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乡贤
结缘广西一辈子的常熟人
——广西师范大学原校长王炜炘
文 / 王枬、黄伟林
(2012年)
点入名片👇关注并查阅往期
《苏州日报》2014年一则新闻:……王家祖宅位于常熟市碧溪新区吴市的小市西街47+1号……现在被盗贼挖掘的大坑就在当年王朱氏的大床下面。王朱氏的儿子王炜炘今年83岁,曾任广西师范大学校长。他告诉汪达民,被盗贼挖掘出来的瓦缸可能是祖父的父亲或祖父的祖父埋进去的。据推算,埋瓦缸的时间应当在咸丰年间太平军入驻小市前夕的1860年,距今154年。
长期从事数学教学、数理统计应用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多项科研成果获奖。1993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曾任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广西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广西现场统计研究会会长等职。1984年7月至1991年7月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1991年7月至1993年8月任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王炜炘在担任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推动学校科研发展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7年8月20日,王炜炘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作。王炜炘时常笑着说:“党指向了广西师大,于是我便来了。”那个年代,工作由学校统一分配。填写分配志愿时,王炜炘填写了上海和广西。当时,王炜炘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班级的大小事务主要由班级的“三人组”(团支部书记、班长、班主席)负责,许多事情由团支部书记出面。他说:“广西及广西师大需要我,我就和其他外地来广西工作的同志们一道,为广西服务一生吧!”王家祖宅位于常熟市碧溪新区吴市的小市西街47+1号。据吴市镇志记载,明末以来,吴市小市望族有朱、王两大姓。西街为王姓,著名者为王宝琛。王氏家族明清曾出过翰林、监察御史等。……
相关史料记载,王宝琛曾为翁心存的学生,博学多才,以书法名世。道光18年(公元1838年)至28年(公元1848年)间,翁心存以母老乞养,回常熟居家10年。王宝琛在此10年中做翁心存账房。王家祖上拥有的翁心存拟呈咸丰帝谢恩折(感谢信)上世纪八十年代捐给了国家,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1956年,王炜炘读大三时第一次提交了人党申请书。年级党支部、系总支都通过了,但上交校党委审批时,由于家庭成分问题搁置下来。王炜炘并没有气馁,他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排头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后来他又先后三次递交了入党申请报告,但由于“四清”“文革”等社会变化的原因,他仍然没有得到批准。
常熟市碧溪新区吴市,王炜炘家的老宅,摄于2014年。当时,盗贼闯进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宅,并在古宅院落的一间房内挖出了一只大缸,将缸里的“宝物”洗劫一空。在此之前,还发现古宅五房里的二楼整排方格木窗已经全部被偷,楼上窗口上的古朴石雕被撬去,楼梯边的挡板屏风被拆走;楼上剩下的家具、一个木桶内近50只青花瓷碗也都不见了。楼下厨房间砌在墙中的多块石板被撬去,天井里的石条被撬去,墙龛内的石雕饰品也被悉数撬走。
1979年,王炜炘第五次提交了入党申请报告。1980年,数经考验的王炜炘终于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虽然从1956年提出入党申请直至25年后才得以正式批准,但他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始终以行动证明着自己;四次申请被拒而不弃,不是党员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地在讲台上耕耘,在教育中奉献,体现了他对党的满腔热血和一片丹心,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会员登记表 广西师范学院王炜炘(点击小图看大图)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王炜炘给数学系、生物系、经济系先后开设了11门课程,主编或合编了8种教材。给本科生、研究生讲课,他一直使用不同的教材和讲稿,每一次备课,都是七八页讲稿,不但文字,连数字和演算过程他都全部准备齐全。而且,每次写完讲稿后,还要再仔细看一遍,做好板书设计,力求使学生能直观清晰地把握一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公式和原理,他会用小字在旁边标注详细的推理和演算过程。他说,这是为了防止某些听课时偶尔发呆的学生回过神来跟不上他的思路,这些补充的板书有助于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王炜炘讲课不但论点精辟、论证具体,而且语言精练,逻辑性强。
1984年6月,王炜炘接到通知,次日上午7点到办公大楼小会议室开会。第二天会上,宣布了学校领导班子的任命:接1984年6月14日桂科教卫干字〔1984〕10号文悉,学校成立临时党委会,由朱天恩、陈光旨、张葆全、刘达元、王炜炘、刘群组成。朱天恩、陈光旨为副书记。7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干〔1984〕43号文通知:任命陈光旨、张葆全、刘达元、王炜炘为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领导作了工作上的分工:朱天恩全面负责党委工作,陈光旨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张葆全分管教学,刘达元分管后勤,王炜炘分管科研,兼管保卫和外事,后又代管人事。王炜炘,江苏常熟(吴市)人,曾就读于常熟市中学(1950届)刚刚组建的广西师范大学新班子的同事们说:“老书记刘群已经当顾问了,我们一共才5个人,你这一走不是拆台吗?”
