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与净土观照发愿篇02(可下载)视频+音频+文字

旅行   2024-11-16 00:03   新疆  

法华与净土观照发愿篇02


法华与净土观照发愿篇02

《法华与净土之双修双照》。积因和尚慈悲,诸位法师,诸位菩萨,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页,我们看三、十如是三转读法。

《法华经》的修学宗旨就是一佛乘的妙法。我们透过修学一佛乘的妙法,能够快速、圆满的成就佛道,这个是整个成佛的捷径。那么什么是一佛乘呢?蕅益大师解释就是诸法实相;即实而权,即权而实,权实不二,你能够掌握这样的智慧,那你就是修一佛乘。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只要能够掌握即实而权,即权而实,你修布施、持戒、念佛、持咒,都能够快速的灭恶生善,这个是整个修学的捷径。

这个诸法实相,佛陀在《法华经》是分两部分来解释。首先在序品当中,佛陀用放光现瑞来解释诸法实相。佛陀在序品的时候,他先入了无量义处三昧,在三昧当中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照耀广大的虚空。把原本暗淡的虚空,把它照耀起来,让我们能够看到虚空的本质,它的本质就是离相清净。这第一个,光明照耀虚空。第二个,这道光明显现十法界的依正妙果,就是展现因果的差别相。

佛陀这个光明做了两件事:第一个照耀虚空,第二个显现因果。但是这个时候,佛陀在三昧当中一句话都没说。所以就引起了与会的弥勒菩萨跟文殊菩萨的相互讨论。应该说是弥勒菩萨问,文殊菩萨答。文殊菩萨在总结的时候,他也没有正确回答,他就说佛陀即将开显无上甚深微妙的法门,这个法门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弘传的法门,到此整个序品结束。所以整个序品就是放光先瑞来展现诸法实相。蕅益大师说,利根人看到序品就懂了,就知道怎么修行了。当然,我们这种中下根的人就必须怎么样,要进入方便品,进入迹门的正宗,要佛陀的三周说法才能够知道什么是诸法实相。

到了方便品初的时候,佛陀从三昧中安详而起,主动告诉舍利弗,也等于是无问自说。他说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这句话至关重要。就是说,十方诸佛为什么成佛呢?他当然不是因为布施成佛,也不是持戒、忍辱成佛。诸位,单一法门都不能成佛,因为单一法门只成就佛教里面局部的功德,而成佛是成就法身的功德,那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法身的功德是遍满的,你怎么修呢?不要说三大阿僧祇劫,给你十大阿僧祇劫你都不可能成佛。你什么时候能够修到功德圆满?不可能嘛。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诸法实相。

十方诸佛之所以成佛,重点不是他修什么法门,重点是他依止诸法实相的智慧而成佛。没有例外,唯佛与佛。就是说,所有成佛的过程当中,都要经过诸佛实相这个门槛。所以你不学诸法实相,那你只能在佛教里面成就单一的果报。比方说声闻,比方说缘觉,比方说菩萨的权果,乃至于人天的业果。所以这个诸法实相,是你成佛的唯一的门槛。你没有把诸法实相弄清楚,就永远不可能成佛了。为什么?因为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诸法实相,没有例外。

那么这个诸法实相就是重点了。它不是一个法门,它是一种智慧。就是说你掌握了诸法实相,你修布施也可以成佛,你持戒也可以成佛,你念佛也可以成佛。就是重点在于诸法实相这个观念的掌控。

好,前面是我们引用蕅益大师的注解,蕅益大师用即实而权,即权而实,权实不二是诸法实相,这是他老人家的解释。我们现在引用智者大师的解释,智者大师是怎么解释诸法实相呢?我们先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我们加以解释。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当中,他提出了三转读法,来了解诸法实相。第一个是依止空观而转。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十如是读为是相如,乃至是本末究竟等如。我们把一切因缘果报的差别相回归到如,这个如的意思是恒常不变。把因缘果报回归到生命的本体——自性清净心,那这个就是空观智慧的观照。这样子的空观有什么好处呢?它是彰显诸法的真谛理,看到生命的本体,这是一个空观而转的读法。

