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策略

教育   教育   2024-11-15 09:30   甘肃  

文字∣邓小红

图片∣网络

未经许可 谢绝转载

获取课件请添加文末微信咨询


文言文,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以其言简义丰、庄重典雅闻名于世。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几乎全由文言文记载,所以,新文化运动之后,虽然白话文成为主流交际工具,但人们也从未停止对文言文的学习。

两千多年来,文言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字形、字义、句式等方面都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异。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不同,就是今文有标点符号,既有利于阅读时舒缓语气,也有利于对句意的理解。反观文言文,从头至尾,无一标点,这让今人很不习惯。

所以,要想顺利读懂文言文,加标点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加标点之前,首先要解决断句问题,这也是新高考重点考查的文言文的一项基本能力。

其实,古人读书也是要自己断句的。所谓句读,就是断句。

《礼记·学记》里说:“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云:“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趣乡也。”孔颖达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郑玄的解释仅为句读,孔疏则又了进一步,涉及至篇章了。

许慎《说文解字》说:“、(zhǔ),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就是句读(dòu)的“读”的本字。前人在语意未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末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后来又用圈号作为句末的标志。

另外,《说文解字》还说:“√(jué),钩识也。”“”也是古人所用的断句标志。段玉裁注解说:“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

为什么读古书那么重视句读呢?韩愈曾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因为不能句读就不能读懂古书,甚至对词句产生误解。当然,能正确断句,还不能说完全理解了文意;但是,如果断句有误,那一定是对某些词句没有看懂。所以,要想真正读懂古书,必须准确断句。



一、不能正确进行文言文断句的原因

为什么会经常断错句子呢?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不懂意义。词语和句子有其特定的语境义,不清楚词和句子的意义,最容易断错句子。词义不明,文理不通,古代文化常识匮乏,典故不懂等等,都容易断错句子。

第二,不懂语法。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这个规则就是组词造句的语法。不通语法,自然也会断错句子。

第三,不懂音韵。缺乏音韵知识,也容易断句失误。

造成断句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今人甚至古代的注疏家对某些文句,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断法。所以,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克服困难,准确句读。

二、文言文成功断句的策略

对古书研读还不是很精深的中学生来说,要想成功断句,必须寻找突破口。笔者经过长期摸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寻了以下有效的断句方法。

1.通读靠语感

我们见到需要断句语段,不要急于答题,先通读这个语段,反复钻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读数次,对全段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接着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处,先易后难,直至断开全段为止。

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就是要多读古文,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如多读多背《论语》《孟子》《左转》《战国策》《史记》《三国志》等古籍里的名篇。

如: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世说新语》)

先通读几次,凭语感看看能断几处。

正确断句之后为: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世说新语》)

2.借助标志词

所谓“标志词”,就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固定词语。

(1)对话标志词。古文对话时,常用“曰”“言”“云”,相当于今天的“说”,后面要断句。首次对话,人名出现,之后人名经常省略,只出现这些标志词。如: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上段对话,“曰”后均要断句,首次对话“曰”前主语“梁惠王”“孟子”出现,之后不再出现,读者结合语境可以自己推出。

(2)发语词标志。古文,句首常用发语词来开启一段话,在它们前面,一般要断句。常见的发语词有“夫”“且夫”“至若”“若夫”“盖”“唯”“斯”“凡”“窃”“请”等。如:

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3)句尾标志词。古人讲话,常用语气词收尾,加强一定语气,深化某种情感。

陈述句结尾常用也、矣、耳;疑问句结尾常用“邪(耶)”“乎”“焉”“与(欤)”感叹句结尾常用“哉”“夫”。这些词后一般要断句。如: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史记·鸿门宴》)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大哉/尧之为君(《孟子·许行》)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4)表疑问语气的句首标志词。

古文常用“安”“何”“盍”“曷”“奚”“胡”“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开始,构成疑问句,这些词的前面一般要断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3.借助“固定句式”

和现代汉语主谓宾等句式结构比较,古代汉语句式结构有着鲜明的自我特色和独特魅力。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如:“奈何”“何……之…”“无乃……乎”“……者”)能指导学生更准确地给文言文断句,大大降低答题的错误率。

另外,熟悉文言文固定句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还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例如: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说苑·杂言》)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臣所以去亲戚而君事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些固定句式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增加熟悉感和亲切感。不仅能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和断句,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文化底蕴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这些固定搭配,有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记住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其意思,当遇到问题时也就不能灵活运用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后,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理解记忆。

4.借助修辞手法

古人在文学创作中对对仗的工整度有严格的要求,喜欢用整句,借助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顶真、反复,句式前后照应,整齐对称,四六句较多,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极具艺术魅力。这一特点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方便,大大提升了答题正确率。

如: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周/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

通读之后,会感觉到本句的句式是对称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应在这三个句子之后停顿。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

所以可以在“鸟”“鱼”“兽”三个主语后停顿。“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者”“游者”“飞者”,所以应在三个主语前停顿。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样鼓之急/则忘其身(《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通读之后,很快发现,“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浮鼓之急则忘其身”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

又如: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再如: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群英会蒋于中计》)

5.分析语法结构

除了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大多数文言语言遵循的语法规则和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是一致的。句子由主谓宾构成主于,而谓语是核心,找到需要断句部分里面所有动词,分析两个动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之间的名词,看是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后一动词的主语。主干部分解决好了,再分析枝叶——修饰成分。所以,熟悉汉语语法很有必要。

如: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世说新语》)

“诛”“举”“咨”“曰”“思”“有”这些动词谓语很关键,承载了关键意思。“秘书丞”“绍”都是名词,“秘书丞”是前句的宾语,“绍”是后句的主语。

以上“窍门”在使用时也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结合使用。

三、结语

要想把断句做得精准,一方面要重视词义、语法、音韵以及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平时要多做断句练习,逐步熟悉古人说话的特点,在训练中寻找更多的“窍门”,句子自然就断得更快、更准了。


关于我们: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己,望如朝曙。“

日新语文”发愿温故知新、弃旧图新,以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功。公众号主要发布新高考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新教材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

课件购买:

需要下载课件使用的老师,请长按文章末尾二维码添加公众号管理人员微信,付费购买,若公众号管理人员未立刻回复,请耐心等候。所购课件仅供个人教学使用,请勿传播给他人使用、上传到学科网或百度文库。侵权必究,感谢您的理解。

版权声明:

出于学习和交流需要,本号使用了部分免费网络资源,如果无意中侵犯了原创版权,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公众号管理人员处理。


日新语文
日新语文,专注高中语文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