作为一个分管科研的副校长,王炜炘感觉担子很重。“文革”结束后,学校虽然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但一直注重教学,基本上没有抓科研,整个学校的科研能力很薄弱。王炜炘还记得老院长张云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分管教学的院长不懂教学,分管科研的院长没有科研成果,学院能办得好吗?”对于这位既是政治革命家,又是教育家的老院长,王炜炘满心钦佩,现在自己分管科研工作,更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其实王炜炘从自己的经历中已经深深地意识到科研对于大学教师的重要性。1957年华东师大数学系毕业后,他来到广西师大数学系任教,一年后,即1958年10月份,时任院长的张云莹送出了7名教师到中国科学院去进修,其中有5名在数学研究所学习,这就包括了王炜炘。到1961年8月份他们才回来,整整花了三年时间在中科院学习。王炜炘认为,大学本科毕业,只是达到了普通的数学教师的水平,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并未了解和掌握。经过这几年的深造学习,他感觉自身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5人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有人学习微分方程,有人学习运筹学,王炜炘学习的是《概率与统计》。除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他们还亲身参与设计了一些将数学运用到实践中的实验,做了一些相关科研工作,此行收获颇丰。王炜炘更是收获巨大,他不仅学习到了20世纪前沿的新知识和发展动向,还学到了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教学和科研的宝贵经验。华罗庚先生说,“要读好一本书,先读厚,再读薄。”“看书十遍,不如写一遍;写十遍,不如讲一遍。”王炜炘一直在努力按照华罗庚先生的教导去做。1987年3月13日-14日,召开中共广西师范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由朱天恩、陈光旨、王炜炘、陈兴道、徐长安、黄介山、廖义英、廖明斌等8人组成的第五届党委会。
担任副校长后,王炜炘将他在中科院学习期间搞科研的方法经验,结合学校的情况,运用到了学校的科研工作上。他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鼓励各个系成立应用性的研究所,比如数学系成立应用数学研究所,历史系成立地方历史研究所。各系每年都要推荐几名优秀的教师到各系的研究所工作,在教学的同时搞科研。二是要求各系每年都要举办一个科研报告会,进行论文评审。当时规定,教师提交的论文不一定是科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也可以。广西师范大学有两本刊物,一个是学报,一个是教学研究。凡是发表在这两本刊物上的文章都可以参加科研报告会的评审。这两项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们搞科研的积极性。2017年5月19日,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现数学与统计学院)74级89名校友毕业40周年后重聚母校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感恩行。广西师大原校长王炜炘、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黄万华、院长张军舰以及部分当年的老教师出席了聚会。1985年5月11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85〕桂教厅黎字41号文(2月5日发)批复,同意学校成立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外国文学语言研究所。1986年6月5日,自治区教育厅桂教人函〔86〕104号文批复,同意学校建立应用化学研究所。1986年8月5日,自治区教育厅桂人函〔86〕152号文批复,同意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此后,为了加快科学研究工作进度,促进学科发展,1987年,王炜炘提出:要充实和健全研究所和研究室,积极筹建新的研究所,加快科学研究的步伐。于是,1992年9月2日,学校又成立了新技术新材料研究所;9月25日,成立了经济研究所;9月30日,成立了电子技术研究所。在管理体制上,从1986年开始,王炜炘便要求系主任兼任研究所所长,主管科研的系副主任兼任研究所副所长,可根据需要增设专职副所长,研究所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有具体的研究项目。1991年3月29日-30日,召开中共广西师范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出由王炜炘、王江存、丘贵明、江淳、江士敏、张葆全、陈光旨、陈兴道、徐长安、黄介山、廖明斌、戴英俊等11人组成的第六届党委会。
1987-1991年,学校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400项,出版各类著作250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50篇,有85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4项科研成果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其中8项达到了当时国内先进水平。1991年,学校制定并开始实施《广西师范大学1991-1995年科研发展规划》,提出:学校的科研工作要贯彻“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要“重视并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的研究,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要“把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在某些学科领域里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使学校成为先进的教学、科研基地”。在学校“九五”科研规划的引领下,学校的科研队伍结构和素质,特别是科研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王炜炘担任校领导期间,一直号召和鼓励教师们“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们主动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王炜炘说,“要厚着脸皮走出去,反正只要学校得到学术交流会的消息,不管别人请不请,学校的教师都要争取去参加”。