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事务|哈萨克斯坦核电公投的深层考量

文摘   2024-10-11 00:21   美国  

呈现多元观点   认识复杂欧亚





















日前,哈萨克斯坦就是否在本国修建首座核电站举行全民公投。


按照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结果,在11184497名注册选民中,共有7820204名选民投票,投票率为63.66%。只要注册选民的投票率超过50%,投票和全民公投结果便视为有效。在已投票选民中,71.12%支持修建核电站。



据媒体报道,哈萨克斯坦目前是世界第一产铀大国,年开采量维持在2万吨左右。基于资源储量优势形成的思维逻辑,大部分人可以天然地判断,哈萨克斯坦建设核电站理所应当。况且,经过官方和媒体的长期引导,民间对和平利用原子能并不持有明显异议。但为何当局非要采取公投方式呢?


此间的主要考量有两点。


一是继续夯实核能源大国地位


哈萨克斯坦与核能源和核武器有着直接关系。位于该国东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是苏联第一个核试验场,面积1.85万平方公里。但按照评估结果,受核爆影响的土地面积超过了30万平方公里。2019年9月,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无核世界与全球安全奖”颁奖仪式上发言时表示,1949年8月29日,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哈萨克斯坦爆炸。此后40多年间,在哈境内进行了456次核试验,至少有50万人受到了核辐射。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该国当局宣布放弃核武器,关闭核试验场,继而提出无核倡议并建立“中亚无核区”。


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纳扎尔巴耶夫成为2010年4月在华盛顿举行的首届核安全峰会的座上宾,受到奥巴马的礼遇。哈萨克斯坦国内部分人士甚至提议纳扎尔巴耶夫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当然,哈萨克斯坦放弃核武器有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同时,巨大的铀矿储量使该国获得了敲动一个领域的杠杆。


哈萨克斯坦已多年占据全球第一大铀矿开采国的地位,可满足全球市场40%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拥有铀矿定价权。


近年来,为了稳定铀矿价格,哈萨克斯坦持续减产。2017年开采量是2.33万吨,2022年是2.28万吨,2023年是2.1万吨。


与此同时,哈萨克斯坦致力于提升铀矿的产品附加值。2021年11月,位于哈东部城市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的乌里宾核燃料组件工厂开始生产供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据哈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发布的消息,工厂采用法国技术,生产的每个核燃料组件包含264个燃料元件,每年可生产200吨核燃料组件。媒体报道称,该工厂的投产说明,哈萨克斯坦进入了核电站燃料供应国行列。


与上述工厂相辅相成的是低浓缩铀银行。2006年,哈萨克斯坦政府提出利用本国丰富的铀矿储量为有需求的国家打造核燃料供应基地。2015年,哈萨克斯坦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协议,在哈境内设立低浓缩铀银行,总计库存量为90吨可用于建设轻水反应堆的核燃料。如果其他国家从该银行获取核原料,这可以提升全球范围内铀矿资源用途的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在利用自己的资源禀赋打造核产业全链条。核电站的修建将是构建全链条的最后组件。


二是促使民众形成法治精神


稍微熟悉哈萨克斯坦国情的读者都知道,该国所有的全民公投基本与总统选举或议会选举的提前举行抑或修改宪法有关。2022年一月骚乱事件后,哈民众对政治进程发展及对这一进程的参与有了新的认识,他们需要以新的方式行使自己在公共决策中的权利。


此次全民公投是大范围的民众投票从政治领域向社会和民生领域的过渡。其意义有二:一是中央政府赋权给民众对具体事务进行表决,这提升了当局的执政合法性;二是引导民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意愿,从而为实现法治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作者:宫卓识(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END




推荐阅读






















欧亚新观察
“欧亚新观察”追踪欧亚地区最新动态,汇总权威数据,深度报道重要事件,专业解析热点新闻,是兼具新闻性、学术性和智库特点的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