那么假设我们依止假观而转呢,就是把十如是读成如是相性体力作,乃是本末究竟等。把一切法会归到因果的差别相,那就是假观的理解。这样子有什么目的呢?为了彰显诸法的俗谛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强调因果的增上,要强调灭恶生善的时候,那就要强调假观了,因为你要用因果来激发你。你为什么求生净土呢?因为娑婆世界的果报跟极乐世界的果报不一样嘛,一个是快乐,一个是痛苦;一个是清净无漏,一个是有漏。才能够启发我们对因缘的追求。所以这个俗谛理,强调的是因果的差别,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增上。前面是强调安住。

第三种转,是依止中观而转。假设我们把十如是,把它读成相如是,乃至于本末究竟等如是。就是把因缘果报回归到如是。如是就是一切法法尔如是,这不是谁发明的,道理本来就是如此,那就是中观解——彰显中谛理。这个时候空有同时,体用双彰。我们同时把生命的本体,所谓清净本然,强调安住彰显出来;也强调了个人的循业发现,你造作什么因缘,生命就出现什么果报让你自己受用,就循业发现,这是中观转。

诸法实相经过历代的祖师解释,到了智者大师最为完备。因为他用空假中三观来解释诸法实相,等于奠定了整个大乘佛法修学的两大根本,没有例外。就是空观转强调了理观的智慧。在修法门之前你要先知道真谛理是什么,这个法门它的根本本体在哪里,就是空观转,强调安住清净心。第二个,假观转强调事修法门。就这个法门,它有什么样的假名、假相、假用。比方说布施的作用是什么,成就富贵嘛。不可能说你用布施去创造庄严,不可能嘛,庄严是由忍辱而来。这个富贵是从布施而来。你要成就尊贵身,从持戒而来。事修法门各有各的差别的作用。

所以我们操作任何一个法门,第一个,空观转,理观的智慧;第二个,假观转,看到这个法门的假名、假相、假用

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比方说我们拜忏。一般人拜忏就去拜忏,为什么你拜忏效果不好?因为你没有依止诸法实相来拜忏,你就只是在拜忏。那怎么办?按照智者大师的规划,先空观而转。拜忏的所缘境是什么?当然是罪业,你的所缘境是罪业,你要把罪业灭掉。那么这个时候,你用空观去观这个业性,业性本空,无有作者。你所要消除的杀盗淫妄的罪业,它的本性是空的,没有真实的造作者。也就是说什么叫罪业呢?就是我们过去依止一念的妄心,攀缘一种妄境。心境和合形成一种罪业的假相。这个就是我们要忏悔的对象。

诸位,你看智者大师《小止观》就知道,忏悔最怕什么?最怕就是你认为业障是真实的。所以一个人要是觉得业障深重,你一直认为这样子,永远忏不干净。你到最后结果就是,果然业障深重。你如是的念想,生命就如是的变现。就是你没有依止空观转,没看清楚罪业的真实相就去忏悔。

那么空观转是看到业性本空,无有作者。哦,原来我的心本来清净,本来没有罪业,那是一个妄心攀缘妄境,产生的一种虚妄的业相。好,后面就开始讲事修了,你要根据哪一个忏法,根据大悲忏、法华忏各种忏法。然后开始思惟业果不失生起增上惭愧。所以你用忏悔法门,透过理观事修可以快速的灭恶生善,因为一佛乘本来就是一个大白牛车。

比方说净土宗,你也可以用空假中三观来修临终的正念。诸位,什么叫做临终的正念,它的标准在哪里?印光大师做了一个定义,就是你临终的时候,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诸位,临终的正念不是不打妄想,那这根本就做不到。你想想看嘛,我们平时的时候白天打妄想,晚上做梦也打妄想。你打了一辈子的妄想,到临命终突然不打妄想。这怎么可能!违背了唯识学的等流性嘛。那我临命终还打妄想,怎么保持正念呢?重点不在妄想,重点是你不能够随它而转。

