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白水系列——杨涧村

文摘   2024-12-24 00:20   甘肃  

杨涧是个好地方,堡子久远最辉煌。

河水两岸山连山,好比近靠卧龙岗。

(一)白水镇杨涧村基本情况简介


杨涧村位于白水镇政府以南5公里处,东临段堡村,南接崇信县黄寨乡,西连大寨乡小马村,北靠白水镇王寨、马莲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


杨涧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东经106°。这里历史悠久、山青水秀;这里充满希望、群众安居乐业。


从地理上看,本地属于鄂尔多斯盆地。杨涧村主要以涧沟河两岸少量平台地和黄土山地为主,黄土土质疏松,呈东西方向狭长地貌,两侧沟壑呈V字形。村庄中间平坦,山顶较为平缓。村庄主干道为东西走向,东西长约十里。


从历史上看,1920年海源8.5级地震,对周边区域造成破坏性损失。涧沟河洪水历年较大,地里沟里雨水全部聚集在一起流向河里,轰鸣声传数里之遥,波涛汹涌。

本村内主要地理构成地名有:


堡子沟,因古代有堡子而得名,位于涧沟河西面。小庄子半山腰亦有堡子。明代建造的堡子城,占地面积有六七亩大,墙体有六米高,黄土蒸熟修成,不长草,一面有窑洞。2014年立碑一座。


老庄,桃园子,因年代久远,属于老地名。农户主要姓程。


朋家湾,位于涧沟河北面,处于半山腰。居住点群众关系相处和谐,故名朋家湾。


七付庄,此地原有七棵树,古称七树,后来根据口语方言改为七付。有杨、谢、吕等十几家。


双河,因地理而得名。东临涧沟河,有一条小溪从西向东汇入。


新庄,由原来七付庄住户搬迁后得名新庄。


杨涧,因姓氏而得名,主要居民姓杨,村里面有涧沟河流过。


阴山,因地形而得名。南山因受到阳光照射时间短。


阴洼,因受到阳光照射时间短而得名。


端山,意思为端端正正竖直的山。山顶过去有喇嘛幢,曾去世过一个喇嘛。


正沟,位于下洼山,一两户人。有吃水源。


张山,位于张湾。

(二)杨涧村农业基本状况


旧时,一亩地三斗麦子,广种薄收。最多时一家有近60多亩地。解放后,夏收结束后,基本每家要交几百斤公粮,全村公粮总数达30000多斤。


以前,村民磨面要用水磨,有双河水磨和杨涧水磨两个。1968年后安装电磨子。


如今,村域面积11.53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539.4亩,林地面积10395.9亩,草地面积2740亩,人均耕地5.74亩,流转土地1768.55亩。农业主要种植品种有:冬小麦、玉米、荞麦、黄豆、菜籽、荏、胡麻,麻子,谷子,糜子。也曾种植过棉花和烤烟……。


种过的麦子品种有:白齐麦、红齐麦、平凉4号、秦麦1号、西峰16、7125、长武134……。一般跟白露种植,每年主要防治的是小麦条锈病。


高粱:50年代至70年代大面积种植过,品种有红帽高粱、马尾高粱等。80年代后,逐年减少种植。


玉米种过的品种有:白马牙、平单734、豫玉22,沈单16、中单2号,一般是谷雨前后种植。


八十年代前,农田主要用的是农家肥,如今基本以化肥为主。


过去耕种农作物主要靠人力、畜力。用过的农具有:犁、耙、耱、手推车、碌碡、连枷、木杈、木锨、簸箕、镢头、镰刀、简化犁、架子车……。


过去,农户家常养的家畜有:牛、马、骡子、猪、羊,鸡等。


过去常用的机械有:磨面机、粉碎机、榨油机、三轮车、四轮车。


解放后,农民家户陆续常用的东西还有,布匹、食盐、煤炭、棉花、棉线、肥皂、针、火柴、煤油、布鞋、糖、缝纫机、洗衣粉、手电筒、搪瓷脸盆、钉子、铁丝、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灯泡……。


