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甘洁珊
图片∣网络
未经许可 谢绝转载
获取课件请添加文末微信咨询
一、走“守正创新”之路的诗歌鉴赏主观题
温儒敏曾提出“守正创新”的办学思路,后来他做学问、编教材,都努力这么做。在新课标背景下,高考命题也遵循着“守正创新”的路径。
(一)守“立德树人”之正,创“文化传承”之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考的一贯宗旨。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一直坚守立德树人之正,充分发掘诗歌的德育内涵,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024年新课标Ⅱ卷古诗题精选叶梦得《雨后为山亭独卧》,其主观题要求学生对诗中的“白头心事”进行解释,引导考生知人论世,体味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怀和期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
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翁前子后孙扶掖”,传递出亲厚和睦、和谐融洽的家庭伦理观;
2021年新高考Ⅱ卷陆游的《示儿子》教导儿孙谦虚以待、发奋读书、报效国家。这些考场诗歌都在坚守“立德树人”的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立场。
新课标倡导文化传承与理解,对比以往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送别、怀才不遇、个人生活小感等选材,近几年的高考紧随新课标要求,通过选诗、设题,强化对道德观念、民族精神、人生智慧等的引领,引导考生深入领会、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文化传承”这一鲜明特色引领高考之“新”。
2022年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考查词中谈到的做人的道理,2023年新高考Ⅰ卷《答友人论学》考查诗人对做学问的态度,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充分凸显了高考试题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特点。
(二)守“文本细读”之正,创“情境考查”之新
一直以来,高考诗歌鉴赏的主观题无论如何考查,都是依托对诗歌文本的深入细读,要求考生能够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近几年的新课标卷也秉持对诗歌深度解读的原则,坚守考查考生“扎实的文学功底、敏锐的鉴赏能力和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全方位解读”的能力。
2024年新课标Ⅰ卷诗歌主观题“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离不开对诗歌艺术手法和情感的深入分析解读;2023年新高考Ⅱ卷考查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是怎样在诗中得到印证的,则需要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进行全面细致的鉴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情境和情境活动是考查的载体,新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设置开始摒弃固有思路,在不断将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命题特色。
2023年新高考Ⅱ卷给出王国维的诗论,让考生以诗印证诗论,凸显学科情境在高考中的丰富应用;
同年新高考Ⅰ卷《答友人论学》主观题让学生结合本诗的主题,谈谈对诗歌尾联涉及的“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的理解,
以及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以“前人论此诗”考查学生对这一观点的理解,也都是以化用为情境的诗歌主旨探究题,而且还让学生结合自身对诗歌的理解对前人观点进行分析,凸显了以个人体验情境考查学生的特色。
(三)守“特色鉴赏”之正,创“思维品质”之新
一直以来,为了让诗歌主观题的设题更有价值,高考命题都遵循“特色优先”的原则,即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或最侧重的内容是什么,主观题往往就考查什么,这是诗歌鉴赏必要的“守”。
2024年新课标Ⅰ卷《宿千岁庵听泉》以听泉为主线,以夸张、对比手法突出妙不可言的泉声,故高考就围绕描写泉水的手法设题;
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是遥寄给仕途失意的好友白居易的一首诗,目的性很强,就是要“劝勉”好友不要灰心丧气,高考正是从“劝告”角度设题,突显诗歌特点;2022年新高考Ⅱ卷《送别》就直接考“离愁”。新高考诗歌主观题守住诗歌“本色”,引导学生侧“重”鉴赏,是取舍得当的表现。
创新永远是高考改革的亮点,近几年新课标卷的命题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诗歌意象、语言风格或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直接考查,而是更加注重对诗歌深层含义和内在逻辑的挖掘,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主观题中的“已包含”“委婉劝告”“观点的理解”等重点字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调用和转移能力,需要灵活的思维;
2021年新高考Ⅱ卷《示儿子》考查学生对“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理解,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品质,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3年新高考Ⅰ卷《答友人论学》更是考查学生从“看桃李”到“做学问”的联想思维。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新高考卷的“新”特色。
(四)守“审美鉴赏”之正,创“教考衔接”之新
诗歌是文学作品,因此,高考诗歌鉴赏题对考生审美能力的考查自不必说。依据新课标,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审美能力主要有三种:鉴赏诗歌形象、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技巧。这三种能力既是鉴赏能力,也是审美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无论是2022年新高考Ⅱ卷考查离愁别绪,还是2024年新课标Ⅰ卷考查对比手法;不管是2022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作者对“做人道理”的领悟,还是2023年新高考Ⅱ卷考查诗歌中的“有我之境”,都或从手法或从情感或从形象等方面,考察对诗歌的审美鉴赏,新高考卷坚守着诗歌鉴赏的“正途”。
从近四年的新课标卷中,我们也察觉到高考诗歌鉴赏与教材的多形式“关联”,“教考衔接”成为新课标卷的一抹亮色。
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寄江州白司马》和新高考Ⅱ卷的《示儿子》,两首诗能让考生自然快速地联想起教材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陆游的《示儿》。结合《琵琶行》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寄江州白司马》的内容和情感;熟练掌握《示儿》的思想内容,有助于考生对《示儿子》诗句寓意的正确解读。
此外,新课标卷也存在“隐性”的教考衔接现象,如2024年新课标Ⅰ卷刘克庄《宿千岁庵听泉》,“兰亭帖”“湍流”“清圆”等词能与《兰亭集序》《琵琶行》勾连。这样的试题设计可以引导一线教师更加重视语文教材,走出刷题怪圈,促使教师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对课本的运用上,回归语文学习的正途。
二、寻顺应新课标的诗歌备考之策
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方向;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守正创新”体现了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新课标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探寻有效的诗歌备考策略。
