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72岁,一个人,守着一家咖啡店
乐活
2024-08-27 20:14
四川
1989年,从台湾到大陆的第一站,是香港,再由香港坐火车到达深圳。
深圳河上架起的罗湖桥,总长不到一百米,桥这头是香港,桥那头是深圳。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香港口岸的哨亭灯光明亮,空调冷气充足。走过罗湖桥,深圳口岸的哨亭里,风扇边摇头边吱吱呀呀地叫,一个小小的灯泡悬挂在头顶,散发不太亮的灯光。
这是潘叔看到大陆的第一眼:
哨亭、小灯泡、风扇吱呀作响。
01.
不老的老树
九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过去,大陆的咖啡市场还几乎一片空白。
九二年潘叔和台湾朋友来成都旅游,入住锦江宾馆。一行人坐飞机一整天,到了宾馆就急着问行李员,哪里有可以喝咖啡的地方。第二天是成都的熊猫节,整个成都打造得很漂亮,在成都最好的宾馆——
锦江宾馆的大厅里,喝咖啡只有一种选择,热咖啡。
四只透明玻璃杯,配牛奶,配方糖。服务生端上来,滚烫的咖啡里插着塑料吸管,塑料碰到热的东西会产生化学反应。“这怎么喝?”来自台湾的一行人都傻住了。
1994年底,潘叔开在深圳春风路上的老树咖啡因为路面整修而关停,在物色老树咖啡下一个驻扎点时,潘叔想起了成都——锦江宾馆四杯插塑料吸管的热咖啡。成都最好的酒店咖啡是那个德性,那里的市场肯定是空白的。
随后在成都的十二年,是老树咖啡迅速腾飞的十二年,也是中国咖啡市场迅速成长的十二年。
在星巴克还没来得及和中国市场打成一片的时候,老树咖啡从成都出发,以加盟店的形式在中国大陆疯长。从玉林,到拉萨,到广东,到南京,再到各个二三线城市,二零零一年,老树咖啡在中国已有两百多家的门面。
零七年《成都日报》给潘叔做报道,在这篇报道里潘叔称“老树咖啡要做中国的星巴克”,在零六年《财富》做的另一篇报道里,记者把老树咖啡形容为“一棵不老的咖啡老树”,潘叔在打造他的“咖啡帝国”。
那时的老树咖啡雄心壮志,也确实离壮志只有一步之遥。
2007年年底,潘叔拿到美国ARC一笔五千万美元的融资,预计200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8年全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咖啡企业只有星巴克,而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咖啡企业,要等到2018年的瑞幸。
老树咖啡没有上市成功。200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汶川爆发512大地震,这一年,北京举行奥运盛事,这一年,美国的东海岸,次贷危机引起华尔街风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潘叔已经到账的资金被撤回,眼见上不了市,老树咖啡的员工们丧失信心,消极怠工,一年之后,老树咖啡解散。这一年,潘叔五十七岁。
老树之后,潘叔的事业依旧起起伏伏。2010年创立的潘多拉咖啡,遭遇商业景点暴雷;2016年,和朋友合作创立“uncle pan”美食广场,因为选址失误,宣告失败。现在回首看,
曾经一度要上市美国纳斯达克的老树咖啡,是潘叔事业最辉煌的顶点。
02.
啡色没有奇迹
成都的夏天天气湿热,潘叔的店里,台湾的夏日特饮冬瓜茶受人欢迎。
潘叔现在的咖啡店在高新西区的合作路上,名字叫做“啡色奇跡”。2016年春熙路美食广场的项目失败,潘叔离开成都,直到两年后才再回到这里,创立啡色奇跡。
啡色奇跡店面不大,吧台和墙把一楼的空间围成了一个狭长的拐角,墙的半面挂满潘叔的老照片:
老树咖啡时期的,潘多拉咖啡时期的,这是潘叔的记忆。
店里的雅马哈音响常放日本歌手小野丽莎的歌曲,
潘叔说,和咖啡店最配的,就是小野丽莎的歌声。
啡色奇跡所在的商圈不算冷清,临近电子科大,斜对面又是富士康,很多小的人力资源公司集中在这块区域,随便逛逛,能看见很多拉着行李箱的求职者。
几年前绿化道中的树木还没长成,啡色奇跡正对面,阳光保险的园区里,欧式建筑一览无余。马路中间的电车围栏几年前也还没修起,坐在咖啡店门口就能看见对面的人群走过来,这里的景观是潘叔当时选择在这开店的一个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这里开店租金不高,
外摆不需要额外租金
,而且富士康的台湾高层们会选择来这里喝咖啡。
想要再复刻一个老树咖啡很难,但啡色奇跡开张的第一个夏天,生意确实不错。潘叔开啡色奇跡的初始资金不够,在第一个合伙人撤资离开后,富士康的台湾老板们认购了一些股份。
二零一九年底,疫情爆发,啡色奇跡生意停滞,合伙人纷纷退出,
潘叔按原价退回他们的初始资金,由此也背上了债务。
老树咖啡飞快成长于一个大陆咖啡市场一片空白,又接纳新鲜事物的年代,结束于一个特殊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年代。
啡色奇跡没能成为潘叔事业里的“
奇迹
”,时代是客观原因。在潘叔四十九年的咖啡生涯里,能无比深切地感受到的一点是,我们是处于时代中的人。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您到现在的事业生涯,您会用什么词?可惜?遗憾?”