主要树种有槐树、杨树、杏树、桃树、花椒树、苹果树……。


野生植物有地椒、酸枣、蘑菇、荠荠菜、黄芪、柴胡……。


野生动物有蚯蚓、蜗牛、蜻蜓、蝉、七星瓢虫、蝴蝶、夜蛾、黄蜂、蚰蜒、青蛙、长虫、雁、喜鹊、野鸡、啄木鸟、燕子、麻雀、蝙蝠、野兔、老鼠……。


本村及周边年平均气温8.6摄氏度,无霜期165天,日照2380小时,降水量500毫米,风速2.16米/秒,年平均地温10摄氏度。


庄内过去有一檽树,三四个人才能合围抱住,十分高大。

(三)杨涧村历史沿革


旧时,据老人讲村名为白寺子庄,解放后一度改南新村。杨涧人走白水街道跟集要过七道河,故有七道脚不干之说法。来去就是14道河。


过去修盖土房用几斗麦子或者100元就足够了,多是村民互帮互助。


杨涧村老庄的程德英是老地下党员,平时务农,单线联系。老党员还有程锦华,杨生财等人。抗美援朝时期,杨发涛1949年入伍,1952年回家,同期杨斌茂等人也曾入伍。


1949年8月份迎来解放,成立了杨涧村党支部,杨生春担任党支部书记。


1950年3月份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以村为组织保卫地方安全,维护地方秩序。


1951年2月份斗地主分田地,牛羊入社,减租反霸,清理地主租债。


1952年1月份抓阄分地,将田地分到户。


1953年2月份成立农业生产初级社,组织农业生产。


1954年9月份全村实行高级社、管理农业生产初级社。


1955年开始发放布票,大队成立缝纫部,有四人。至1984年全面停用布票。


1958年1月份取消了区乡制,人民公社成立,为白水公社南新大队,分为八个生产队,开始吃大锅饭。


1959年2月份各社分小食堂。1961年5月份食堂禁止了大锅饭。


1962年1月份,杨生春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高维宪任大队主任,张治华任大队文书。


1964年6月份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四清运动)。


1966年1月份全面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7月份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8年2月份人民公社改为革命委员会。


1972年修建南新小学土木结构房12间。


1973年大旱,3月修建南新大队土坝、灌溉渠,保证了粮食灌溉。成立机站,有一辆东方红大铁牛。


1974年5月份,实行“改土”,大力实行“梯田建设”,川地实现园田化。大队成立砖瓦厂,记有十多名农民前来干活,主要销售村庄内外,解决了农民实际问题。


1976年南新大队七队和八队分别插入一队和二队,七队和八队成立大队农场,增加集体收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1980年3月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得了土地、牛羊、生产工具等。


1985年5月份取消了人民公社,建立了乡村制,南新大队革命委员会改为杨涧村村民委员会。


1986年3月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兴办杨涧村地毯厂,群众收入有所增加。


1987年动员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1989年7月份,全村村民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200余亩。


1990年3月份,发动群众种植烤烟,增加产业收入。


1995年5月份,以程拴虎为带头人,成立工程队,解决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1998年4月份,修建砖木结构杨涧村村委会10间。


2001年建设通讯基站两座。


2002年4月份,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600亩。截止2004年,退耕还林达到3700亩。


2005年修建杨涧小学教学楼。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2007年3月份,修建杨涧文化剧场,高大宽敞,上有五彩云图,左右两侧有本村人曾任华亭一中校长杨发荣写的纪念文字。解放前,戏楼是土木结构,非常简陋。戏院曾有一棵古柏树四人才能合抱,根深叶茂,又高又圆又端又粗,平凉川里数第一。戏楼背后常停靠马车三四辆,程文清、程万敬为丰收厂拉石头。


2008年5月份,修建杨涧村卫生所。完成危房改造修建6户。


2009年5月份,完成危房改造修建2户,完成全村自来水建设、电网改造。


2011年农村养老保险开始收缴,全面参保。完成危房改造修建3户。


2012年11月完成危房改造修建6户。


2013年完成三社便民桥建设。


2014年白杨路硬化工程完工。


2015年 一社、二社、三社通社道路硬化完成。精准扶贫20户70人脱贫。


2015年4月成立欣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6年修建完成杨涧村文化广场。完成杨涧河河堤治理工程。同年底,杨金平被选举为杨涧村支书。


2017年1月周世义被选举为杨涧村主任,杨建国担任村文书。


2018年杨涧村村委会移址新建建。完成危房改造修建4户。


2018年成立惠龙盛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9年11月完成卫生改厕40户,公厕一座。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2020年2月曹雪嫱任杨涧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世义任副主任,杨建国为村文书,完成村委会大门、围墙建设。完成卫生改厕20户。全村自来水并网完成。


2021年完成文化广场排水渠、过水桥建设,安装雪亮工程4处,设置杨涧村联防联控数字监控室。

(四)杨涧村基本公共服务


在过去,经济条件差,都是在窑洞居住,社员都是用白蒿做的火绳子点烟火。舍不得用火柴,一盒洋火用了一年还有六根。村里学生都在窑洞上学,约20多个学生,杨平学为老师。村里也没诊所和大夫,社员有病必须要到白水去看病。曾在戏楼外面修了六间南房,作为杨涧小校。医疗站设在老村部,高伟才、程敬科为大夫。村里商店过去曾有两家。


1995年左右,杨涧学校有十几个老师,100多名学生。朱旷武曾任校长。在杨涧学校任职过的教师有:杨惠玲段秀花杨效杰王晓琴杨金儒杨华,杨小明,杨炳正,杨芬琴,刘效忠,程建福,李水祥,孟雅依等人。