(一)基于“守正”,夯实理解的基础功
读懂文本并深入理解,仍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在诗歌备考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过“理解关”。
一是注重积累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可以借助表格或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梳理诗歌鉴赏知识,并通过让学生阅读经典诗歌作品、了解不同流派的创作风貌,熟练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二是注重古诗词语法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要把古诗词中的典型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知识融入诗歌备考。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诗歌往往呈现出叙述的跳跃性、语序的颠倒性和抒情的间接性等特性,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力将诗歌的情景还原,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鉴赏,把握诗歌的主旨。
四是加强诗词的诗意理解训练。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词,让学生结合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运用语法知识,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词句的翻译,借此来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的感情、使用的手法等,以实现对诗句浅层和深层意义的准确理解。
(二)秉承“守正”,提高审题的能力
仔细分析和理解题干要求对于有效答题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审题都是高考复习的关键点。新高考坚持“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命题原则,所以,审准题干更是提高诗歌鉴赏水平的关键一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命题本身入手,揣摩命题者意图,寻找答题思路,从而提高得分。具体从四方面着手:
一要善于抓住诗歌鉴赏相关术语,例如近几年新高考卷中的“对比的方式”“如何表现”等术语,鲜明地“告知”了考查的知识点,紧扣术语,学生方能准确答题。
二要善于关注鲜明的提示语,例如“白头心事”“结合本诗主题”“做人的道理”等,这些词语恰恰是答题切入口,能帮助考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三要善于寻找题干的潜台词,明确解题思路。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诗歌鉴赏题“已包含”“委婉劝告”等词语,暗示学生答题时要形成这样的思路:第二句后面哪些地方“包含”了直接“劝告”,“劝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二句如何“委婉”与之呼应,顺着这样的思路答题,就不会失分过多。
四要善于捕捉注释里的丰富信息。例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陆游《示儿子》中注释“七月诗”是“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将其代入尾联“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学生就可以知道陆游是希望子孙们熟读农事诗,这样自然就能够揣测出陆游“示儿子”的目的了。
(三)关注“创新”,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标卷强化教考衔接的导向非常鲜明,特别是近几年的诗歌主观题,尽管没有直接指向教材内容,但其题干的表述、考查的能力、渗透的思维,都与教材中的单元导语、篇章选段、学习提示、活动任务等内容隐性呼应,细微关联。因此,在高考备考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打破诗歌鉴赏备考摒弃教材的传统做法。
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共收入两百多首古诗词,它们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具有非凡的文学、美学和思想价值,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而高考诗歌鉴赏中关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艺术风格等所有考点,也都能从这些诗歌中找到原型。
因此,教师在一轮复习时要利用教材丰富的内容,带领学生梳理诗歌知识,形成诗歌鉴赏体系,以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联想、对点关联、灵活迁移。
另外,在学生积累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单元导语中的诗歌学习提示,如“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体味诗人对社会的思索”(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等要求,通过结构化系统训练和情境型综合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也可利用教材中的诗话、词话类点评,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等,
让学生围绕这些诗词点评,写些诗歌鉴赏小论文,引导学生挖掘课内诗歌鉴赏的深度,并导之以法,指导学生提高高考诗歌鉴赏关联诗话、词话类题目的答题水平。
(四)紧随“创新”,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关键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发现身边随处可见的美景,丰富其对文学形象的认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增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诗歌作品的异同点、探讨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尝试通过诗歌的“多元解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也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经典诗评,让学生结合诗歌发表看法,以发展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语文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以及高三阶段的复习中遵循“守正创新”路径,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重视教材的价值,加强审题训练和答题指导,以更好地提高诗歌鉴赏题复习效率。
关于我们: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己,望如朝曙。“
日新语文”发愿温故知新、弃旧图新,以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功。公众号主要发布新高考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新教材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
课件购买:
需要下载课件使用的老师,请长按文章末尾二维码添加公众号管理人员微信,付费购买,若公众号管理人员未立刻回复,请耐心等候。所购课件仅供个人教学使用,请勿传播给他人使用、上传到学科网或百度文库。侵权必究,感谢您的理解。
版权声明:
出于学习和交流需要,本号使用了部分免费网络资源,如果无意中侵犯了原创版权,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公众号管理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