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感觉要和大家失联啦大家看完文章记得点下“赞”和“在看”,同时右上角星标一下公众号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不会错过啦!(详见下方操作)
2020年,全球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直肠癌占全球结直肠癌病例的30%~50%,大约一半的患者在发现时处于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是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nCRT不仅可以提高低位直肠癌的器官保留率,还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预后;并且一部分LARC患者接受nCRT后,肿瘤可达到完全消退状态,使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磁共振引导的放射治疗(magnetic resonance guided radiotherapy,MRgRT)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技术,通过获取患者治疗前、中、后的磁共振影像,实现对肿瘤实时追踪与监控,确保放疗靶区位置精度,监测正常组织的运动范围,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其出色的软组织对比度特性,能够清晰呈现出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在直肠癌中有着多种用途,不仅可以用于肿瘤分期和靶区勾画,还能有效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这些独特的优势有助于改变传统放疗模式,并可能成为直肠癌患者新型新辅助放疗策略 。
本文将探讨MRgRT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潜在优势,揭示其对提高治疗效果的积极意义。
磁共振引导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最重要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法之一。虽然基于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可大致判断肿瘤大小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但由于缺乏实时图像采集功能,难以追踪治疗过程中肿瘤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位移变化,导致放疗实施剂量与参考计划剂量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往往单次剂量较大,为了实现精准肿瘤照射和减少OAR放疗不良反应,对在线适应性要求更加严格。MRgRT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放射治疗技术。MRgRT技术相对于传统放疗技术增加了治疗中实时MRI,可以提供了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根据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变化来进行调整,以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并减少OAR的不良反应。MRgRT已逐步进入临床运用阶段,其具备的优点:①提供优越的软组织对比;②捕捉分次间及分次内的器官运动,监测放疗过程中解剖位置的变化;③通过MRI评估治疗反应;④可以进行在线放疗计划的再评估和再设计 。
MRgRT技术的开展,可能将直肠癌精确放疗推进到新阶段。目前,运用到临床的有4种商用MRgRT设备,即ViewRay MRIdian磁共振钴治疗机、ViewRay MRIdian磁共振加速器、Elekta Unity和MagnetTx Aurora-RT。ViewRay MRIdian具有2种不同的设备类型:第1种是由0.35 T MRI和60Co整合而成的磁共振钴治疗机;第2种是由0.35 T MRI和6 MV直线加速器整合而成的磁共振直线加速器(magnetic resonance linear accelerators,MR-linac)。Elekta Unity是飞利浦1.5 T MRI与医科达7 MV直线加速器整合而成的MR加速器。MagnetTx Aurora-RT结合了0.6 T MRI和6 MV直线加速器,与其他MRgRT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旋转磁铁设计,放疗束与磁场平行,从而消除了MRgRT系统的电子回旋效应问题。ViewRay MRIdian磁共振钴治疗机和ViewRay MRIdian磁共振加速器、Elekta Unity和MagnetTx Aurora-RT分别于2012年5月22日、2017年2月24日、2018年12月5日和2022年5月4日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另一个MRgRT设备由1.0 T MRI和6 MV直线加速器组成,目前正由一个澳大利亚团队积极开发 。其中不同MRgRT系统的特点详见 表1 。
磁共振引导的放射治疗在直肠癌中的优势
自适应放疗解决靶点移动问题
直肠属于盆腔器官,容易受小肠及结肠的蠕动、膀胱充盈变化、肠道气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直肠肿瘤原发病灶及OAR的精确判断是放射治疗计划制订中的难点 。除了盆腔器官运动引起的变化外,肿瘤还可能在治疗过程中消退,从而导致解剖学上的变化。有关研究提示,直肠癌患者接受nCRT后病灶退缩明显,平均缩小接近39%。CBCT引导的IGRT无法实时采集图像以追踪治疗过程中肿瘤位移的变化。
MRgRT技术的出现使每次治疗前获取实时MRI扫描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在线ART,减少治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移动;并且MRgRT可于在线治疗时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弥补了CBCT的局限性。Intven等的研究初步证实了在1.5 T MR加速器上对直肠癌实施ART具有可行性。此外,Boldrini等还利用MRgRT系统评估LARC患者直肠系膜运动,验证不同的直肠系膜区域在放疗治疗过程中分动度差异,发现上段直肠系膜在前方向上的动度最大。由此可见,采用MRgRT技术对直肠癌患者实施在线ART可以减少靶区的分次间和分次内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直肠癌的精准放疗。