村级活动场所建于2018年,占地面积2亩,总建筑面积308平方米13间,建有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扶贫积分超市等。


现有一所村级完全小学,修建于2005年,占地4210平方米。


有村级卫生室一处,占地面积72㎡,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有乡村医生1名,卫生室服务能力达标。


全村所有农户均符合门前30米有管道铺设,自来水全覆盖,全村自来水入户205户。


硬化通村道路1条12.6公里,硬化通社道路6条4.3公里,沙化巷道路8条10.7公里。目前通社道路已全部硬化。


通信信号、宽带互联网、广播电视信号、动力电6个自然村全覆盖。


2019年实施卫生厕所改造40户;2020年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2户;2021年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1户;2022年实施卫生厕所改造34户,2023年实施卫生厕所改造6户。


2015年建成文化广场并投入使用,占地820平方米,配套了篮球架、乒乓球案等各类活动器材8件。


2022年底村级集体经济可分配收益8.1万元。村内有合作社3个,分别是惠龙盛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欣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杨涧农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内主导产业主要是劳务+养殖。杨涧村发展肉牛养殖的有41户,养殖肉牛255头,其中养殖20头以上的大户2户。


全村共配备垃圾桶26个,截至目前出动机械作业清理环境卫生50小时,出动人力80人次,清理垃圾5吨。

(五)杨涧村人口状况及风俗


很早很早的时候,杨涧本没人。不知何年何月,或者灾难兵乱,逐渐有人落脚本地,开荒种田。解放初期,杨涧村约有500多人。最多时人口有1070余人。吃水以河边沟泉为主,张沟有凉水泉。


以前,本村人刘兰香剪纸,捏猴灯手艺特别精湛,深得村民赞誉。


杨发荣曾任华亭一中校长。本村程万福在金昌市任职。事业有成的还有本村人杨敬科、朱志华,杨全才等人。


杨勇、杨学军,杨志学杨占发先后在村部任职。张志杰,毕业后曾任村部会计,村主任。


截至2023年9月底户籍人口279户916人,其中:男性473人,女性443人,6-15周岁128人,60周岁及以上176人,80周岁及以上19人,现有常住人口112户305人,外流户数167户611人,退役军人,2023年9月底,退役军人14人,其中60岁退伍军人8人。杨涧村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37人,现有村干部3人。


全村人口主要以杨姓、程姓为主,朱姓四五家,张姓有3户。俗话讲:张杨不分,村里红白喜事张姓杨姓一起过事。杨氏占50%左右,多数人都说是来源于山西大槐树来的,也有陕西迁移过来的。过去马莲、杨涧、双河,杨家都是一家人。家族曾传承有老影(家谱)也称神主,三十晚上在长桌子上面供奉,影上有老祖先画像,平时藏在木匣中,一米多宽。祖先堂(祠堂)计有三间大堂房,为工字房,全庄人都要到祠堂祭拜,长钱打好,一个火炉烧纸,后各上各坟。清代,以杨老爷最为有名,据说曾在衙门当过捕快,能飞檐走壁,俗称“空里走”。在平凉有产业,店铺开的大,和高堡高门高祖爷是儿女亲家关系。本村张家也曾有祠堂。


梨树咀咀墓地较多。据说五子坟,为弟兄五个,是老先人所在。


据老人说,本村过去有喇嘛幢存在,曾来过喇嘛。道行深,医术高,云游四方,给村里人行了很多好处。去世后埋庄里后山,后山约400米高。逢年唱社火戏有去喇嘛幢点纸的风俗习惯。


村内有山神庙,二月十九庙会,庙宇院落过去曾有卷棚,白灰粉墙,有画廊三间。旧时学生一度在此念书。用的是土台台子当课桌,点煤油灯上学,1967年学校建六间砖土房。


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其源均为黄帝后裔。在当今百家姓排行榜上名列第六位,人口约四千九百二十三万余。本地杨氏多说来源于山西大槐树。


程姓,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程姓。


杨涧村乡村文化盛行,社员参与度高,过去时,一个庄一个社火。当过春官的有杨生录,杨世方,杨世科,张孝存,程虎兵等人。

(六)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杨涧村

乡村是精神的故园,人们常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从绿色环保这一块说,杨涧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环境备受人们好评,在白水镇来说也是名列前茅。

万物土中生,农业乃是天下之本,
未来,在尊重乡村特色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精心规划与改造美化传统村落。既要传承充满活力的乡土文化,还要与时俱进推动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加强乡村文化振兴。

美丽的白水镇杨涧村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崆峒泾河民俗文化研究会
崆峒文化平台: 扎根乡土,传递乡情,守住乡愁,传播家乡好声音,是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愿与各位师友共同交流优秀传统文化、家谱资料及历史地方志。低头走路,关注平凡。草根视野,天下情怀。期待更多的老乡爱家乡、回家乡、建家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