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一些青少年会在同性客体身上
找到自己渴望的品质,获得美好的感受,
便误以为自己是“同性恋”。
01
性别身份认同
俄狄浦斯情结的第二个重要部分就是“性别身份认同”。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性别意识,于是就出现了“阳性俄狄浦斯情结”与“阴性俄狄浦斯情结”。
那么这两者如何区分呢?
我们看上图中的两个三角,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俄狄浦斯情结,以中间这条代表生理解剖特点的虚线来区分,符合下面关系特点的我们叫“阳性俄狄浦斯情结”,符合上面关系特点的我们叫“阴性俄狄浦斯情结”。
男女生殖器的不同决定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特点,大多数人心理上的性别和生理上的性别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一个生理性别男的人,如果符合“阳性俄狄浦斯情结”的特征,就代表生理和心理性别是一致的。
反过来,生理上的女性,如果符合“阴性俄狄浦斯情结”,就代表生理和心理性别是一致的。
02
阳性俄狄浦斯情节
在3-6岁左右,男孩子一开始是认同爸爸的,认同与自己性别相符的男性形象,通过跟爸爸在生理上的一致,取得生理上的性别身份认同。
与此同时,男孩子也会升腾起对妈妈的“渴求”。
孩子小时候童言无忌,很直白:“今天我就要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谁也别想把我抱走”。
爸爸说:“你不能睡在这儿,你妈妈是我的媳妇,等你长大了给你也娶个媳妇”。
孩子会说:“我不要,我还是娶我妈妈吧”。
小男孩说要娶妈妈做媳妇的,很多见,这就是男孩一开始的状态。
他对父亲是认同的,对母亲的爱也是直白的、赤裸裸的。
等再过上几年,你再给男孩说:“你想跟妈妈结婚吗”?
孩子甚至会有点生气了:“不可能,我没说过这话,孩子怎么能娶他妈妈呢”!
这个时候他对妈妈的爱就不再是赤裸裸的了,而是把自己对母亲的爱转变为一种深情的需要,变得含蓄了。
男孩子从对爸爸的认同在此时也会转变为竞争关系,开始调皮捣蛋、总想和爸爸对着干。
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
这个时候就考验做父亲的了,你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该拿捏怎样的分寸。
管得太狠、太严厉了,就会把孩子吓着,孩子就会变得特别胆小,大小事都不愿意和爸爸讲,怕爸爸收拾TA。
这种太过严厉的父子关系,会让一个孩子的发展大打折扣,冲动、能力、建设性、自主性都会受到抑制。
同时,这个时候作为妈妈,要对孩子有深情,但更要有一定的节制。
“阴性俄狄浦斯情结”,会在"女性俄狄浦斯情结"中给大家详细介绍。
03
假性同性恋
当一个人完成了俄狄浦斯期的重要心理发展任务——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在心理上得以确认后,男孩会因为自己是男孩而骄傲,女孩也会因为自己是女孩而自豪。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性别身份(角色)的认同、发展、确认不彻底、不完整的人,会出现一种对自我性别角色的迷惑、迷茫。
有时候会出现一种“假性同性恋”的情况。
例如,有些男孩子想要找的是榜样、依靠、庇护的对象,有些女孩需要的是温暖、包容、呵护的对象,他们在同性客体身上找到了这些品质,获得了这些美好的感受,便误以为自己是“同性恋”(这里只是举例,具体个案情况会更复杂,不可简单归类)。
而“真性同性恋”的形成,不止包含心理,还包括生理等多种因素。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课程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1779240320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