减少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磁共振引导的在线ART通过获取每次治疗前患者的MRI,观察到摆位误差和靶区变化,从而在线修改放疗计划。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将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临床靶区(c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扩边界调整到最合适的范围;通过图像信息反馈制订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并在必要时修改治疗计划。理论上,较小的GTV/CTV到PTV边界会使周围OAR受到的剂量减少,降低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采用普通放疗技术时,GTV/CTV外扩至PTV之间会常会产生10 mm的间隔,以适应靶点在分次间和分次内的移动。运用MRgRT技术可实现在线ART,减少PTV的外扩边界。为了确定PTV边缘缩小的确切距离,Ingle等进行了一项单臂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1.5 T MR加速器治疗直肠癌时,PTV边缘可缩小至3~5 mm。Kensen等研究发现,MR加速器治疗直肠癌患者过程中,通过在线重新计划后可能会减少PTV边缘的30%~50%,并且也降低了肠道的剂量。Castelluccia等通过0.35 T MR加速器对LARC患者进行放疗后发现肿瘤消退良好,且没有观察到3~5级不良反应。MOMENTUM研究也表明所有在MR加速器上治疗的患者并未因每次高磁场MRI扫描而中断治疗,也未观察到与放疗相关的4~5级急性不良反应。此外,近期公布的MOMENTUM研究结果表明,1.5 T MR加速器短程放疗的直肠癌患者接受随访1年后,与疾病相关的症状有所改善,并且仅2例(1.7%)患者出现了3级以上的放疗相关不良反应。MRgRT可以通过在线ART缩小PTV的边界,降低OAR的剂量,从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
靶区剂量递增的可行性
Appelt等建立了直肠癌的放疗剂量与肿瘤消退之间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样,Hall等研究表明,增加新辅助放疗剂量可显著降低肿瘤分期并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但是,传统放疗技术给直肠癌放疗剂量的增加带来了挑战。CBCT由于软组织分辨率低而无法更好地识别肿瘤组织,且由于每天直肠和膀胱充盈度的不同导致肿瘤位置的变化,从而需要更大范围的靶区,这可能增加治疗区域的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直肠肿瘤的总剂量。MRgRT为直肠癌靶区剂量递增提供了新的机会,可根据每天实际的影像解剖图像监测肿瘤及OAR,实时调整放疗方案。Bonomo等研究证明,1.5 T MR加速器可进一步应用于直肠癌患者放疗的安全剂量递增。Eijkelenkamp等通过在1.5 T MR加速器上对直肠癌进行靶区剂量递增策略研究时,发现治疗时间越短,覆盖GTV移动所需的边缘越小。此外,Kensen等研究表明形状自适应(adapt to shape,ATS)比位置自适应(adapt to position,ATP)需要的边缘更小,为靶区剂量递增的首选模式。Boeke等的研究也表明,为实现器官保留,在1.5 T MR加速器上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每周自适应靶区剂量递增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并且肿瘤完全反应率高,不良反应有限。总之,MRgRT技术可以准确识别靶区及OAR,为靶区剂量递增开辟了新途径,并有望让更多患者实现器官保留( 表2 )。
磁共振引导的放射治疗的工作流程及相关细节
磁共振引导的放射治疗的工作流程
这部分将介绍本研究小组使用1.5 T MR加速器对直肠癌进行放射治疗的具体过程( 图1 )。
图1 1.5 T MR加速器对直肠癌进行放疗的流程图
(1)放疗前准备工作:患者留置导尿管,真空垫固定并取仰卧体位后,注入100~200 ml生理盐水以保持膀胱充盈。然后,进行定位CT扫描(飞利浦16排Brilliance TM大孔径CT)及1.5 T MR加速器的MRI扫描;采用伊诺特TRIPLE BLACK文身料在体中线上取两点(防止患者治疗摆位时有旋转角度)和两侧各一点进行皮肤标记,保证患者以后摆位时的一致性。将CT与MRI图像进行融合后进行靶区勾画,放疗物理师制作参考计划,医生审核计划后,物理师再进行剂量验证。
(2)在线进行放疗流程:患者完成摆位后,向膀胱注入100~200 ml的生理盐水。进行第一次MRI扫描后,导尿管被打开以排空膀胱。将第一次MRI与参考计划图像进行配准,放射治疗医师根据配准结果修改靶区和OAR。磁共振加速器提供ATP和ATS两种治疗模式:在靶区形态不发生改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修改靶区与OAR,在线微调参考计划,选择ATP模式;而在靶区形状易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修改靶区与OAR,在参考计划基础上重新进行优化,选择ATS模式。在线计划调整完成后,医师进行快速审核后,物理师进行在线计划验证。然后,再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以充盈膀胱,获取第二次MRI,进行靶区和OAR的位置验证;随后执行计划,在开始放疗的同时打开MRI运动监控,以实时观察肿瘤位置,确保在治疗期间不会因患者状态变化而导致脱靶情况。治疗结束后打开导尿管以排空膀胱。在线自适应放疗的分次间动度示例见 图2 。
图2 直肠癌患者使用1.5 T MR加速器放疗的大体肿瘤体积(GTV)和膀胱放疗分次间动度示例
注:1F~5F分别表示患者第1~5次放疗
导尿管控制放疗过程中膀胱容积技术的应用