外面开办什么讲学班,学校也都积极派教师出去学习,然后把所学的知识带回来。“请什么进来呢?”王炜炘支持各系承办各种学术会议,希望通过在桂林举办学术活动,使更多的师生不出校门便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以此提高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另外还请一些知名学者到广西师范大学来给教师们授课。比如王炜炘所在的数学系,就曾经请来了中国统计学的一批知名专家来讲学。这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多数是由王炜炘亲自去联系。而这又得益于他在中科院进修的那几年结下的一批师友。1992年王炜炘校长(中)出席第四届全国代数学术会议,与部分专家代表合影1989年,与王炜炘同在中科院概率统计研究室学习的同学们提出在广西师范大学举办一个时长约一个月的学习班。王炜炘求之不得。于是决定暑假在桂林举办数理统计讲习班,他请来了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陈希孺教授和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岑平教授给培训班学员讲课,他们都是中国当代数理统计学界的泰斗。消息一经传出,便引来全国各地如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学员,第一期学习班的学员近30个,这些学员全都是各高校的骨干。自此,广西师大数学系与各高校数学系的紧密联系就建立起来了。学校的老教授们如林焕平、贺祥麟听了很兴奋,积极性很高,纷纷表态,愿意一起去推动这件事。之后,申办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王炜炘带领原党办副主任党玉敏同志三上北京七下南宁,找到了曾任我校校长、后任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司长的崔毅,找到了曾是林焕平任教大夏大学时的学生,后任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局长的许力以,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终于获得了国家教委、国家出版局、中宣部新闻出版局的批准。1986年11月18日,国家出版局综字〔86〕第1017号文批复:同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使刚刚成立的出版社顺利运行,学校任命副校长王炜炘兼任出版社的社长。接到任命后,王炜炘立即带领出版社班子成员立章法,调人力,抓培训,筹资金,一心让这台刚领回来的“新机器”尽快地运转起来。
当时,出版社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制度,要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几乎是“身无分文”,还无法运行。王炜炘提出了“借钱”的办法,经时任校长陈光旨同意,出版社以向各系借款的方式筹集出版基金,并将借到的第一笔经费27万元全部投给了出版社下属的印刷厂购买设备。同时,王炜炘积极争取自治区教委和自治区出版局的政策扶持,1987年由自治区人大科教文委员会主任韦善美提出了“为广西教育服务,允许广西师大出版社可以出版相应的教育教学的教辅书和参考书”的提案,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利用少数民族自治法讨论通过了这一议案,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可以出版教辅书的高校出版社。这使出版社扩大了出版范围。1988年,出版社又向银行贷款30万元出版已有订单的教学参考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当年就按时还清了银行贷款,1989年又还清了从各系借来的27万元,并开始向学校上交部分利润,1991年用积累的资金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
出版社发展形势好起来了,王炜炘便对出版社提出了一个要求:各系每年都向出版社推荐拟出的一本书,出版社每年免费给各系出一本书,印花税等全部费用都由出版社支出。他说:“出版社必须要感恩,要反哺学校。一来要通过出版教师的学术著作来反映我们的科研水平,二来也感谢当年出版社在没有启动资金的情况下各系的慷慨解囊。”王炜炘在自述中说道:“我任社长期间,团结社委班子成员,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树立班子民主作风,带领全社员工,不但找到饭吃,而且还清了借贷款项,淘到了第一桶金子。”成立计算分析测试中心
1985年,广西师范大学正式确定为世界银行贷款发展全国地方大学项目的60 所院校之一,获得世界银行贷款180万元。国内配套经费504万元人民币。
1985年10月3日,广西师大成立了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副校长王炜炘担任了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世界银行贷款的管理使用和计算分析测试中心的筹建工作。
1987年3月23日,学校决定成立计算分析测试中心。6月,将各理科系的公用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调配到计算分析测试中心,与贷款引进的各种仪器设备一起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并从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抽调了14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计算分析测试中心的初创队伍。
1988年12月,总面积10157平方米的广西师大计算分析测试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先后从美国、日本、英国、西德、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挪威等国及香港、内地购置了各类计算机和电子、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共200台,价值1100多万元,与调入的仪器设备一起,成为当时广西规模最大、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技术高度密集的多学科综合性计算分析测试中心,成为当时广西分析测试的骨干单位和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支柱单位。
计算分析测试中心大楼于1987年6月破土动工,1988年12月建成启用
当时其他校领导出差也都是坐火车硬席。他们常常说:“硬席、软席一样能到达目的地,何必要坐软席呢?”
