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不止书店

乐活   2023-11-10 22:27   四川  



看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方所给这种生活方式带来了更多可能。


2014年年底开始试营业,方所成都店在成都人期待的目光中落地太古里负一楼,如今九年过去了,依旧是成都最知名的打卡点之一。于消费者而言,方所是一间书店、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而这几年的方所,做了很多书店之外的事情,也探索了很多新身份。




01.

12年前逆势而上做复合型书店
引领书店2.0时代


回望十多年前的书店行业,大多偏向教辅、畅销书的售卖,这使得部分书店图书品类相对单一。另外,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当当、京东等平台的线上图书销售也使得产业出现了一些变形,给实体书店带来很大冲击。在这样的市场节点下,方所整合集团资源,以复合型业态逆势而上。如果传统书店是书店行业的1.0,那么方所「书店+」复合模型的出现,则引领了书店2.0时代的到来。


都市人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相对缺乏的,大多集中在休闲、购物、看电影,书店应该被赋予更强的公共文化空间角色,它应该是个知识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

——方所创始人 毛继鸿


方所成都店营业面积近5500平方米,这是方所实体的第二家店,也是全面升级的一家店,不论面积、内容、资源都在首店的基础上做了加法,当然成本也是颇高的。区别于成都市场的大多数书店,方所专注于人文社科、设计艺术、亲子教育、生活美学等内容,在店里可以看展览,买美学产品或者听很多创作者的演讲,例如梁文道、刘擎等,并可与他们进行交流。在这里,方所把文化变得日常化,也把更多的创作变得日常化。



虽然地处太古里核心地段,却区别于城市腹地高楼林立的摩登感,方所“藏”在了地下。大切割面的水泥柱、阁楼藏书柜、穿越的横桥......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原始、朴实的质感。初次进入空间,被环境包裹,会有种莫名的平静与感动。方所书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文化生活,更为人们创造了一处可以沉浸心灵的场域。

成都人保持着“窝”的安逸态度,“窝”在方所聊天、品茶、喝咖啡。空间中有许多可以坐下来、“窝”进去看书的角落,让人们静静地感受书籍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以美为本,以体为用,方所将国内外丰富的美学商品集结于此,以主题陈列的方式,传达对日常的思考,引导⼈们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从书店空间到书籍的选择、美学产品的陈列、再到方所的企业文化都在此得到体现。每日早会读诗,是方所员工延续至今传统,被一首好诗唤醒,是属于方所独一份的浪漫。


方所成都店的“美”,不断吸引着人们,最终被世界看到。2016年方所荣获世界零售业大会“年度最佳购物场所设计奖”,2019年荣获了伦敦书展“全球年度最佳书店”。




02.

方所可以住啦?


2018年,以与华侨城的合作为契机,方所在百年古镇安仁开出了2000多平方米的复合文旅空间「方知书房」,被称为“方所首家可以住的最美书店”。空间以川西建筑和书籍为主题,集阅读、美学、餐饮、住宿、社交为一体,方所在中间扮演着文化内容+文旅业态的策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多重角色。“到安仁必到方知书房”也成了安仁旅游攻略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以前是在书店里,后来我们逐步开始做文化服务,走出书店,做内容输出。

——方所创始人 毛继鸿


几年间,方所在实践过程中陆续将自身的一些全球文化艺术资源对接到国内,为城市艺术、诗歌、音乐、电影、戏剧等带来了新视野,推动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定位、城市文化的国际化起到助推作用。



此外,方所的业务触角也延伸到了文化、旅游板块,方所团队可以针对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全链条跟进,完成一站式打造。


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于2018年在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举办,以“延展智慧”为主题,对生态、科技与公共空间,城乡空间与社会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转变的生态影响与文化变革的关系进行探讨,呈现了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组)艺术家与小组的百余件作品。作为承办方之一,方所成都店于展览期间为公众带来系列活动,以圆桌对谈、艺术家分享等形式对展览理念、艺术价值进行探讨,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视野下艺术知识的交换和思想的流动。



同年,方所与华侨城在眉山合作的第一个中法合作在地艺术节——眉山大地艺术节以“诗意的所在”为主题,通过参与艺术家们对当下社会表象下正发生事件的批判性思考,让艺术和自然环境互为作用,并通过大地艺术的形式驱动社会更深入地关注和反思我们正在面临的全球性的环境以及生态方面的议题,为眉山天府新区呈现了一场美好、奇趣的艺术盛宴。



方所倡导艺术融入生活的理念,将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有机融合,充分运用到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和内容生产中。同时,方所与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让“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生活”。