膀胱是直肠癌放疗中重要的剂量限制性器官之一,其充盈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点:首先,充盈膀胱可显著降低其受照剂量,从而减少放射性损伤;其次,充盈膀胱可推移部分肠道,从而降低肠道受照剂量;最后,保持膀胱充盈有助于放疗期间的管理,减少因分次间膀胱体积变化导致的靶区位置偏差。尽管在1.5 T MR加速器上对直肠癌进行ART可避免治疗的分次间运动,但由于在线ART流程复杂,患者需长时间保持膀胱充盈,而这依然充满挑战。长时间膀胱充盈不仅会增加患者主观不适感,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因无法坚持而最终治疗失败;此外,随着在线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膀胱体积逐渐增加,其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可能影响靶区及OAR的位置精度,从而增加OAR不良反应风险并降低靶区处方剂量的覆盖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小组采用导尿管控制膀胱容积技术,以提升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①在治疗当天,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使其充盈,完成首次MRI扫描后排空膀胱,待放疗前再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第二次MRI扫描验证无误后进行治疗。这可让患者在线治疗时不需要长时间保持膀胱充盈,减少患者不适感。②保持膀胱容积治疗前后的一致性,减少因膀胱运动而引起靶区的不确定性,提高处方剂量的覆盖率,减少PTV的外扩及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不良反应。
导尿管控制膀胱容积技术也可能存在以下局限性:①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每次治疗时间平均延长4~10 min;②安置导尿管给患者带来不适感;③安置导尿管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小组目前开展的直肠癌患者短程MR加速器放疗临床研究(ChiCTR2200066827)的初步结果提示,38例入组患者中有2例因安置导尿管出现并发症,但经过治疗后均好转,顺利完成放疗。此外,本研究小组也验证了在1.5 T MR加速器上对直肠癌患者进行ART时,采用导尿管控制膀胱容积技术有助于确保剂量学的准确性。鉴于上述因素,考虑到MRgRT技术在线ART治疗的时间较长,同时采用导尿管控制膀胱容积技术,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以及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建议导尿管控制膀胱容积技术仅限于治疗分次较少的大分割放疗。
磁共振引导的放射治疗在直肠癌中的未来前景和挑战
磁共振引导的放射治疗的挑战和缺点
尽管MRgRT技术在直肠癌治疗方面相对于传统放疗技术具有许多潜在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MRgRT需要高度复杂的物理系统和基础设施,包括必须使用无金属治疗室、相对昂贵的硬件,以及经验丰富的放射治疗医生、医学物理师、放疗技术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其次,经济成本与普通直线加速器相比,MRgRT的治疗成本较高。由于在线MRI扫描及计划调整,患者在治疗床上需保持较长时间静止状态。再次,磁共振加速器因其构架的空间限制影响了治疗床移动范围,这可能阻碍多射束角度、多方向移动治疗床的技术实施。最后,有研究报道MRgRT可能由于电子回旋效应影响肠腔内放疗剂量分布,会产生大小和位置不同的热点。将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流程和时间,根据患者基础情况选择适合接受MRgRT的患者,研发新一代磁共振加速器。
未来研究方向
对放射组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影响:MRgRT技术的出现丰富了肿瘤学治疗的新领域。MRgRT系统生成的MRI将产生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可用于构建放射组学模型来预测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敏感性。研究表明Delta放射组学方法在预测直肠癌治疗效果方面表现良好,通过对MRgRT治疗过程中的图像进行量化分析能够成功预测临床和病理完全缓解率,这为直肠癌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个体化医学方法。放射组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即从MRI中提取高维定量特征,划分肿瘤表型信息并建立模型,以准确预测nCRT后的肿瘤反应和预后生存情况。
因此,将来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探索利用MRgRT系统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成像特征来预测患者的放射敏感性,从而调整放疗方案,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综上所述,MRgRT技术是放射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步,通过在线ART可以更好实现精确照射,降低OAR不良反应。MRgRT引导下的局部晚期直肠癌nCRT治疗,有望提高患者的器官保留率,降低根治性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MRgRT技术可能实现非常规分割模式放疗的精确实施,为直肠癌nCRT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内容来源:肖娟,李睿,刘敏,等. 磁共振引导自适应放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前景.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5,34(01):29-35. DOI:10.3760/cma.j.cn113030-20240430-00170
肖娟、李睿、刘敏、彭倩( 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作者/编辑:Ricker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