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三官山顶

文摘   旅游   2023-08-15 11:38   广东  

题解:三是个虚数,指多次;三官山是一座山,当地人常把这座山叫三官顶,并不单指山顶,当然,三官山顶就是指山顶了。


回顾:这是以前Alan写过的一篇小作文,关于三官山。


【散文】亮哥 || 三官顶


Alan最近登三官山,是十二年前,春节期间,带着小朋友们,只走到半山腰的大草坪,没有登顶,Tom那时则是第一次登上三官山。


Alan说,上一次登顶,还是中学时代


......


Tom看过Alan写的小作文,他计划暑假要回乡下,登三官顶。


还说,记得小时候上过三官山,记得山上的大草坪(那时他两岁半),这次,争取登顶。



老行家Alan认为,登山并不需太早。


早上先吃过茂坡粉皮,再到云炉墟看看小鸡小鸭,这是小时候的传统活动。小鸡档上竟然还有小鹅,Tom感觉很有趣,后来发了个朋友圈展示一番 。


开车到牛车坪屋背,大约是11点(时间轴开始,10:57)。


戴好帽子,各拿一瓶矿泉水,最简单的装备,出发。


早十大几二十年前开发三官山挖好的泥地大路,经雨水冲刷,早已不能行车,但这还是徒步登顶的最佳路径。曾经那条途经并穿过牛车坪村,再由村后登山的林中小径早已废弃。


反正,沿大路走,总不会错。大路开始不久,一位牛人骑摩托车从山上下来,TOM拍了个视频,这里截个图展示一下大路。图片中的路应该是有人填过石块,继续向上,更多的大路,横竖着由山洪开挖、深浅不一的沟,摩托车也难通行。

大约走了近一个小时,走完大路(时间轴,11:55),看到远处山坡有很多水牛,这个山坡的顶就是将要到达的山脊。



转头看,还可以看到高良的水吊洒瀑布。


 

走完大路走小路。


登山的人多,本来全是草的山坡,已经被走出一条相当宽的路。


山坡上原本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到山脊,两边的坡极陡,尽量走中间,还是一路向上。


山顶在望(时间轴,12:39)


站在第二峰上看主峰(时间轴,13:07),这里先下坡再上坡,就登顶了。

主峰与二峰之间的山坳,竟然有牛群,这里应有1100米了吧。(时间轴13:11)

登顶(时间轴,13:17)。(从牛车坪停车场10:57出发,登顶用时:2小时19分钟)
山顶上有人立了块石碑,标了海拔高度。
TOM拍了个视频,手机有点晃动,将就看看吧,好多蝴蝶,这可是1252米的高山了啊!


Alan曾经写过形容数十年前的山顶的文字:“山顶并不大,宽不过四五米,长大约几十米的弧状草坪,草比下面山坡短,只长及脚面。弧顶中间,发现一处小凹坑,拨开草,看到一个水泥砧,中间镶有小块圆锈铁柱,四周有字,繁体,“军委测绘局”,“绘”字看不太清,猜的。


应是因为爬山的人多,原先草绿绿的山顶,已变成光头,乱石戈壁的样子。


原先草丛中那个1956年设置的测绘三角点,早已没有踪迹,不知道是不是被埋藏在乱石之下又或者就在石碑之下?


印象中刻着两个大字“华光”的石头,只有粗鄙的某游客乱刻了名字,那两个大字没见着,Alan有点怀疑自己的记忆(或者,这两个大字刻在牛车坪村口路边某大石上?当年确实看到了,多年后,记忆错位了?),Tom说,时光雕刻,石头也许脱层了,看了看大石下方,确有片状石块散落,也许吧。


山顶上,可以看到的风景,再附两张照片。


新垌这边的村庄:

云潭方向的村落:

山顶下来一点,看到远处的云层,似乎还在脚下,Alan拍了一张180度长图。,不奇怪,山下看,常常能看到云把山顶罩了起来的情景晴天的云,大就是千米左右的高度。(下山,时间轴,13:31)

......

 

下山,并不比上山快,用时也是2时19分,15:50到达停车场。(时间轴15:50)




----------

补充两三句:


饮用水


为了轻松,只带了一瓶550ml的农夫山泉,省着喝,登顶之前就已经喝得差不多了,Alan嘟了句:“水还是带少了!” TOM晃了晃小半瓶水说:“我觉得还好吧。”


下山途中,渴得难受,Alan拧开空瓶,把最后一滴水滴入口中,试问问TOM:“你还有水?分我一点呗。” TOM从口袋中拿出瓶子看看说:“多乎哉?不多也!只剩一口啦。” 说罢,拧开盖子,......,哈哈,把瓶子递给Alan,水分了一半,两人拿起瓶子,碰了一下,干了这半口。


下山体力消耗没那么多,忍一忍也就下来了。到了停车场,迅速再喝完一瓶水。


夏天登三官山,感觉至少带一升饮用水才合适。



防晒


傍晚,有位邻居看到Alan,惊问:“你到哪里晒到这么黑啊?!”


哈哈,这么明显吗?自己再看看,确实,手臂晒得黑红黑红的,还好,戴了渔夫帽,头顶没晒着。


天晴好登山,忘记了防晒,只穿着短袖,也根本没想到搽防晒霜。


一个星期后,手臂开始脱皮,并不算太夸张那种。


夏日阳光下活动四、五个小时,防晒衣或防晒霜还是应该准备的。



登山客


星期一,登山的人并不算多。前前后后,遇见的人,大约就数十人吧。


在停车场的时候,旁边有辆粤G的车,看样子是三位闺蜜妈妈带着两个四年级的小朋友。她们说,一早从湛江出发......,和她们一起走了大路的大部分行程......,下山到第三个峰再遇,她们说,虽慢必达


上山时,遇到背着大背包的下山客,问:“昨晚在山上过夜?”他们说:“是呀。”


邻居们说,现在三官顶上,常有人过夜的,能看到灯光。最多人讲过的传说:口罩时期,有人在山上搭帐篷住了成个月......


朋友说,周末,登山的人才多,特别是下午上山的人多,很多人会在山上过夜,等着看日出。


下山的时候,差不多算是下午了,上山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看到背大包的背包客,问他们是不是准备山上过夜,有说是的,也有说不一定。


更多的登山客,像Alan和Tom这样,轻装上阵,四五个小时而已,登顶并不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