诸位,妄想根本就不会障碍你往生。就好像说,你看到一个不喜欢的人,两个人走过去,你不搭理他他也不搭理你,他根本对你没有影响。问题是你心有所住,最怕你住在妄想里面。临命终,你看一个人会投胎,都是怎么样?他的心中堕入某一个妄想,这个妄想可能是他前生的记忆,也可能今生重大的记忆。他说,欸,这件事我没有处理好,这个人我对他有亏欠。好,这个妄想出现以后,他没有用空假中三观而转直接面对,就进入妄想里面;说欸,不急,我先把这个妄想处理好;结果他再也没有回来了,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所以临命终处理妄想,最好的处理就是不要处理。就是说什么叫临终的正念?印光大师的大智慧:你妄想照打但是你的心安住清净心;你知道你打妄想但重点是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诸位,其实妄想根本就不会去主动招惹你,如果妄想会主动的招惹我们,那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你本来没有妄想,妄想有力量是因为你加持它,你的心住在上面,让它对你有影响力。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妄想没有主动攻击的能力。我们打了一辈子的妄想,为什么可以成佛?因为它是被动,你的心是主动,你要不招惹它它也不会招惹你

这个空观而转就是破执。我们的心就像强力胶一样,你要把这个强力胶洗干净,不要看到妄想就住上去。你能够依止空观而转的时候不随妄转,这个时候再提起佛号,那就是万修万人去了,因为你障碍破除了。

所以空假中三观的诸法实相,它的应用面是方方面面,什么事修法门都可以用。布施、持戒、拜忏、念佛,你只要把空假中三观的诸法实相的操作,把它运用上去,会让你修行的效果大大提升。这个就是智者大师大智慧,用空假中三观来解读诸法实相。那这样子来操作因缘果报,这个是一个修行的捷径。

我们看第四段的观心法门,先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我们前面讲到诸法实相——空假中三观,是讲到能观的智慧,这以下讲到所观境。诸位,理论上空假中三观放诸四海皆准。六根、六尘、六识,整个十八界,你不管是找哪一个观进去,用空假中观照,就能够成就诸法实相。但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大智慧认为,在六根、六尘、六识当中,第六意识的心识当所观境,是最为善巧。那为什么呢?他以下做解释,我们看智者大师的解释。

他说心即实相。就是我们这一念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就是诸法实相。说欸,那我怎么不认为呢?我整天打妄想?那是因为你操作错误。它原来的设计是诸法实相,它本来面目诸法实相。我们凡夫因为迷于即空之理,攀缘有相的因缘,所以落入生死轮回。二乘人也操作错误,二乘人他迷于一心即假之理,结果落入空性涅槃,他不能展现自性功德的妙用。所以凡夫跟二乘都操作错误。

就是说,假设我们一念心是一台机器,它原本出厂的设计是可以创造黄金。我们没有看操作说明直接操作,结果创造出破铜烂铁。那你不能怪机器,是我们自己没有好好操作。因为我们迷于即空之理,攀缘有相的因缘,结果我们自己让自己堕入轮回当中。二乘人迷于即假之理,堕入空性涅槃。其实我们这一念心的本质是即空即假即中,它的本质就是诸法实相。

诸位,我们修空假中三观,不是创造一个新的心态,是恢复本来面目,恢复我们原厂的设计。就是这一念心它原来的设计,现在已经操作错了,我们用空假中,把它恢复过来。那我们用空假中三观来观一念心性的时候,初观为因,观成为果。这个因不是因地,诸位,这是《法华经》在本门里面讲到的,因功德跟果功德。就是《法华经》在迹门讲到诸法实相,讲到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到本门讲到法身的功德,各种妙用。在果位的时候它分成因功德跟果功德。

因功德指的是什么,五品观行位,就是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尤其是随喜这一块,《法华经》非常强调,它特地立了一品随喜功德品,来强调一念随喜所产生的广大功德。那么有人就说,名字位为什么不是因功德?名字位还不算,因为名字位只有信解没有观,它观力薄弱,所以名字位不算因功德,它只是因功德之前。

那么果功德是什么呢?按照《法华经》的定义,到了六根清净位就是果功德。因为六根清净位妙用就非常大了。《法华经》还特殊讲了一品叫法师功德品,专门讲六根清净位,讲六根的妙用。

当然真正的功德是法身,讲到普门示现。它讲到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大悲,药王菩萨的大行苦行,妙音菩萨的大智,普贤菩萨的大愿。悲智行愿,这四种妙用都是法身的展现。那么这些都是因为以观心故,就是我们因为观察我们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慢慢慢慢的,让我们的心恢复正常的运转,而产生的因功德跟果功德。

