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制造的情绪价值

时事   2024-12-04 22:27   湖南  
最近,关于“株洲制造”的热点新闻频出。
10月31日,世界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大唐西藏八宿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投产,采用的是“株洲造”风力发电机组。
在上月举行的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发与用户签订超100亿元意向采购合同,“株洲造”发动机占有重要份额。
11月15日,赛迪湖南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株洲揭牌。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在国内设立的首个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

▲11月15日,赛迪湖南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现场。(图源:株洲日报)

除了点上的情况,还有面上的数据。
据株洲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增速4.4个和3.1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五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位。
规模工业也有力助推了株洲经济的增长。前三季度,株洲市GDP同比增长5.4%,高出全省0.9个百分点,增速在省内居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是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
规上工业具有产值贡献大、技术水平高、产业链完整等特点。某种意义上来说,规上工业是一个地方乃至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压舱石”,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图源:株洲高新区)
经济发展就跟人的成长一样,能有不俗的表现,往往是因为得到了精心的培育、耐心的呵护,拥有一个舒心的成长环境。
互联网上有个热词叫“情绪价值”,意思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情感表达等方式,使他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
马克思曾指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万物互通,经济发展、产业培育同样是如此。
唯有发展者、培育方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经济才会更有活力,产业才会更加给力。
近日,观潮君走进株洲,在这座以制造业立市的老牌工业城市,观察其是如何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情绪价值”的。

▲鸟瞰株洲城区。(刘松林/摄)
坚守初心,道始于一。
一般来说,越发达的经济体,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越高。
过去一段时间,包括株洲在内的一些老牌工业城市,第三产业高歌猛进,又尤其以房地产增速为主。
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正如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塞莱斯汀·蒙加所说,“对服务业带动增长的盲目信仰,是一种危险的幻觉”。
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在株洲的城市基因里,工业才是主角。
虽然与全国不少城市一样,也曾想“抄近路”,但很快株洲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1年以来,株洲喊响“培育制造名城”口号,便是找回了初心。让制造业站稳C位,是推动经济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考量。
2023年,株洲市制造业占GDP比重为32.1%,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超过40%,超过房地产成为第一大税源。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株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二,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9家。
其中,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32家。有媒体算过一笔账,按照每1000亿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株洲国家重点“小巨人”密度为全国第一。

▲“小巨人”企业时代瑞唯的生产车间。(图源:株洲日报)
或许,正是因为坚守制造业初心、抓牢规上工业“牛鼻子”,才让株洲有了这么多的“小巨人”。
我们常说“真诚才是必杀技”,而在一份感情中,从一而终或许才是最大的真诚。
改革破题,以新意表心意。
发展难免会遇到沟沟坎坎,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推动工作向好向前?改革创新就是破题的重要思路。
比如,“拼经济”的大语境下,招商引资如何破“卷”?
“摆脱原来土地财政背景下招商引资的‘内卷’困境,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表示,株洲提出“为企业降低1%的成本,提升1%的效益”目标,以降成本为核心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
株洲通过降低土地、资金以及制度性交易等一系列成本,今年来全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营收成本同比降低0.43元,让企业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

▲天易科技城。(唐剑华/摄)
1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就《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回应了市场关切。在株洲,1-9月的公路货运占比,近年来首次降至90%以下。
株洲通过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展“铁水公”多式联运,让该市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21年底的14.37%下降到目前的13.9%。
在用电方面,通过“园网共建”工程,为园区企业提供全要素、全功能、全生命周期的用电服务,株洲园区的用电成本下降1%以上。
前不久召开的株洲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铺排了10个部分34项改革。更多的改革举措,正在一一落地。
紧盯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站位市场实际、立足企业需求,株洲改革攻坚,精准破题,用创新积蓄发展势能,表达对企业的心意。
成果转化,务实促安心。
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在科技创新,因而,科技成果转化十分关键。

▲赛德雷特卫星工厂打造空间环境试验平台。(图源:北斗发布)
株洲探索实施“先投后股”,政府当起企业“合伙人”。11月25日,株洲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株洲市“先投后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先投后股”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项目的一种新模式。
在“先投”阶段,财政资金以科研项目形式向科技型企业投入,支持研发和成果转化,并约定后期股权转化比例。
而到“后股”阶段,当被投企业实现市场化融资或发展良好后,按照事先约定,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并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
株洲还以多种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比如,今年株洲举行了市金融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会、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会,还承办了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决赛,通过活动、赛事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比如,通过校企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今年上半年,70个高校项目在株洲落地。7月份,在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大会上,株洲又有9个项目签约。

▲7月17日,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大会暨“双高”对接活动在株洲举行。(图源:新华网)
“政府的作用就是搭平台,产业需要什么,政府就去找什么。”株洲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擎擎说,今年来,株洲走访了30多所省外高校,梳理各高校可以转化的成果,建立技术项目库,同时梳理企业需求建立需求库,让技术和市场得到有效对接。
再比如,利用“厂所”优势,促进链上协同创新。株洲探索出的“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株硬集团+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产业创新组合,加快了成果转化落地。
以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硬质合金、北斗规模应用等为代表的产业,通过龙头孵化,不断裂变,开枝散叶,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让研发机构、企业等各方都吃下了“定心丸”。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座城市能输出足够的情绪价值,所建立的,不仅是物理连接,更是心灵的凝结和文化认同。


一审|王义正

二审|谢   浩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观潮的螃蟹
观察湖南“潮汛”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