1991年1月31日,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的朱开轩来到广西师范大学视察,由陈光旨、王炜炘带领办公室的老师负责接待。朱开轩在陈光旨、王炜炘的陪同下,到王城东区和叠彩区的教职工宿舍深入调研。看到破旧的建筑,简陋的住房,朱开轩的眼睛红润起来。他对陈光旨、王炜炘说:“老师们住的条件很差,我的责任重啊!”回北京后,他即从国家教委划拨了100万元用于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朱开轩在接待要求上提出只安排工作餐,不准特别加菜,也不要陪吃。但他有一个很简单的要求,就是每天中午要加两个番茄。接待人员便按照这一要求,每天中午都准备两个番茄。朱开轩离开的时候,与广西师大的接待人员合影留念,接待人员每给他一张照片,他都要还给接待人员5毛钱的洗印费,这个举动给王炜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开轩视察广西师大时,桂林天气非常寒冷,一天去阳朔时,细心的接待人员给朱开轩带了一件普普通通的棉大衣御寒。没想到这令朱开轩很感动。视察结束离开之后,朱开轩让秘书专门打了一个电话,还留下了秘书的电话和他办公室的电话,并且表示只要是广西师大到国家教委找他的,他会随时安排接待。后来,学校为申报硕士点一事找朱开轩汇报情况,也得到了他的帮助。当年申报的三个硕士点都被批准了。朱开轩严谨认真细致清廉的工作态度,给王炜炘以极大的影响,也为广西师大树立了极好的榜样。2007年12月18日,一批在广西师大从教50年的教师举行了座谈会。座谈会上,1957年大学毕业来到广西师大工作,已退休多年的王炜炘在大家热切的一声声“王校长说两句吧”的请求中,发表了自己从教的感慨:当问及王炜炘几十年教学生涯最感欣慰的一件事时,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成长起来一批年轻人!”桑榆未晚,余霞满天,王炜炘虽已退休多年,但仍关心学校和出版社的发展。他说,“到了我们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奢望了",但“我可以用我的能力来帮助更多的人”。
[1]广西师范大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陈诗艺,戴纤纤,清风两袖五十载,热血满腔铸师魂[M]//唐仁郭主编.师魂(内部印刷).桂林:2008.[3]书之旅——一个出版社20年的故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桂挺宫.用行动写一首“廉”字歌---广西师大领导班子廉政建设二三事[N].光明日报,1989-11-14.根据采访广西师范大学原校长王炜炘,以及学校档案材料整理编写。摘自“广西师范大学校史叙事研究丛书”之《校长纪事:广西师范大学历任校长故事集》,王枬、黄伟林 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留言功能现已开通,页面底端可见“写留言”入口~
常熟乡贤丨广西师范大学原校长、广西师大出版社原社长王炜炘:创社之初的回忆
常熟乡贤丨西迁亲历者、建设者: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潘季
上海交大常熟学子成长为该校副书记、副校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国务院经贸办副主任
清史泰斗 叶落归根 ——戴逸先生灵柩盒入驻常熟“名人墓苑”纪实
“小康”“大同”“天下为公”——对“南方夫子”常熟言子的再认识
群星璀璨:26位常熟籍中国“两院”院士
常熟虞山,吴文化第一山!
常熟·衣山楼图记
烟火悠悠六千年!这里,是常熟...
点下方名片→点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如需及时接收到文章推送,请花3秒钟时间为我们点赞、点击“在看”或者“分享”转发!您的鼓励是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