所以智者大师说,如果我们经常以空假中三观,来观照我们这念心,有两大好处。第一个,恶觉不起。这个恶觉就是指根本无明,我们一念妄动开始产生有所得的攀缘心。因为我们想要追求东西嘛,就攀缘各种影像,然后就堕入了根本无明当中,这第一个。

第二个,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心数,就是我们的心所有法所带动的尘劳,尘劳就是各种烦恼,枝末无明。这个烦恼包括了根本的烦恼——贪嗔痴慢疑,也包括了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嫉妒等等。这些烦恼在空假中三观的观照之下,若同若异。这个烦恼可能单一的烦恼活动,或者是多个烦恼活动——若异,皆被化而转。都能够被化而转。

注意,大乘佛法对烦恼不讲断。因为它的本质清净,你干嘛断它呢?它的本质是清净的,只是因为迷惑产生错误的作用。所以是转变它的相用,叫做转,转烦恼成菩提。是为观心,这个就是观心的妙用。

诸位读过《法华经》都知道,智者大师九旬谈妙。智者大师解释《法华经》,他光是经题,妙法莲华经第一个妙字,第一个字就解释了九十天。因为他把这个妙,分成佛法妙,众生法妙,心法妙,那整个佛法的因缘都在里面。他解释了三种妙以后做了总结。他说,佛法界太高,你看华严经的境界,那我们只能怎么样,只有随喜赞叹的份,你根本观不起来。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大小无碍的境界。对于佛法界我们怎么观空假中呢?根本观不起来。所以佛法界太高,境细心粗,观难成就。

众生法界太广。众生法界你看唯识学就知道了,那叫一个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每一个人没有一个完全一样,各打各的烦恼,各造各的业,各得各的果报。所以这个众生的惑业苦,那叫无量无边。这样子所缘界太广,所以这两个当所观境都不算妙,佛法界太高,众生法界太广。

那怎么办呢?心法界最为善巧,以观心故,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就是对我们凡夫来说,你这个空假中三观到底要观谁呢?你观你现前一念心,简单扼要,容易成就,这是所观境。

它是这样子,我们初心菩萨叫做障深慧浅。就是我们的障碍太多,烦恼障,业障、报障,各种障都有,然后我们的观照力本来就薄弱。所以应该怎么办?要找一个下手方便,就是找一个突破口。关于这个下手方便,佛陀讲一个譬喻,我们可以从这当中得到体会。

佛陀说有两个牧牛人,他们各带自己的牛,在广大的草原里面吃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欸,这草原的草都被吃光了。怎么办呢?他必须要把这些牛带到另外一个草原去。那么这个草原到另外一个草原,中间隔一条河,所以必须要引导这些牛过河,才能够吃到新鲜的草。第一个牧牛人怎么做呢,他把所有的牛就集中在这个岸边,直接用鞭子去打后面的牛,那后面的牛一痛就冲撞前面的牛,这个时候,大家就在匆忙当中这样过河。结果因为牛跟牛之间互相的践踏,过河以后,大部分的牛不是死亡就是受伤。佛陀说,这个牧牛人没有善巧。虽然方法是对但是没有善巧。

第二个牧牛人怎么做,他先看这个河,哪一个地方是最短的距离,他先观察一下,哦,这一段是最短。其次,他把牛分成三部分,先把强壮的牛排第一顺位;其次中等的牛排第二位,羸弱的牛排在第三位。他先把强壮的牛拉出来放在岸边,然后用鞭子打它们,这些强壮的牛本来就身强力壮,这一打,一下子就安全过河了。这些牛过了河以后很得意,就在那边呼叫,那么中等的牛在岸边第二要过去的时候,看到对岸的牛呼叫,欸,信心大增。你看,它们都过去了。所以这个中等的牛再一打,欸,也安然度过了。

这个时候三分之二的牛都过去了,它们又在对岸呼叫,就剩下羸弱的牛;说欸,人家大部分都过去了,输牛不输阵。这个时候后面再一打,欸,羸弱的牛也过去了。结果,第二个牧牛人所有的牛都毫发无伤,安全的渡河。佛陀就赞叹第二个牧牛人,他知道善巧方便。

