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布督导纪要 | 有时候,解释得越多越不奏效

文摘   2024-11-05 21:30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放下对归属的期待,

是真正得到自由的前提,

但不意味着与别人不再产生链接。

相反,是与他人在更深处相遇时,

不再恐惧。




「题记」



龙树吃饱后,将镶有钻石的金钵往贼所在的窗外一扔。


那贼简直无法相信,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怎么有这种人?吃饱就立刻把珍贵的钵给扔了,好像那是个毫无价值的钵,而且刚好就丢在我面前。”


于是他起身去问龙树:“我可以进来问你吗?”


龙树说:“为了引你进来,我只好把钵往外扔!进来吧!那个钵是你的,别担心,是我给你的,所以你不算小偷,那是给你的礼物。我这个穷人一无所有,只有这个钵,我也知道无法保有它太久,因为我必须睡觉,所以有人会拿走。你已经不嫌麻烦,从首都一路跟到这里,我早就知道了。夏天的天气很热,请别拒绝我的礼物,收下吧!”


那贼说:“你真是怪人,你不晓得这个钵很珍贵吗?”

龙树说:“自从领悟了自性之后,其余的都一文不值了。”

那贼望着龙树说:“那请你送我更棒的礼物:如何领悟连金钵都无法比拟的自性?


——题记 《龙树与贼》




「虚拟案例」



Y,青年来访者,在生活中感觉迷茫,觉得没人爱自己,自己是失败者


咨询时喜欢给咨询师带东西,对咨询师表现的非常依赖,希望咨询师能够照顾自己。


(注:案例真实信息已隐去,此为虚拟来访形象)




「案例分析」


咨询师一直在对来访者讲“为什么”,而实际上,这位来访者,连“是什么”都不知道


依恋关系的常见情况:


//01 安全型依恋


这类孩子在哪里都会比较的舒服,很自如。


在与妈妈两次分离后,都表现出明显的依恋行为,感到有压力,团聚后开心。


他们渴望身体接触,成功后,他们能回到游戏。


//02 回避型依恋


在和妈妈分离、重逢时,这类孩子的依恋系统几乎没激活。


当妈妈回来时,他们只是继续玩,几乎没反应,也没有看到需要妈妈安抚的需要。


//03 矛盾型依恋


他们通常表现出很大压力,哭的伤心


妈妈回来后也不能被安抚,需要更多的时间获得稳定。


他们内心的矛盾由既有安抚需要、又反抗与妈妈的身体接触来体现。


//04 混乱型依恋


依恋模式混乱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混乱,在这类中很多小孩曾有过创伤或虐待经历。


对于这种情况的来访者,咨询师“说多了都是水”


过多的解释都会变成水分,对来访者起不到任何疗愈的效果。


作为咨询师在现阶段所能做的就是将来访者的问题呈现给TA看,或者命名:


“你好像是想要一个拥抱,这样做会不会让你觉得舒服一些。”


命名就是给来访者的一些情绪状况命名,比如说:


“你看上去有些生气,你似乎有着愤怒。”





「治疗思路」


注意调整工作节奏和心态,避免急躁和急于推进。


来访者的自省能力并不强,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利用“镜映移情”,聚焦于咨询师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当来访者陷入“磨人”的时候,用“镜映”的方式呈现或是命名来访者的感受,免得引起纠缠。


千万不能因为来访者说TA想要个抱抱,咨询师就给个抱抱,来访者说想要被打耳光我们就上去打个耳光。


来访者是个深不得又浅不得的人,用我们的方言讲,TA就是个“ranran子”,你怎么做都有可能是错的,这些都源于TA的矛盾型的依恋关系。


在咨询的过程中多用“是什么”少用“为什么”。


用“为什么”做解释很可能会陷入死循环,用“是什么”的方式将TA的问题一遍又一遍的呈现TA看,期待来访者的觉察。






-----------zhongnanxinli------------



这世界走得太快,让我陪你慢下来

点击名片,关注终南心理





 往期推荐 


爱恨纠缠,“施受虐”里的秘密

对赞美上瘾的人,终将活成他人的“裤衩”

心理咨询中的“鬼打墙”,该怎么破?




 课程推荐 





扫码了解课程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工作人员(微信17792403201)。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张天布心理空间
心理学专业文章推广,心理学科普文章推送,心理学相关活动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