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整至少还要3年,是否还能由衰转盛?

文摘   2024-08-26 11:23   江苏  



前段时间,2024博鳌房地产论坛如期在海南举行。


这次论坛上,包括保利、华润、中海、金地、招商、华发在内的多家知名房企,纷纷表达了自己对行业趋势和未来机会的判断。


下面,明源君就根据地产大佬们的发言,梳理下未来行业还有哪些机会,以飨读者。


地产行业仍有发展空间
从业者不要过分担忧

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会何去何从?

这应该是所有地产从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最难预测的一个问题。


这次论坛,保利、中海、恒隆在内的知名房企,也包括陈淮、樊纲、夏亦丰、陆挺这样的知名学者,纷纷表达了对地产行业未来走势的预判,不过观点却大相径庭。


首先,以保利、中海、恒隆为代表的知名房企,对后市比较乐观,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积极因素,未来行业仍有发展空间,从业者无需过度悲观。

比如保利发展就提出,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但并不代表生命周期的终结,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保利发展给出了四个理由:

第一是政策利好。


目前大部分城市已全面解除限购,限售、限价政策也陆续解除。以及贷款利率下调、首付比例已为历史最低,购房成本和门槛降低,释放了购买力。


二是行业出清。


地产行业在经历产能出清之后,集中度显著提高,后续企业利润有望得到修复,发展也将更为稳健。


三是转折换档。


房屋消费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未来要解决品质的问题,关键是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企业只要夯实基本功,抓紧机会调整结构,就能迎来高质量发展。


四是科技赋能。


一方面,新兴技术渗透到行业的管理链条,可以赋能企业更高效地生产、更精准地匹配客户需求。

另一方面,客户对人居智能、绿色低碳有了更高的要求,房企只要积极地拥抱新技术,就有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和新的产品竞争力。

恒隆地产荣誉董事长陈启宗也表示,房地产已经到了L形的底部,大家不要过分担忧,这个行业仍会继续发展,而且是健康理性地发展。


陈启宗给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刚需依然存在。

中国从一个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国家,变成全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今天老百姓大概85%到90%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但这不表示没有新的市场,刚需还是存在的,比如迁移的需求,小房子换成大房子的需求,不好的房子换成好房子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还是有机会的。


第二,行业出清不是坏事。

比如之前有些房企赚了很多钱,但那些财富很多都不是真的。因为他的贷款永远跟他的资产差不多,甚至贷款比资产还要高。


没有见过大周期的房地产商是不可靠的,经历这轮深度调整后,对房地产理性健康发展是一大好事,希望大家不要太担心。


不过,部分专家学者还是提出了不同意见。


比如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教授陈淮就认为,房地产改善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只长不短。


别指望明年春暖花开,前面一片坦途,目前还不具备那个条件。


第一,对困难的长期性和艰难性要有充分估计。

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艰难,别指望两三天时间就能恢复元气,或者有祖传秘方,今天吃了药明天就能起死回生。纠正失误,需要很长时间,谁要是急功近利,那都是庸医。


第二,风险只能均衡配置,没办法消除。

比如,简单的把预售制改为现房销售,就以为没有保交房一说了?买房人利益就能得到保障了?一个房子从未完全建成到交到购房者手里,这里面的风险,不会因为用什么形式的购房制度而有所减少。


所以,不能把压力都加在唯一的一个点上,只有把风险均衡地配置在各个环节,才能最大规模维护产业均衡运行。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夏亦丰则提出,房价预计年底有望出现环比跌幅收窄,但是转正时间还要更久。


首先是一线城市。目前广州新房跌回到2021年的水平,北京跌回到2018年的水平,只有上海还是处于高位,整体来看上海还在上涨。

再看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新房价格整体和高点相比跌了50%以上,整体回到2016、2017年的水平。


综合来看,这轮房价下调超过了2014年,整体均值虽然没有超过2014年水平,但是单月二手房已经接近2014年最低的环比增速。所以,房价整体环比下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两个季度以上的时间才能转正。



用中国房地产问题和日本比
是没有道理的

最近几年,许多地产从业者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房地产会不会走上日本楼市「失落三十年」的老路。

这次论坛,专门把这个问题搬到台面,主题就是—中国房地产是否会面临“失去多少年”?向上之路何时会出现?

首先,中国房地产是否会面临“失去多少年”?


一番讨论下来,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用中国房地产问题去跟90年代日本地产崩盘对比,其实有很多谬误在里面。


比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就提出,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开始崩盘,后面很多专家学者也是一通分析,到底什么时候到底部,还要经过多少年,一开始都说过几年就好,结果低谷徘徊了二三十年时间。

但这里有个谬误,日本跟中国相近的不是90年代那个阶段,而是明治维新之后一直到二战之前那六七十年时间。


1991年的时候,日本城市化率已经接近80%,是一个成熟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国家的水平。


而中国现在是65%左右,后续城市化进程当中,还会不断产生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以及迁移性需求。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只要处理得当,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其次,向上之路何时会出现?

按照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的说法,单纯拿日本房地产和中国房地产做对比,没有太大意义。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日本政府在1991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有哪些举措值得中国借鉴?

最关键的启示就是应该耐心等待风险出清。


日本跟中国有一方面是相似的,就是有问题尽量不要让它急剧爆发,而是将风险慢慢出清。


出清和改革的组合无疑是最好的。


尤其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中间,还存在大量的保交房问题,所以出清就变得极其重要。


为什么保交房是出清的重要方式?因为在这轮房地产危机之前,主要是新房为主,新房是预售制,相当于是一个期货市场,现货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期货市场是期待未来的交割,如果没有一个交割机制,没有监管维护市场的秩序,肯定不能指望这个市场能够出清、市场能够恢复正常运行。

所以,如何处理保交房的问题,不仅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政府和开发商怎么履行责任的问题,更是重建市场对开发商的信心和对监管的信心,这是关键一步。



未来房地产有可能像汽车
需要产品的持续迭代

房地产仍然是规模在十万亿量级的庞大市场,但是未来会朝两个方向分化。

第一个是城市分化,低线城市的住房会长期空置。


第二是企业分化,也包括国央企。


今年博鳌论坛上,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发股份等房企提出了第三个分化,就是产品分化。


比如保利发展就提出,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到“品质时代”新周期,开发商需要通过快速提升产品力来与客户建立新联系。未来房地产有可能像汽车一样,需要产品品牌系列的持续迭代。


“品质时代”的三个特征是:

一是有效需求绝不会消亡。


市场和产品变化太快,客户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在观望,等待更优的政策、更新的产品。但还有大量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小、房龄老,商品房比例偏低。


二手房挂牌最主流的原因就是换房,包括换学区更好、换面积更大、品质更好的居住环境等,房企要做的就是激活这些有效需求。

二是客户需求在不断升级。


“买房子”是为了“买生活”。新一代客群,对审美、功能、个性化的需求大幅提升,客户认为,好的生活不仅仅是住宅本身,还与街区、社区氛围以及城市融入密切相关。


三是品质兑现力成为产品认同的核心。


购房者不再把开发商实力与交付实力等同。与2022年相比,品质兑现力成为决定购买的重要决策因素。




校园好地产
持续赋能地产新人,陪伴同学们走好地产求职每一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