诸位,《楞严经》上说你如果是一个圣人,你的空假中三观智慧,不必抉择所缘境,你叫做顺逆越方便,你观什么都可以悟入诸法实相。但是初心不可以。当然《楞严经》的意思要用耳根圆通,它用耳根。但是《法华经》的意思是观心,就是说你观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都可以悟入诸法实相;但是观一念心,那叫做下手易,成就高;用力少,得效速。

就好像我们持名一样,你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有三个方法——观想、观像、念佛。你坐在那个地方观想佛像,也可以;没有佛像,你自己用你的念想去创造佛像,观想也可以;但是你听声音最快,一句弥陀念诵听,阿弥陀佛就现前了。所以持名,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就着观察诸法实相,观心就跟持名一样,它是方便中第一方便。理由智者大师解释了,因为它能够直接的转变烦恼。

到此为止,整个诸法实相的理论就完整了。就是一佛乘妙法它的特点,你要有诸法实相的智慧。什么叫诸法实相呢,空假中三观。怎么观呢,很简单,观你当下这一念心。你跟谁互动的时候,你不要管你怎么样,他怎么样,他对错,那跟你没关系,都是因缘果报的显现。重点是管好你的心,

就是你的心跟外境接触,世间上就没有对错,你就观你这一念心。你观察你这一念心当体即空,你的本质是自性清净;当体即假,所有的人事都是你自己的业缘显现出来,个人循业发现,跟别人没有关系。他骂你也好,打你也好,跟他也没关系,是你自己的业报。你能够观这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那你就是快速的转烦恼成菩提,这个就是修行的捷径。

好,那么到此为止,我们就知道整个诸法实相的操作,也知道一佛乘妙法的操作,这个理论建立了。以下我们看实际的修行。

乙二、别明修学方法

空假中三观是有次第的,第一个是先观一心即空。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第一个先安住。诸位,你观诸法实相,就跟打少林拳一样,先把马步站稳了。你马步没有站稳,打的都是花拳绣腿,你学那个招数都没有用。所以我们要拜忏也好,持咒也好,追求临命终正念也好,你没有念佛之前先把心先站好。你的心,这个脚跟先站稳,就是安住清净心。那么怎么安住呢?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丙一、一心即空——安住清净心

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

这段经文是《法华经》的<安乐行品>。安乐行品讲到四安乐——身安乐、口安乐、意安乐、誓愿安乐。它提到很多的修行方法。但是这些修学方法一定要安住理观,所以它讲这个理观。这个理观就是一心即空。菩萨摩诃萨,就是具足大乘善根的菩萨,他怎么去观照诸法实相呢?首先观一切法空。我们前面说过,一切法的根本就是心,你观心最简单。就是观一念心性都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这个时候安住清净心。

安住清净心它有两个特点:从本质来说是如实相;从作用来说是不生颠倒。

我们先解释如实相。诸位,我们今天不是去创造一个清净心,不是。其实清净心有两种,一个是事修造成的清净心,一个是理观的清净心。你说,欸,我这一堂课佛号念的很相应,内心寂静不动。但是这个是可遇不可求,所以事修的清净心不是安住处,因为它很容易破坏。诸位,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不是追求一个事修的清净心,不是。我们要追求一个经常存在的清净心,就是理观的清净心,本具的清净心。也就是说它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二乘人,二乘人的心对我们凡夫来说,它也是清净心,但是它不是如实相。蕅益大师给它一句话说,二乘人叫做舍离求脱。他舍弃了本来面目,去追求一个空性涅槃的解脱。所以诸位,二乘人修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把见思烦恼断了显出一种空性的寂静,它不是真实相。这个相是他创造出来的,它也是唯心所见的一个假名、假相、假用。诸位还记得吗?我们在讲<信解品>的时候,空性涅槃《法华经》给它一个名字叫做化城,神通变化出来,其实就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假相。他还要回光返照,放弃这个假相,才能够进入真如心性的宝所。

我们观一切法空很简单。所以《法华经》为什么修行快?它不要中间设立太多的休息站,什么这个加油站休息站它都不要,它直趋宝所。就是你观一切法空,把你这一念心直接带到你的本来面目,就是所谓的如实相。其实如实相本来就存在,只是我们日用不知而已,这第一个,如实相。如实相有什么好处呢,不颠倒。你安住在如实相,就不会产生有所得的攀缘心,生起各种颠倒。不会起颠倒就不会起烦恼。这第一个,他的修行就是观一切法空,或者说观一念心性当体即空,随顺诸法实相,不生颠倒。那么这样子它有三种的好处,或者说三种的修习次第。