出于对自身价值的挖掘,对城市文化核心的思考,方所自2014年起,策划举办“国际书店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至第五届,合计邀请超过50家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书店及书业代表展开经验分享与思想交锋,共同探讨当下书店作为知识承载的容器如何聚合创造文化价值,提升城市的文化力量,进一步推动国际书业间广泛的合作与发展。



方所在成都九年的生长,与在地文化、在地机构紧密相连、不断探寻。在地性、文化性的内容,在文创还有书籍端口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品牌向城市供给文化艺术养分,城市也给予品牌良好的生长土壤,让文化的落叶飘到更多人身边。


2021年之前,方所的美学产品多为进口产品,日本的文具、欧洲的瓷器、香氛等。2021年以后,国潮文化复兴,国内原创产品获得良好收益。方所引入了国内设计师品牌、三星堆文创、熊猫IP文创周边等产品,让打卡游客可以随手带走做纪念,也让成都人在空间中找到了更多的归属感。基于成都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亚文化、二次元群体集聚,方所以3+1的选书模式,即文学生活、新思潮、艺术设计美育加ACG文化书籍,从一本书、到一场活动,再到一个社群,让漫迷们在方所的文化世界里漫游思绪,也在一场场活动中找到同道之友。






03.

成都方所,纵向扎根
横向扩容,接成都的地气


落地成都的前五年,各方面优势加持了方所成都店「先锋性」、「引领者」的标签。疫情三年,方所被后疫情时代的洪流裹挟,在不断涌动的暗流中乘风破浪,也尽量不失了文人的体面。问到方所疫情前后的变化,得到的答案是:接地气了许多,这里的地气大概接的是成都的地气。

方所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成都包容、安逸的城市氛围相融,也在各种挫折的亲历下,逐渐成熟,在这座城市纵向扎根,横向扩容,持续深耕。


方所成都店围绕书籍去生长出来的美学、文化内容及文化活动,跟在地的文化做更深的结合,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经营核心。
——四川方所总裁 周晓琴

2021年,由方所牵头打造的标志性公园社区商业——源野Regular出现,为社区公园商业乃至传统商业打开了更多的想象力。源野的文化内容生产是资源联合的结果,引进优质小众,有特色的众多首店,为成都带来了多元生活方式,也为成都的在地文化品牌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发展土壤。


方所落地成都,慢慢地在这座城市探出根系,三年前的源野则是在成都公园里生长出的“大树”,远方飘来的“美丽花朵”装点了枝桠,让它活色生香,神采熠熠。这是方所与源野Regular运营团队一起送给成都的礼物。

文化内容就这样生长在这片土壤上,不止书店、不止源野,还长在了更远的乡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023年7月21日,安仁古镇方知书房的葱笼大树下,小朋友稚嫩的诵诗声压过了七月的蝉鸣,诗词如风般抚进人心。这是南开大学、大邑县人民政府举办的共建“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签约仪式以及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展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县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促成此次签约的方所创始人毛继鸿先生在台上神采奕奕,讲述着签约达成的欣喜,也讲述着诗歌对乡土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方知书房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及我们通过叶嘉莹先生《掬水月在手》的纪录片对古典诗词的推动,对于叶嘉莹先生影响力的推动,都是方所在不同文化领域的角色扮演。

——方所创始人 毛继鸿




叶嘉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诗词大家之一,是中国古典诗词领域的领军人物。诗人席慕蓉称她为“诗魂”,作家白先勇形容她是引导自己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获得了使古典诗词于当代“再生”的赞誉。

我是一个对于精神感情的痛苦感受较深,而对于现实生活的艰苦则并不十分在意的人。我之所以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召唤。
——《叶嘉莹:诗教生涯 感发生命》

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记录了叶嘉莹先生传奇的人生。影片联结着叶嘉莹先生个人生命和千年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影片由广州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方所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品,荣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


“大美大邑,诗意栖居”,大邑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雪山小城,杜甫、陆游等历史名人在大邑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诗词”是它的在地基因,中华文化是乡愁的“根”。

南开大学与大邑县共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的签约仪式,于7月21日在安仁方知书房达成。南开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是南开大学对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南开大学发挥“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传统和综合性学科优势,探索院校、政府、校友资源在乡村振兴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大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岳惠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落户大邑,为大邑与南开大学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提供新平台。大邑县将在社会实践数据采集成果分享等方面为南开大学及南开学子提供周到服务,努力打造最优干事环境。


