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回忆——寻找岷山厂

文摘   2024-12-04 07:55   甘肃  

寻找岷山厂——李建学元龙人

偶然的机会跑到“市上”,办完事有两个多小时空闲。返程经过岷山路,便去探寻岷山厂。

(岷山厂的大烟囱,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的象征。)

岷山厂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全名天水岷山机械厂,由黑龙江北安庆华工具厂(626厂)的一部西迁而来,内称五机部5206厂。

当然,这些资料都是早已公开传播的图文。我之前知道的岷山厂,也就是个有点小坡度的宽敞大门;现在拍摄的图片包括记述文字,不涉及岷山厂的任何产品。

(弘文园内的指示牌,标示出好几个不同展馆。)

1984年夏,我初中毕业参加过元龙中学的中考提前进入暑假,即投身龙口夺食的麦收大忙,家里用来拉麦子的架子车却坏了。大人们走不开,那天黎明前父亲送我从元龙上了东来西去的445次慢车,要到35公里外的天水县政府所在地北道埠,去买架子车外胎。

车到天水站才天亮,我坐在渭河大桥北头的台阶上,等到那家生产资料门市部开门,售货员却说外胎断货了。他建议我去“市上”(天水老城区)买,说解放路就有。

(岷山军工博物馆,建在曾经的生产车间里。)

我忐忑着在桥头等到汽车,四毛五分钱车票,也是平生第一次坐公交;一路晃晃悠悠过分路口拐向西到“市上”去,在二十里铺遇到军车出动,雄赳赳的战士和站在路中间指挥车辆的女兵记忆犹深。

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没看到城门就到了有不少老铺面的解放路;一家家打听买到合适的架子车外胎,套在肩上就往回走。路过岷山机械厂,被大门口处理废旧书刊的摊子吸引,蹲下去看了好半天,挑十几本把饭钱都给花光了。

(军工博物馆正门,简单登记即可参观。)

那些旧书刊有长篇小说《大刀记》,有《读者文摘》和《大众电影》等,最喜欢的是《陈毅诗词选》,不少篇章随后都能背诵。于是知道了岷山机械厂,羡慕这家有阅览室的大单位。

几年后爬过高考离开老家,很少听到这个大厂的消息。大约1994年,在庆阳老县城的长庆油田研究院,看到一位入职不到两年的天水甘谷籍计算机专业女大学生调去岷山厂,另一位油田子弟却从那边对调了回来。

(幽深的展厅,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开讲。)

过年在老家说起这事,听说岷山厂的日子很不好过。几年后,就被首钢收走了。新世纪以来,数次带家人从麦积山到伏羲庙旅游,坐车路过岷山厂,总要伸长脖子看几眼;也只能看到高耸的烟囱和沧桑的大门,对这个厂子一无所知。

这回走到地方了,看到大烟囱下面有高楼也有公园,还有好几个博物馆,游览后对岷山厂的前世今生有了新认识。

(墙上的展牌,从1921年说起。)

岷山厂的前身,可追溯到1921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奉天机器局内,搞了一个军械厂。次年4月整顿军备,将奉天军械厂改名为东三省兵工厂。老厂址位于沈阳大东边门外,有枪、炮和炮弹三个分厂,由丹麦文德公司承建,“九一八事变”当晚被日军夺取。1944年遭盟军飞机轰炸,苏军攻入后又拆走该厂大量设备,随即移交国民政府,解放战争后期才变成东北军区的沈阳兵工厂。

(这台机床,走过千里万里,见证过多场战争,应该是岷山厂的核心设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沈阳兵工厂分三块转移,其中枪厂迁至黑龙江黑河地区北安市,1951年3月更名为三二工厂;同年6月改为国营庆华工具厂,代号626。中苏珍宝岛冲突后,庆华厂受命分批向内地搬迁,1969年10月进驻天水,就有了岷山机械厂。

(这块展牌,能看到天水步校变成岷山厂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平凉的华丰机械厂并入岷山,当时军工产品远销海内外,岷山厂步入辉煌期。八十年代末受市场冲击,岷山厂逐渐走了下坡路;九十年代企业军转民,岷山厂几次错失转产良机;2008年重组改制,成为天水岷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企业破产倒闭。2019年落实“出城入园”搬迁改造措施,岷山在社棠工业园再建新厂。

(军工博物馆一角,这些老旧的机床都有故事。)

岷山机械厂最早建在原天水步校内,现在这里新建了岷山军工博物馆、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历史陈列馆、天水钱币博物馆和农耕博物馆等,成了一处综合性的文化与休闲场所。

初冬的残阳里,我一路走马观花,看过3个馆,拍摄了一些图片,坐在厂区的大树下喝茶听秦腔,为这个军工企业的百年历史感叹。

(辉煌时期的岷山文化宫,曾经是天水市的热闹街区。)

辉煌时期的岷山厂是一个跟油田类似的小社会,曾有职工6000多人,算上家属多达数万人,拥有独立的水、电、暖和通讯保障系统;还自建了学校、医院、商店、文化宫和图书馆等,天水当时唯一的室内篮球馆也在这个厂。

据说军转民时,上级部委曾有意让岷山厂制造摩托车,也考虑过生产电冰箱,都因为条件不成熟特别是观念不转变而未果。首钢时期,不少职工和技术流向京郊。2021年,岷山厂大部厂房被拆除。天水市在原址上建起了万达广场,配套多功能弘文园,于社会快速发展的间隙,给人们保留了一点点岁月记忆。

(在岷山路看到的弘文园,两棵大树目睹了从步兵学校到军工厂的风雨沧桑。)

寻找岷山厂,寻找头一回进城的青涩。那些年为读一本喜欢的书常常忽略吃饭,这些年看不过来的名著都堆在角落里。

寻找岷山厂,寻找岁月深处的珍贵。当天午后,在道南跟元龙的高中同学道别;我说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我们都老了。话一出口,颇伤感;人生无常,我们只能努力过好日常。孤零零于二马路给妻女买了呱呱等小吃,再去体验有轨电车;从老桥头经过曾复习备考9个月的八中,过渭河峡口沿耤河向西开往“市上”,到终点站转车,直至解放路都没有缓过劲来。

(厂区一角,左边的灰砖建筑,是苏联人设计的天水步校遗址,原型的平房在天水并不多见。)

寻找岷山厂,寻找生命的另一种意义。回西安的高铁向东呼啸过渭河两岸的乡村,在元龙钻出隧道的间隙不到1分钟。车窗外,舅舅家的井儿村暮色苍茫。飞驰的时空里,我的思绪还在往事里晃荡。

作者:李建学

2024年11月24日晨于西安•家中。

崆峒泾河民俗文化研究会
崆峒文化平台: 扎根乡土,传递乡情,守住乡愁,传播家乡好声音,是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愿与各位师友共同交流优秀传统文化、家谱资料及历史地方志。低头走路,关注平凡。草根视野,天下情怀。期待更多的老乡爱家乡、回家乡、建家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