第一个不动。这个不动蕅益大师解释,不为烦恼所动。一个人会被烦恼所牵动,它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你没有安住,你的心是浮动的。所以你一旦安住以后,你安住清净心,这个时候你看到烦恼生烦恼灭,你不为烦恼所动,这第一个。

第二个不退,不为业缘所退。就算业障现前,你安住自性清净心,观想业障只是唯心所现,如梦如幻的一个假相而已,你就不容易被业缘所退。

第三个临命终不转,蕅益大师说不为生死所转,不会被轮回所转。所以我们安住自性清净心,它有不动、不退、不转三种的功德。

最后我们看总结,如虚空,无所有性。就像一个广大的离相清净的虚空,它是无所得的。这无所得的解释就是:它离一切相,但是它又具足一切法。

这个观一切法空,诸法如实相,这一段经文最重要就是:犹如虚空,无所有性。这个空观而转从宏观的目标来看,就是建立一个无所得,像虚空一样。诸位你看虚空,你在虚空当中盖一个庄严的房子,虚空有得到吗?虚空也没有得到,它还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你在虚空当中堆了一大堆的垃圾,对虚空来说它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它怎么样,无所有性,它本来就无所得。

所以我们第一个,要把心调整成一种无所得的人生观,这个至关重要。就是说两个人,假设这两个人同样的烦恼同样的业障;你有所得心越重,这个烦恼对你的伤害就越大,同样的烦恼。所以,生命无所得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知道生命的重点不是在得到东西,它的重点在追求,在过程的历事炼心,我们透过人事的历练,来强化我们内心的功能。比方说我们透过布施,强化我们无贪的善根;透过持戒,强化防非止恶的善根;透过忍辱,强化安忍不动的善根。

这种无所得,大乘经典很喜欢用做梦来譬喻,就是人生如梦。比方说你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面你扮演一个转轮圣王的角色,七宝千子。那这个梦结束了,你第二个梦变成一只蚂蚁。这个时候你就说,欸,我上一个梦是转轮圣王,那我上一个梦里面的七宝千子跑哪里去了?没了。诸位,生死轮回的过程当中,这个生命的转变,你不能够把某一个东西带到另外一个梦境,不可以。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从过程来说,那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有些人长寿,有些人短命;有些人一生活的很快乐,有些人活得很痛苦。过程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就是没有一个人有结果,诸位,生命没有结果,就跟做梦一样,当梦醒的时候,说那个梦境跑哪里去?没了,觅之了不可得。

这个宏观的智慧对我们至关重要,犹如虚空,无所有性。就是你要把你的心观想成虚空。不管你这一场梦境这场人生,是虚空里面盖的庄严的房子,或者你这一期的生命,是在虚空当中堆着一大堆垃圾,对虚空来说都是无所有性,这个是核心思想。

我们不可能马上改变烦恼,也不可能马上改变罪业,也不可能在临终马上把妄想停下来。但是你能够让自己面对妄想烦恼的时候,把你的伤害降到最低,把你的心观想成虚空,就是无所得。这个能让你今生悄悄的走过去,这个是面对人生最好的方法。

因为你要改变烦恼,这不可能,你读读阿赖耶识就知道,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我们今生的生命,那不是今生一个生命,你背后有阿赖耶识有这个大仓库,把你无量劫的业力烦恼妄想,全部都记录在里面,你怎么弄得过它?如果说你要跟烦恼拼了,跟妄想拼了,那你修行一定失败。我们现在没有资格去直观的面对烦恼跟妄想,没有资格。你只能够怎么样,悄悄的走过去,不要去刺激它。悄悄的走过。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所以你看修行人,大智慧的人都活得很低调,因为阿赖耶识的烦恼、业力都在睡眠当中,你去把它唤醒干什么呢?一个人会带业往生,诸位,什么叫带业往生?就是临命终的时候,无量无边的业种子,你悄悄走过去就好,不要把它们吵醒,这就带业往生了。你把它们吵醒那你就走不了了。我们说过,烦恼跟业力,我们面对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它不能主动攻击你,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烦恼跟业力有主动攻击的能力,那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不要说成佛,没有一个人可以往生。如果业不能带的话,那就消业往生,修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诸位,你要在临终的时候,悄悄的走过阿赖耶识,面对无量无边在睡眠当中的烦恼跟业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无所得,把自己观想成虚空,这是最好的方式。你不要招惹它们,然后到了净土再来处理阿赖耶识的种子,第二阶段再处理,你现在没办法处理阿赖耶识。

