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1卷作文题评析

教育   2024-11-10 09:30   甘肃  

文字∣王二威

图片∣网络

未经许可 谢绝转载

获取课件请添加文末微信咨询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关注社会现实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明显。2024年新课标I卷作文命题引入科技元素,直面网络时代的AI技术、ChatGPT和Sora等热点话题,从“答案与问题”出发,引领考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社会、人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思考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试题立足于考查考生的高阶思维,既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又考查考生运用写作技巧阐述观点、表情达意的能力。


一、洞悉核心要素,正确理解“问题”的内涵

2024年新课标I卷作文命题材料极为简练,指向明确。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的关键词是“答案”,第二句话的关键词是“问题”,作文的核心要素是“答案与问题”。“答案与问题”也是一个意蕴丰富、发人深省的话题。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随着人工智能的“提档升级”,材料中的“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不是问题,过度依赖AI才是问题,没有问题才是真的问题,拘泥于答案才是问题。有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甚至畏惧问题、消极应付。其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和思考:

(一)从材料内容看,话题的普适性很强。

作文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当下生活的印记。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是人人身处其中,人人都受其影响。考生可以从道德品质、文化交流、伦理观念、信息过载、精神压力等不同角度思考“我们的问题”,从个体、社会、人类等不同层面探究“答案与问题”的关联与解决的策略和路径。

(二)从表述形式看,材料的表述更简练。材料采用“陈述事实+问题导引”的形式,第一句聚焦科技发展应用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这一现象;第二句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激发考生聚焦话题,展开思考。

(三)从能力考查看,思辨力考查更突出。材料的关键概念是“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中的“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前者主要指向技术层面,如AI写作、阿尔法狗等,后者既包括技术层面,更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问题。这里的“越来越少”与前面的“越来越多”形成对比,颇具思辨色彩。

(四)从写作任务看,考生发挥空间较大。

一是“联想和思考”是让考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阅历,联系互联网、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典型事件、社会现象,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面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态度和应对措施。

二是“请写一篇文章”,没有限定文体,文章只要围绕“答案与问题”展开即可,考生因此有了选择文体的自由,有了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和才华的广阔空间。

二、拓展写作思路,准确把握“立意”的角度

2024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是一道非常有价值的教考衔接题。作文材料关联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脱胎于本单元《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中的一段话:“当我们自豪地回顾数百年来传播科技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的时候,忧虑也同样相伴着。一旦这些不断更新的传播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那么一种新的异化或统治便产生了。人们创造了新的传播科技,会不会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异化?

不论未来的传播科技会变化出多少更新鲜的媒介形态,这个问题始终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考生如果能联想到教材中的这段文字,审题立意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写作思路也会豁然开朗。“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是本题的要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是写作的突破口,据此,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联想和思考:

方向一,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医疗、教育、交通等以及这些应用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方向二,人工智能与个人生活。分析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向三,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讨论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机器权利等。

方向四,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预测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看似一个开放性的问句,实则只指向否定的答案:“虽然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答案,但是我们的问题并不会减少。”这一命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能引发考生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功与过、利与弊、得与失,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角度一,正面视角。从技术如何促进知识传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等角度入手,探讨技术如何帮助人类面对和解决更多复杂问题。如:①网上得来终觉浅;②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获取、人工智能优越性与人的创造力;③教育应该适应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角度二,反思视角。探讨依赖即时答案可能导致的思维惰性、创新能力下降、深度学习能力减弱等问题,以及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如:①问如潮生,必有其因;②警惕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思维茧房陷阱;③持追问态度,守反思精神;④问题的减少是否意味着智慧的退步或进步?⑤科技进步如何影响人类对自身价值和使命的认识?

角度三,人文关怀视角。关注技术发展对人际关系、个人隐私、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在快速获取答案的同时,如何维护人的本质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如:①科技与人文的融合;②在科技发展中坚守道德底线;③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共生,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角度四,未来展望视角。思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能力,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如:①人机协作的未来,新青年的AI舞步;②挑战、适应与创新;③新青年要在智能时代保持独特思考优势;④以“问”为舟,方能行稳致远。

三、凸显文体特征,精心书写“满意”的答卷

“明确文体”的写作要求,给了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和发挥写作特长的自由。考生可以写一篇回应时代之问的议论文,也可以写一篇感悟独具的记叙文,还可以写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无论选用哪种文体写作,一定要有“文体意识”,明确文体要求。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讲述人工智能或与自己、或与家庭、或与生活、或与社会的故事。叙述故事时可适当使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景物描写,让文章栩栩如生,生动活泼;也可以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表达方式,让文章文采飞扬。饱含感情与深刻人生感悟的作文,往往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对某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行

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展开:首先,联系现实概述作文材料,提出中心观点;其次,分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问题解决方式的改变;

接着,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探讨这种改变对人们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然后,深入分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局限性和挑战;

最后,提出在科技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持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考生要运用辩证思维,学会多角度分析、多层面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典型新鲜,论证逻辑清晰,这样写出来的议论文才丰富、才深刻、才富有思辨性

如果写抒情文,着力点要放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上,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具体的人和事的变化来抒发感情,不要只注重文句的雕琢,切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当然,还可以用书信体和朋友、家人畅谈科技时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带给人们的便利或困惑,甚至可以和未来人隔空对话,畅想人工智能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如果考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有较强的文学功底和创新潜质,写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科幻小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我们: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己,望如朝曙。“

日新语文”发愿温故知新、弃旧图新,以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功。公众号主要发布新高考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新教材备考资源及系列课件。

课件购买:

需要下载课件使用的老师,请长按文章末尾二维码添加公众号管理人员微信,付费购买,若公众号管理人员未立刻回复,请耐心等候。所购课件仅供个人教学使用,请勿传播给他人使用、上传到学科网或百度文库。侵权必究,感谢您的理解。

版权声明:

出于学习和交流需要,本号使用了部分免费网络资源,如果无意中侵犯了原创版权,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公众号管理人员处理。


日新语文
日新语文,专注高中语文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