南开大学与大邑县共建工作站的系全国首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大邑收集当地乡村发展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签约仪式结束后,在方知书房同步启动为期两个月,以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为主题的策展活动,开展每周末常态化的文化体验活动,促进中华经典文化在乡村浸润传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方所在大邑县安仁古镇落地的特色文旅空间「方知书房」,在后期乡村工作站的运营中发挥切实作用,整个空间做了调整与升级,方便服务后续“诗教研学”活动的开展。首先住宿空间升级,最多可以满足十二个家庭入住,其他空间也承载了图书阅读、咖啡餐饮、新媒体教室 、文创美学商品售卖等功能。

方所不仅提供(方知书房)这个空间,也将参与到诗教传播中,在「乡村工作站」的合作模式中,方所不仅提供一个单纯的空间,在这里其实可以发生很多的故事。
—— 四川方所总裁 周晓琴



2023年7月23日起,方知书房特色体验活动陆续开展。第一期活动以大运会为主题绘制团扇,7月28日,又组织了小朋友们绘制大运会主题手抄报,成都成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骄傲与热情,也在小朋友的笔尖感受到了。

暑假期间,数十场活动不间断地在方知开展。亲子共读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体验非遗-DIY油纸伞、绘本模拟剧场环节的“绘本剧《猜猜我有多爱你》”、“诗词共赏共读”等活动……方知普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小朋友们的创造力。「乡村工作站」也让更多的高校学者回归自然,回归新农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把他们的教学经验、诗词文化传承给乡村的小孩和年轻人。


方所通过文化业态调整、重组,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有价值的内容。慢慢地,方所将文化艺术延展到更多的社区、乡村文化空间或文化事件的策划中,全面扎进了“文化世界”建设者的角色。



04.

方所的未来在哪里?
答:方所➕


静观如今成都的书店行业,之前一些熟知的品牌,声量逐渐变小,街头巷尾小小的独立书店倒是像各色的小宝石般柔柔地闪耀着,市场大环境已然发生了变化。市场在变,新一代年轻消费主力的需求也在变。

书店的生命力和未来在哪里?方所给出的答案是“方所+”。

从某种程度,我们从来不定义方所是一家书店,它就是一个文化空间,只是它以书店为载体,而方所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内容和空间的策划和运营者,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定位。即方所拥有自己的品牌,也可以为其他的公司和品牌提供服务。
——方所创始人 毛继鸿

方所创设之初,便以「公共文化空间的策划与运营机构」来定位自己。以当代生活美学为核心,涵盖文化商业、文化运营、艺术运营三大领域,通过阅读、时尚、艺术、设计、美学等复合业态打造新型的文化生活方式。


2020年方所「河南焦作大南坡项目」,与在地文化充分结合,成为发掘与展示乡村文化的窗口,通过方所敏锐地选书、选品和文化策划,探索中国的乡村生活美学,同时也成为连接村民、游客、文化创意工作者的纽带。2022年「天目湖方所文化村」建立,方所提供了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的一体化服务,打造全新的当代文人水乡。


方所在乡村、城市等各个空间环境中完成自己的文化内容筑造与传播。2022年方所还入驻了奈雪全球首个沉浸式体验空间——奈雪生活,在“奈雪生活”开出了全国首家“方所甄选店”,香书气韵,别有雅趣,徐徐勾勒出一方现代都市人群的精神栖息地。

方所,典出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定是常住,便成方所」,它是一种态度、一个主张,一次将美学与文化生活相融的尝试。“方所+”还将在不同的地域土壤上,生长出怎样的姿态?且期待着。



-END-




有人说,方所不先锋了?


先锋不是方所的代名词,方所在思考更在地的事情。一城一店,如何可持续地扎根于城市土壤?如何让文化更多维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些才是方所需要持续探索的议题。


方所在奔赴更长远的事业,这条路上有挣扎、有困境,但不失风骨。书店方所、策划方所、文化IP方所、乡建方所......多样角色在方所与时代并进的发展过程中生长出来,但也总有些恒久不变的东西,沉积为方所的品牌底色,走进方所,也许就会感受到。



————

 有点编辑部出品 
总编 | 豆沙
编辑 | 大鱼
设计 | 果子
摄影 | 阿悦


本文素材为有点编辑部原创出品
部分素材来自品牌方
如需引用请后台私信获取许可



成都生活部落
在成都打拼多年,因为部落熟悉了可爱的你们,彼此陪伴,走过很多个充满回忆的美好瞬间......部落在、你们在足矣——此刻心里很暖的大V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