“不会,都不会。我只是感觉,大陆的整个成长,出乎我意料的快。”
和1992年相比,成都咖啡市场的变化巨大。
据《2023年中国咖啡发展报告》显示,成都咖啡门店的数量在全国城市中紧接北京,排名第四。分布于各个社区、商圈之中的独立咖啡馆势头尤为猛劲,数量占全成都咖啡门店数量的81.07%。
老树咖啡闯入成都时,成都的咖啡市场还停留在喝热咖啡,用塑料吸管的阶段。等到潘叔从头再来,创立啡色奇跡的时候,成都咖啡市场这条大江里已经百舸争流。
成都独立咖啡店众多,它们更年轻,更个性,更在地。另外像瑞幸、库迪这样的连锁咖啡店品牌力更强,区位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咖啡市场天翻地覆。无论啡色奇跡的前身有多么长久的历史,无论它的创始人潘叔有过多么辉煌的成就,大家在一个赛场,都只有此时此刻。
潘叔现在还是想释放一些股权出去,这些股权不止包括啡色奇跡的单店,还有潘叔的个人品牌价值,之后可能的加盟店效益等等,“有合伙人呢,大家把工作都分担一下,可发挥的空间就更大。”潘叔说。
03.
旧时光里的咖啡师
“这样的坚持给你带来了什么?”
“痛苦。”
老树咖啡结束之后,时年五十七岁的潘叔回台湾“退休”了三个月,很快又返回了成都,他觉得养老的日子整天没事做,像“等死”。
潘叔今年七十二岁,在外当别人问起他的年龄时,他更愿意说自己是三十八岁。
他的咖啡店现在就只有他一个人在经营,从周一到周六营业,每周日店休。店休这天,潘叔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地铁前往三圣乡石材博物馆做咖啡培训。此外,从2021年开始,潘叔陆陆续续在个人社交平台发点培训广告,附近的朋友们有兴趣的也会过来喝咖啡、做手冲。
店里的吧台上摆放了很多做咖啡的玻璃装置。
在潘叔印象里,老树咖啡时期,大陆很难见到手冲和咖啡机,老树咖啡当年有一排的虹吸壶,都用于制作咖啡。
现在潘叔吧台上的虹吸壶是特意为了培训买的,尽管现在用虹吸壶做咖啡已经很少见,但他还是想把几种设备如何操作制成咖啡的方法都教给学员们。
一些学员,做完的咖啡自己不愿意喝,潘叔有点生气,把咖啡设备都收起来,说:
“不喝咖啡,你学咖啡干嘛?”
在潘叔看来,做咖啡首先是要喜欢。在喜欢之上,能够自己做出一杯咖啡的,那只能叫“懂了”。而一个真正的咖啡师,应该是舀豆子,冲水都不用计量工具,“舀到什么程度应该要做到心中有数,干嘛还要称呢?”潘叔说。
老吴是潘叔的台湾老乡,啡色奇跡的外摆桌前经常能看见他的身影。闷热午后,树影静止蝉鸣聒噪,一台大风扇对他俩呼呼吹热风,他俩对着一壶冰咖啡,乐哉悠哉。潘叔在上海开店的时候,老吴是咖啡豆供应商,于是从合作伙伴慢慢变成了朋友,
据老吴自己介绍,他们是“臭味相投”。
老吴自称不玩咖啡好多年,可是时至今日,他对咖啡始终秉持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巴西的豆子有巴西豆子的好,阿拉比卡的咖啡豆有阿拉比卡的好,要做有专业态度的“通才”,而非有个人喜好的“专才”,如果一定要说有个人喜好,那他的个人喜好就是整个咖啡大类。话虽如此,但在提到“全世界最便宜的咖啡豆”时,老吴直言“它有一股蟑螂味”。
作为咖啡行业“专业通才”的老吴,在潘叔的店里经常一坐就是一下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啡色奇跡的咖啡豆一定不是“蟑螂味”。
啡色奇跡用的都是进口豆,据潘叔介绍,他店里的咖啡豆有两个特点,一是饱满稳定,二是豆子新鲜。工厂会根据潘叔的要求和配方定火候、加工拼配,另外,每次潘叔都是少批量的进货,等最后一包拆包,再着手预定下一批。
老树品牌消逝了,从今天的结果来看,潘叔四十九年的咖啡生涯里,好像除了啡色奇跡的一墙照片之外,并没有留下什么。
还是留下了什么。比如像老吴这样的老友,再比如信任。
给啡色奇跡做加工的工厂由潘叔的一位后辈开建,前后合作十多年,工厂越做越大。照理说这个规模的工厂不会再承担潘叔这么小的订单,可他们和潘叔仍然合作,潘叔说,这就是“交情”。
潘叔说话的语速不快,谈论过往的经历时,能感觉到一种怀念的情绪,但那是一种温和的怀念。
谈论咖啡时,这样的温和转变成一种执着
