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窝的十八般竹艺

时事   2024-12-06 22:55   湖南  
众所周知,桃花江是个“美人窝”。
然而,“美人窝”里最多的不是美人,是竹子。
大自然赐予了桃江115万亩竹林,这里的楠竹蓄积量在湖南排第一,全国第三。
这里被称作江南最负盛名的竹乡,当之无愧。

▲桃花江竹海景区。(图源:桃花江摄影协会)

近日,观潮君参加了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桃江。
看桃江是如何使出“十八般竹艺”,走出一条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天赋异禀
竹子究竟有多硬?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竹子的硬度可媲美钢材与水泥,成为替代材料。大自然赋予的硬度,也为竹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桃江的竹产业有多硬?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首先就是“天赋异禀”。
立竹总量达到2.56亿株,桃江无疑是湖南乃至全国的竹子宝库。
不仅自己“富竹”,“邻居”们也很“阔”。桃江竹海与周边汉寿、赫山、宁乡、安化等县市区300多万亩竹林相连,总面积达到450多万亩。
这样的规模优势,为桃江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桃江县,全国第一栋大体量三层全竹结构科研实验示范楼已建成。(张瑜/摄)

桃江也抓住了绿色发展之风。
我国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以竹代塑”倡议的5个重点方向,提出了行动目标和7项具体行动。
国家战略和机遇风口,是天时;县域“天赋异禀”,是地利。
桃江很适合吃竹子这碗饭。
后天努力
除了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人和。
桃江是怎么去吃竹子这碗饭的?
观潮君看到,在2021年4月,桃江县人民政府网上收录了一篇稿件,是这样开头:
从4月8日起至今,一则桃江县马迹塘镇南山村11岁男孩2天挖笋800多斤补贴家用的报道在湖南“火”了。
近日,该村83岁高龄的刘学云3天时间挖了400斤肉笋(去壳)的事迹又传遍了全镇。这一老一少挖笋赚钱的故事,吸引桃江县不少村民纷纷上山“挖宝”……

▲箱联天下一款竹塑材料制成的物流托盘。(图源:桃江县融媒体中心)

观潮君采访发现,如今,桃江的竹产业不再停留在传统“挖宝”上,而是更注重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挖掘竹子的附加值。
讲几个新鲜事:
竹基复合材料易霉变腐朽,是阻碍竹材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大难题。桃花江竹材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支持下,攻克了这个难关,产品应用到了北京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建设、西安全国运动会设施、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工程等重大标志性项目中。
一根普通的楠竹,通过预处理、预碳化、磨粉、高温碳化等工序,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这是桃江未来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
在桃江,竹子还能进行碳汇交易、质押贷款。作为湖南省林业碳汇试点县,桃江通过竹林改造与“两山银行”筹建,探索竹林碳汇项目开发,推动竹林资源从“绿色”向“金色”转变。

▲竹基新材料产业园示意图。
一根竹子,演变百种姿态。
目前桃江的竹产品涉及17大类,400多个品种,真正将一根竹子“吃干榨尽”。
“十八般竹艺”不只有新意,更充满美感。
桃江正致力于打造360度“竹美”体验圈。
何为“360度”?
桃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登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来桃江,可行竹山美道、观竹海美景;可用竹制美物、居竹间美宿;可品竹乡美食、饮竹酿美酒;可赏竹林美剧、听竹音美韵;做竹乡美人、扬竹之美德。
“360度”是一个圈,也代表着桃江竹旅文体康产业正形成一个融合发展的闭环。

▲竹文化博览馆。

先天条件优越,后天努力不懈。
目前,桃江拥有竹业企业24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工业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
今年9月,湖南省现代竹产业研究院落户桃江。
这些硬核竹“IP”,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
2023年,全县实现竹业产值155.21亿元,以全省7%的竹林面积,实现近30%的竹业产值。
桃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夏薇向观潮君介绍,近三年,桃江以国家楠竹产业示范园为核心,构建“一园五区多点”产业布局,正在谋划建设总投资超50亿元的竹基新材料产业园,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新平台。
“十八般竹艺”的启示
桃江的“十八般竹艺”,确实亮眼,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因地制宜的乘数效应。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已成为共识。因地制宜,利用好特色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实只是显性逻辑。
其背后,还藏着一条“暗线”,那就是,依托本地资源发展本土产业,最能也最易惠及当地百姓。
以桃江竹产业为例,产业链最上游是一个个农民,一家家农户。产业发展得越好,顺着链条流入农户家中的红利才会越多。据报道,人口67万人的桃江县,仅竹产业就带动了超过16万人增收。

▲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制作竹冰激淋勺。
11月7日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因地制宜、科学分类,发展壮大一批本地“生”、本地“养”、能赚钱、有就业的特色产业。
其他地方在发展县域产业的时候,或许也应和桃江发展竹产业一样,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产业本身,还有其背后的农民。
发挥好县域产业的乘数效应,带动就业、富民增收,才是县域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赋能的蝶变升级。
今天的产业发展,早已过了“大力出奇迹”的年代,高质量是最核心的“指挥棒”。而要实现高质量,科技赋能、创新破卷,方是正途。桃江竹产业能够走到今天,也正是抓住了这个“牛鼻子”。
比如,发展竹产业普遍有“竹林退化”与“经营难”问题。针对这个难题,桃江积极构建“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稳定产销链,促进竹林资源的高效转化。
比如,竹产业在生产端劳动力成本高,桃江就与高校及企业合作,研发“竹子下山”机械设备,完善林道与采伐运输体系。

▲《桃花江竹海幻境》剧照图。
比如,一般的竹产品附加值不高。桃江拉长产业链,加强精深加工,推出“以竹代塑”、文创竹艺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跨界文旅、餐饮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办法总比困难多,与其说创新是一个动作,不如说创新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时刻保持进取的心态。
打破常规的点石成金。
其实,全国有竹子的地方很多。一株平平无奇的竹子,凭什么在“美人窝”里发挥出超乎预期的价值。
或许仍在于当地的主动,敢想敢干,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挖掘资源,勇于创造更多可能。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这样的例子虽并不鲜见,但仍不够常见。

▲小朋友们利用竹玩材料构建航天模型。
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的本质是对资源的再整合。只要思路对、力道足,点石成金也未尝不可能。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能够像“桃江”们一样,能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刨出更多的“金疙瘩”。


一审|王义正

二审|王小杨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观潮的螃蟹
观察湖南“潮汛”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