我们看第二段,那么为什么要把自己观想成虚空,这么低调呢?因为我们凡夫的心,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攀缘心。诸位,烦恼跟业力本来是一个种子位,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罪业。事到如今大家都差不多,不管你今天修的怎么样。因为从无量劫来到现在,把无量的过去都加起来,说实在你也好不过我,我也好不过你。那为什么他能够修行成功呢?因为他不去唤醒这些种子。我们为什么会唤醒烦恼跟业力的种子呢?因为攀缘心。

攀缘心在唯识学讲的更清楚,叫做取相分别,这个就是攀缘心。我觉得唯识学讲的比较清楚一点。首先我们取某一种人事地物的相状,然后不断的去分别它。诸位,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六根攀缘六境,一定会落在心中很多影像——人的影像,事情的影像,各种各种影像。绝大部分的影像,我们都不会把它放在心上,绝大部分都不会。所以人生当中,大部分的影像它都是过客,过了就过了。只有少数的影像会留在你的心中,就是你对它有所住。

那么为什么少数的影像会留在你心中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感受。因为这个影像,曾经给你非常快乐或者非常痛苦的感受。比方说你小时候很贫穷,没有饭吃没有房子住,整天被赶来赶去。为什么?因为你没有钱。那么你这时候所有痛苦的感受都来自于钱,你对这个金钱的影像特别深刻。所以你长大以后,这个钱就很容易牵动你的烦恼,也容易牵动你的业力跟果报。

就是你过去生或者今生当中,某一个人事的影像曾经给你特别的快乐,或者特别的痛苦,这些影像会留在心中。你本来是清净本然,本来是何处惹尘埃。因为这个感受强烈,结果你就粘上了某一个尘埃。

那么这个感受强烈的影像再经过你的想像,就更严重了。它本来给你七分的快乐;结果你施设各种名言分别,你用各种美好的名言去赞美它,就产生了增益的过失。或者说这个人曾经伤害你,他伤害你可能七分,结果你的想像力一想,变成伤害你十分,那你就是减损过了。就是说,感受所产生的影像是如实的显现,经过你的想像力以后就扩大了,它对你的影响就更强了,因为你不断去想它,强加很多名言在身上,你对它加油又添醋,所以它原来的味道变了。

想像久了以后就执着,受想行,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从今以后你的心再也不清净了,这个影像在你的心中挥之不去,它就是牵动你烦恼的根源,这个地雷只要碰到就完了。就是说诸位,我们本来清净,现在怎么就不清净呢?因为我们无量劫来粘了太多的影像,而这些影像都是我们曾经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然后经过我们无穷的想像;最后我们的心跟这个影像就分不开了,就住在上面了,所以才会牵动烦恼、业力、跟生死轮回的果报。怎么办呢?现在修空观的目的就是一心即空,离相清净。

诸位,临命终障碍我们的不是烦恼,也不是生死业力,是你心中自己所执着的影像。如果影像临命终起现行就完了。那怎么办呢?你要用无所得的智慧。无所得我们前面说过,它是一个宏观的智慧,落实到每一个所缘境的时候,个别所缘境,那叫无所住。就是你要慢慢的修一切法空,慢慢的不断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让这个影像在你的心中慢慢的脱落,临终的正念是这样培养的。每一个人的烦恼都有一个开关,每一个人不一样。你自己慢慢的静下来,就知道你执着哪些影像,这是你烦恼的开关,你要把这些影像慢慢的离相清净。

假观它是相反,它要创造因果的增上。你完全观一切法空,因果怎么增上呢?那你就跟阿罗汉一样住在空性涅槃,就是涅槃寂静乐,缺乏菩提觉法乐。所以我们必须怎么样,比方说我们要修净土,我们要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的那种美好的依正庄严,来激发我们欣求极乐。我们要借用身心世界的不净、苦、无常、无我四种相状,来修出离心。所以假观是借相修心,借佛陀语言文字所创造的影像,来带动我们的欣求好乐;一方面用空观来离相清净,这样子就能够创造般若、解脱、法身。

