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滩 会——〔札记〕李建学
12月15日,星期天,农历十一月十五;我跟隔壁老王,坐着小师兄弟的车,到武功逛了河滩会。
声名远扬的河滩会,即陕西省武功县东河滩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据说其起源已有4000多年,为关中西部以纪念后稷而兴起的古会。
(后稷广场的牌坊,正中是马路对面的主会区大门。)
传统的河滩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至十七日,在教稼台前漆水河滩上举行,共11天。这个日期有意思,我的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十四;每年庆生,都在河滩会期。
(我们进入河滩会的一条街道。)
武功稳居关中腹地,自古就有粮仓美誉。四十年前,我的父母从天水东部山区往陕西贩运豌豆和葵花籽,过了蔡家坡、常兴,再往东的发货地就是绛帐和武功。走到武功,眼前飞过上中学时扛着一百多斤麻袋装车的情景。
(麦田做了临时停车场。)
武功是中华农耕文明始祖后稷故里,传说上古时每到春季,后稷都要在此教农稼穑,授民以农耕之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人以渔之人,该是师者的师者。
(教稼台大门,于右任女婿屈武先生题写的牌匾。)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脚印而生子弃,即后稷,从小就喜欢培育农作物;帝尧时出任农官,封地就在武功。后稷因传授稼穑之术,被人们尊为谷神。
(很喜欢这种农家气息的集市氛围。)
为了纪念后稷,人们在丰收后把物产摆在河滩上展示,以物易物,将雏形的集市演变为综合的河滩会。每年的河滩会堪称人山人海,人们祭农神、庆丰收,交流物资,表演歌舞、杂技和戏曲等。其实吃和玩,一直都是逛河滩会的主要内容。
(快乐的小女孩,幸福的老爷爷。)
早年的河滩会,谷物、牲口和木材交易均为主角。谷物之外,当地的牛羊和来自内蒙、宁夏等地的骡马,从这里流向河南、湖北甚至江南省份;秦岭出产的优质松木和杉木等,经当地加工成棺材、家具包括案板等,运往四面八方。
(套鹅游戏,有七八处;据说100块钱内还套不到,摊主会送一只鹅给你。)
现在的牲口和木材交易不多,骡马等早就不来了,“套”鹅的生意却比较繁忙,小家具和案板包括擀面杖之类琳琅满目。各种特色美食和家用百货,已成河滩会的普遍项目。
(站在人丛里看戏,久违的乡村记忆。)
当然,唱大戏才是“过会”的核心话题。河滩会天天有戏,就在后稷广场正对主会区的地方搭台,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二团的精彩演出,惹来上千的戏迷围观。这天的剧目很生疏,本戏前三名演员的轮番清唱印象深刻。
(通过人头攒动的缝隙,抓拍到的秦腔剧照。)
再说这个闻名的河滩,原来是渭河支流漆水河岸的一片空地,早年也许只是个荒芜河滩,后来多种麦子也建成了休闲区。《诗经·大雅·绵》有“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之句,“漆”就是漆水河,又名漆水,发源于麟游县庙湾,经永寿、乾县和扶风,至武功县白石滩汇入渭河。
(河滩会上的美女,很是善解人意。)
渭北黄土塬区的东部还有一条漆河,都叫漆水河,也是渭河支流,两者容易弄混。那条漆河,源自铜川金锁关的凤凰山,流经50余公里成为石川河,再汇入渭水奔向黄河。
(关中风味大锅盔,一只8元;我买了5只,作为逛河滩会的成果分送喜欢的人。)
到武功老城来逛河滩会,先登览教稼台敬仰后稷,再进入主会区走马观花,中午品尝旗花面等几样小吃,顺路买了五只大锅盔。午后于人丛中站着看戏,膝关节不给力,却体验了一回在老家“过会”的感觉。看到的唱段,比元龙一带的正宗得多。
(广场背后的角落里偶遇爆米花的老汉,恍惚看到曾经的馋嘴少年。)
到武功逛河滩会,弄明白了县城和老镇的位置关系。现在的武功县在东南靠陇海线的普集镇那块,也是少年时就熟悉的地名。
逛河滩会,赶了一个大集。冬日暖阳里,被久违的乡村气息迷醉。
2024年12月18日晨于西安•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