否表达明确;
划分出句子的主谓宾及其修饰语,能够有效地判断句子的语序是否正确,例如修饰语一般位于中心语之前……对此种方法的强化训练可以从简单的例句入手,但要逐步加深难度,呈梯度式训练,才不至于让学生仅仅记住了例句而无法灵活迁移。
(三)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关键
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二者的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体现出逻辑的力量,换句话说,只有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让自已在沟通、写文时用词准确、表意明确。
病句题强调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不仅指语言的语法结构,也指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逻辑结构。例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就是有逻辑关系的,发现必须在解决的前面,二者的位置不可颠倒。这既突出了思维的逻辑性,同时也强调了语言的规范性。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是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专门设置了“逻辑的力量”这一单元。书中指出,逻辑是甄别信息与辨析谬误的武器;逻辑错误则是违反了思维和表达的一些基本规范。
学生学习该单元能有效帮助自己解答高考病句题,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忽视。总体而言,想做好病句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思辨力上久久为功。
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问题给出了根本回答”。高考以立德树人、服务人才、引导教学为核心,把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内容,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综合体现。
高考病句题作为“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必考题型之一,呈现出灵活化、综合化、多元化、情境化的特点,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基于高考考试要求、新课标相关规定和试题特点,教师应该以语感为抓手,以必备知识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梳理、探究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于我们: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己,望如朝曙。“
日新语文”发愿温故知新、弃旧图新,以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功。公众号主要发布新高考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新教材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
课件购买:
需要下载课件使用的老师,请长按文章末尾二维码添加公众号管理人员微信,付费购买,若公众号管理人员未立刻回复,请耐心等候。所购课件仅供个人教学使用,请勿传播给他人使用、上传到学科网或百度文库。侵权必究,感谢您的理解。
版权声明:
出于学习和交流需要,本号使用了部分免费网络资源,如果无意中侵犯了原创版权,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公众号管理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