:执着于教会学员用虹吸壶,执着于把这间生意并不理想的小店开下去。
问潘叔有没有害怕的事情,他说有,他最害怕的事情是以后没有咖啡喝。
人生旅途行至今日,潘叔说他很笨,“只懂咖啡,其他什么都不懂。”对他来说,咖啡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切”。
很多年前,潘叔的咖啡馆里贴有一句标语,那句标语是很著名的:“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很多年过去,这句标语随着老树咖啡的历史,一起被贴在了照片墙上。啡色奇跡的墙面上也有一句标语——
“你好,旧时光。”
潘叔说这是南京的一个女孩儿放上去的,这句装饰语在今天很平常,但是放在潘叔的店里,是百分之百的契合。
啡色奇跡,一个旧时光里的咖啡馆;潘叔,一个旧时光里的咖啡师。
—
END
—
采访完潘叔,我们身上都出了一层薄汗。夏日暑热,潘叔店里的空调不怎么灵光,它机身泛黄,看起来很古早,开机运作,一会儿呼出的是热风,一会儿又自动关机,我们的相机也因为过热,被迫停机了几次。潘叔一直说想把他的咖啡传承下去,回答他的,只有空调的运转声。
好在成都最热的时节即将结束,秋天到了。
————
有点编辑部出品
总编 | 豆沙
撰文 | 陆珠
设计 | 果子
摄影 | 阿悦
本文素材均为有点编辑部原创出品
如需引用请后台私信获取许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A2MTg0MA==&mid=2649684446&idx=1&sn=6da6c4adce70582f0084e9788bb72fe3
成都生活部落
在成都打拼多年,因为部落熟悉了可爱的你们,彼此陪伴,走过很多个充满回忆的美好瞬间......部落在、你们在足矣——此刻心里很暖的大V哥💗
最新文章
和Dr.Yaeher在一起的64分钟
72岁,一个人,守着一家咖啡店
2024,荷花池折叠
源城更新,西门新商业「西源集」来了
Hi!成都英皇电影城
群益路|磨底河怀抱里,藏着老派生活的新点子
春日赶集!赶一场零废弃、可持续市集
成都藏着一间“气味版深夜食堂”
惜字宫南街|少城“老学究”与文字相连的一生
从重庆到非洲,跨越万里和狮子做朋友
方所,不止书店
一起香遇,成北荧光集市
甲高工坊的光阴故事,时代列车驶向新起点
长顺街|清代的无名路,如今的“少城鱼脊梁”
三友路|半瓶保宁醋,北门的野生派头
华兴街|在560米的街道,走出百年国际范儿
在成都,会吃是一种超能力?!
较场坝|清代前的军事重地,现代人的社区食堂
牛市口|左边咖啡与酒,右边树下剃头
2023年度“惠蓉保”正式上线
住进川西林盘的悠闲小白楼,向野而生
吉祥街丨“破墙而出”的美食街,也是新旧街坊们的家
三年不见,香港又“新”了
浣花溪丨竹林、溪水、白鹭,成都把温柔和诗意藏在了浣花
盎,做一家人人都吃得起、又好吃的新派日料店
“下午2:30,有打本的吗?”
蕴含“治愈力”的小店,让破损之物获得新生
杂劲锅锅|烟火气滋养下的“社区食堂”
“栗子咖啡”的重点当然不在栗子,而在于那片悬浮枫叶背后的故事
新开寺街丨灌香肠腌腊肉,在“香肠一条街”寻找成都人的年味
成都,有礼!
菱窠路|“穿越”百年,重拾老成都记忆的起点
海椒市|张孃和她的坝坝茶铺
陕西街|这里出租演艺服,也出租异乡人的临时居所
陈迪|不惑之年,开一家蜜意盎然的小店
青莲上街|这头喝酒,那头吃饭,街边吹壳子
善淘|是慈善商店,也是每个人的“解忧杂货店”
文殊坊|青瓦红墙间,一面虔诚拜佛,一面文化再筑
约上老朋友,去逛成都最“好吃好喝”的展会!
“动静有形·艺述百年”梵克雅宝高级珠宝艺术展,首次在西南地区亮相
竹艺公园,因竹而生的乡村生活场
生活再难,也赢不过精打细算
走,出切转一圈儿~
抓住夏天的尾巴,去天府绿道喝100000杯免费冰啤酒!
成都湖岸生活:悬崖边用午餐,落日下等晚安
巴适,成都人的选品标准
一心桥街|“我们那会儿年轻的时候,都时兴'啖三花'”
编辑部的“椰子kpi”
给我一个毛坯房,我给你一个家
“我喜欢做编辑,去和鲜活的人生相遇”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