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农业农村部在洞庭湖畔的益阳市召开全国乡村治理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湖南、浙江、安徽、宁夏和相关市县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越来越注重“人的振兴”。在不少地方,移风易俗可谓是推动“人的振兴”的关键一环。而一些相对成熟的做法,对于各地来说,或许不乏思路可鉴、模式可学、路径可参的价值。▲全国乡村治理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在益阳召开。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跨度大、气候类型多,形成了各地特色鲜明、大相径庭的风俗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土人情。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年代,各地的乡风民俗,大多是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博弈后的妥协和适应。这其中,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符合公序良俗,但也不乏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陈规陋习,甚至恶俗恶习。今年1月,就有网友在“问政四川”上投诉称,四川巴中出了名的滥办酒席,猪下崽都要请客摆酒,包坟也是要办一下酒。1月23日,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回复称,将引导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社会新风尚。2014年有媒体报道,湖南岳阳一些地方“拱门风”盛行,结婚生子、老人大寿、门店开业,都要搭拱门,少了“会觉得没面子”。往往一件喜事,搭起来的拱门有几十个。攀比风绑架了“变种”的“面子”,致使当时的人情成本急速攀升。这些陈规陋习、恶俗恶习,不仅助长攀比之风,增加了农民负担,比如有的地方人情礼金成为农民第二大支出,还萎靡了精气神,易引发价值观扭曲。因此,提倡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2016年至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提出要求。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文胜说,“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一个‘空心’的现代化”。而农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并轨,弘扬精华、剔除糟粕,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湖南平江以屋场会、户主会等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图源:岳阳日报)近年来,湖南以实施千镇万村治理效能提档工程为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出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乡村治理模式。比如前文提到的,宁乡市大成桥镇和岳阳市的一些地方,均在此轮移风易俗中“改头换面”,乡村风气已焕然一新。在本次会议上,不少地方进行了分享交流,其中不乏一些值得观察和探讨的经验。▲9月22日,湖南省第七届国潮集体婚礼在湘潭万楼举行。比如,近年来,在长沙市望城区铜官窑、湘潭市万楼等地连续举办了多场国潮集体婚礼,不仅倡导婚礼移风易俗、新办简办,还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安徽省鼓励和引导各地,将善治的基本逻辑与当地自然禀赋、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相结合,探索出了皖北“一杯茶”、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等为代表的特色“徽风皖韵”乡村治理品牌,并推动村级制订为村规民约,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泛推行县乡领导为新人证婚和颁证制度,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证婚颁证。同时,制订了12条引导措施,“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18个区内国有A级景区免首道门票、创业贷款支持、就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安置、妇女“两癌”筛查、购物优惠等礼遇政策。比如,福建三明市大田县倡导“不送彩礼送保障”,鼓励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替代部分彩礼。即,女婿为岳父母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方式,替代过去的“天价”彩礼。大田县还为“低彩礼”“零彩礼”新人提供婚后就业、创业定额低息贷款,给女方父母提供每年享受免费体检一次等优惠政策,柔性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可见,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移风易俗方面积极探索、推陈出新,从会上部分地方分享的内容来看,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点,或许能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某种程度上来说,乡风民俗就是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种文化的形成,往往是自然而然的,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虽然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文化“落后了”,但其仍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如操之过急、粗暴发力,不排除会遭遇反弹,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折腾基层干部,还会伤害民众感情。如一些地方,在移风易俗中,曾出现野蛮平坟、强行推动村民集中上楼等现象,最终适得其反。而从会议现场的分享交流不难发现,如今各地多以引导为主,推出一系列鼓励性、奖励性举措,柔性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或许,这也应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各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方面。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华大地千村千面,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须谨防“一刀切”、照搬照抄。推动移风易俗,既需要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也需要采用创新性手段,绵绵用力,成风化俗。▲焕然一新的益阳兰溪河堤。(图源:益阳日报全媒体)比如,在会议举办地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等地在丧葬改革中倡导推行“一牌一墓主、一树一坟茔”的树葬模式,推动厚养薄葬的氛围日浓。而在大通湖区一些乡村,重新定义“都管”一职,选聘威望高、口碑好的都管/支客为“尚礼管家”。通过这位关键人,引导村民办酒控制规模、支出、礼金等,刹住“大操大办”“人情歪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认真研究当地情况,科学分析具体问题,总能找到适宜破题的办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文化的产生和变化均受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一些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陈规陋习的风俗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彼时生产关系中的一部分。一些习俗有历史局限性,今天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了、提高了,需要辩证看待,合理引导其向好、向善发展。我们是移风易俗、移风植俗,但决不能是“移风灭俗”。文化习俗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要改变某种文化恐怕也很难在朝夕之间达成。因此,各地在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的同时,或许还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不妨多给乡村一些时间,我们应该相信,中国农村这片极具包容性、创造性的土壤,一定能开出适应时代发展节奏的花朵。一审|唐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