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长”到市场,中部农博会转身“下半场”

时事   2024-11-16 21:20   湖南  
“双十一”刚告一段落,一场长沙人逛了25届的“买买买”大会又拉开帷幕。
11月15日,第25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农博会”)如期而至(详见红网时刻新闻《第二十五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长沙开幕》)。

▲11月15日-19日,第25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观潮君逛了一届又一届的中部农博会,发现今年与往届有很大不同——主办单位由政府换成了红星实业集团,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变为企业自己搭台唱主角。
这是中部农博会回归市场化举办方式的第一年。事实上,中部农博会在诞生之初,就是“市场的产物”。
1999年,红星实业集团在位于长株潭交汇枢纽位置的红星市场空地上,搭起一个大棚,没想到吸引了湖南14个市州的参会者带着农产品涌入,这便是首届“农博会”。
一位参展商回忆,当时农博会的名字还叫“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有人牵着一头牛来参会,还有人搬来了一棵柚子树。
就是这么一个像“草台班子”的地方小展会,到如今做出了“立足湖南、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影响力。

▲中部农博会人气爆棚。(图源:第25届中部农博会组委会)
可以说,中部农博会进入第25届,走过了从市场到“市长”再市场的历程,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接力培育的果实。
为何此时转向“市场主导”
湖南农博会在走过十届后,于2009年晋升为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位居国务院批准的湖南四大展会之首,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唯一准许以“中国中部”冠名的农业博览会。
主办单位也从之前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变为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中部农博会由企业发起,多年来由政府部门主办,为什么在今年回归市场主办?
这源自市场化的“风向”。

▲参展企业现场直播带货。
2023年12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二十条,其中第十九条专门提出“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进程”。
具体来说,要求“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办展行为,减少财政出资和行政参与,对党政机关举办的展会逐步转为自求平衡或者交给社会力量来办”。
在此背景下,今年中部农博会采取市场化举办原则,保持名称不变,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推进。
以市场化方式举办,并不意味着主管部门就此撒手不管,而是从台前退居到幕后,在减少行政调度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监管,引导展会向更优发展。

▲现场参展产品达3万余种,顾客正在精挑细选。
本届中部农博会,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长沙市人民政府指导。
比如,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持续支持组委会组织调度、邀请联络、安排重大活动等。
再比如,长沙市政府及雨花区政府、长沙县政府强化展会综合保障,严格展会参展产品质量管理,优化交通保障、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工作。
观潮君注意到,不只湖南,今年国内有多个大型展会都首次尝试以市场化方式举办。

▲在深圳举行的第26届高交会,今年首次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图源:中青网)
如,10月举办的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还有前几天刚刚闭幕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及11月14日至16日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科技第一展”第26届高交会,等等。
也就是说,在会展行业,加快市场化进程是大势所趋。
市场化办会的基础
中部农博会起于“农”,也兴于“农”。
1996年,红星村投资2000万元建设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
据媒体报道,为拉动市场活跃度,时任红星村委会主任罗跃提出办“农博会”。
“起初,举办农博会是‘亏本买卖’,并且连续亏了3届。”现任红星实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跃回忆道。
彼时的农博会,急需有一双手“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从“亏本买卖”到声名远扬,这离不开政府的“站台”与“搭台”。
伴随着农博会从“草台班子”发展为国际化展会的历程,红星实业也从不起眼的村办企业,跃迁为百亿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经过25年积累,中部农博会早已具备脱离“有形之手”扶持,独立“行走”的能力。

▲本届中部农博会的农夫小镇网红食品展区,网红大V推介特色农产品。图源:第25届中部农博会组委会
首先看一组数据——过去25年,中部农博会累计参展省份达31个,累计展品21万种,成交额达2595亿元,观展人次逾2100万人,并沉淀了40万余条专业买家数据,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超175万人次。
也就是说,中部农博会已经做出了品牌效应,拥有吸引广泛展商的“磁力”,实现了良性发展,不需要政府“保姆式”的服务和“家长式”的扶持。
今年的展会,在减少政府行政组展展区面积和对市州展区组织行政调度的同时,还确定了以展会执行机构为主体推动招商组展工作。
在参展的22个省外展团中,有北京、福建、黑龙江等7个省份通过市场化方式组团参展。尽管需要自掏腰包租展、布展,但企业的参展意愿依旧高涨。
第25届中部农博会组委会宣传负责人徐磊告诉观潮君,今年中部农博会的市场化组展率超过70%,去年这一数据为40%。
市场化组展率的跃升,意味着农博会在市场融合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也意味着它需要具备更精准地对接供需两端、为农业产业发展搭建更高效交流展示平台的能力。
湖南茶业集团从1999年开始,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每届中部农博会。“对于我们来说,中部农博会不仅是一个销售平台,更是一个集中推介展品、吸纳加盟商与合作商的综合舞台。”该企业参加了十余届中部农博会的总经理助理袁勇说道。
会展经济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
2024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沙)论坛上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湖南的展览场馆数量、展览面积分别位列全国第7位、第9位。
其中,长沙以举办展览229场、展览面积313.96万平方米的成绩,稳居省会城市举办展览数量和规模第一阵营,跻身“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前十,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进入TOP10的城市。
当前,会展产业正在成为湖南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支点。而要实现会展经济效益最大化,手段之一便是推进市场化水平。
中部农博会在今年尝试以市场化方式主办,为政府部门主办的其他大型展会转型提供了参考。
为了打造“市场农博”,此次中部农博会在服务上再次升级:
对参展商,在往届基础上全面升级参展参会服务,承诺“参展一次、服务一年”,通过提供参展培训、网红达人直播带货、日常产销对接、技术专家咨询等服务,创新了“展会+市场+协会+供应链”的全年服务模式。
对采购商,发布了“大买家10大服务政策”,并针对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及配套优惠政策。
中部农博会回归市场,说明其告别了“扶持”期,进入成熟期,迎来了“下半场”的发展新阶段。

▲11月15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参展商向观众介绍新疆美食。(图源:新华社)
政府“靠后站”,一方面可以减少行政支出和行政参与,另一方面,其实是给予展会更为自主的生长空间。
在农业经济的焦点由种植端向销售端转移的背景下,将中部农博会“还给”市场,能更好地激发其“链接”作用和“造血”功能,向市场“找饭吃”。
这,才是中部农博会的活力源泉,也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一审|唐炎林

二审|李俊杰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观潮的螃蟹
观察湖南“潮汛”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