这个影像的操作,其实就是空假中三观,整个操作都是不离一念心性。诸位,我们对念想这件事情要注意,要非常注意。我们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影像;然后我们施设名言就变成一个念想。这个念想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佛陀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这个念想会带动你烦恼的念想,这第一个,所以随顺不得。但是你也不能把念想完全灭了,说欸,我现在开始什么都不想,那你就变成阿罗汉。佛陀为了中道,又讲了同样一句话说,诸佛正遍知海,从众生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你没有念想也不可能往生。没有念想你最多就是阿罗汉。

所以,我们在修空假中三观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念想,不是所有念想都不要。我们应该怎么样呢?会让你起烦恼的念想,要慢慢的修空观调伏。这个念想对你往生有帮助,你要不断的栽培。比方说你念想莲花,念想极乐世界的依报,宝树庄严、楼阁庄严、池水庄严各种念想。简单的说就是无住,先把一些不好的念想脱落;然后再生其心,再创造另外一个念想。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来做总结,什么叫无住生心。说马祖禅师当初是亲近他的师父百丈禅师。那么有一天他陪他师父在丛林当中经行散步。师徒俩走着走着,突然间前面有一群野鸭子在他们前面飞过去,百丈禅师都没有动。这个时候马祖禅师头转过去看了一下,因为野鸭子它颜色有一点漂亮,所以他就转过头看了一下。那百丈禅师当然是内行人,就趁机教育他,问马祖禅师说,刚刚什么东西飞过去了?马祖禅师说,有一群野鸭子飞过去了。百丈禅师就瞪着马祖禅师说,真的飞过去了吗?他说飞过去了。结果百丈禅师就捏着马祖禅师的鼻子说,真的飞过去了吗?马祖禅师当下开悟。

这什么意思?就是说,外境的野鸭子飞过去了,现在百丈禅师问他的是,你心中的影像过去了吗?这个是问题。所谓的心有所住指的是我们心中的影像。诸位,我们净土宗最喜欢讲一句话说,你要看破,放下。我问你一句话,你要放下什么东西?外境根本就不会障碍你往生,不是放下外境,你要放下你无量劫来所累积的影像,那是真的要命的。你说我要放弃外在的人事地物,这些根本就跟你没有关系,也从来就没有进入你的心中,你也谈不上什么所放下的。

诸位,会障碍你的往生的,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是你无量劫很多曾经给你快乐人事影像你为了追求这个快乐,不断的去做某一件事情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榴莲。你看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很喜欢吃榴莲,他为什么喜欢吃榴莲?因为他某一天曾经吃过榴莲,而当天他的身体状态非常好。诸法因缘生嘛,一个人会产生快乐是众多因缘,其实榴莲只是单一的因缘。如果他那一天肚子不舒服,吃榴莲也不可能快乐。那么他不知道诸法因缘生,那种快乐的感受出现只是众缘和合,他执着榴莲会给他快乐。好了,他就开始存钱去买榴莲。你认为他真的想吃榴莲吗?不是,他是希望那个美好的影像再次出现。

所以我们一个人会造业,是满足心中的妄想才造业的。心若灭时罪亦亡,你要把你心中那个曾经会牵动你烦恼的影像放下,而不是放下外在的影像。所以百丈禅师说得好,野鸭子真的过去了吗?他要马祖禅师回光返照,你心中的影像过去了吗?就是他要展现无住的那种智慧。

好,这就是一心即空,就是我们要掌握那种能观的智慧。空观是直接观照你的自性清净心,不要太多的弯弯曲曲,也不需要什么无常观、不净观,不必!你就直通真如本性的自性清净心,这是能观的智慧。第二个,你空观要对治什么?你不是空掉外境,外境跟你根本没有关系。空掉你心中曾经执着的影像,这是你真正的致命伤,就是空掉你心中的取相分别。

我们先讲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长按识别二维码(视频可下载) 


 净界法师讲法目录合集 


净界法师视频音频下载

(网址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http://www.foyin.tv/down/jjfs.htm

http://www.pcfoyin.com/down/jjfs.htm


点“阅读原文”回菜单

. 

一路西行amtf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非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