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这家巨头,于2024年底便立下春节服务的 “军令状”。其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会一如既往地坚守服务承诺,全力保障假期快件的收寄和派送需求。
以顺丰为例,其公告显示在2025年1月1日至1月27日这段时间里,顺丰卡航、20千克及以上的顺丰标快、填舱大件以及20千克及以上的顺丰干配等产品,都被贴上了每千克 0.1-1.2元的资源调节费标签。
这就像是在物流的高速公路上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收费站,虽有费用增加,但也是为了保障道路的顺畅运行。
而到了1月28日至2月4日的春节核心假期,顺丰更是全面加收寄递服务的资源调节费。
不过,对于那些长期携手共进的月结客户,顺丰会慷慨地给予优惠甚至豁免,黑钻会员更是能享受畅通无阻的免费寄递特权。
德邦快递则宣布,1月3日-1月27日,将对部分客户、部分产品加收0.2元 - 0.5元/千克;1月28日-2月4日,则对部分客户、部分产品加收资源调节费。
图源:德邦快递
京东物流则表示:1月1日-2月4日期间,在原价格基础上加收0.1元-0.6元/千克的高峰期资源调节费,但仓配一体服务遵循不停运、不涨价原则,运输环节不停揽、京仓不排队且不压车。
另据北京商报走访了解,受电商促销影响,部分快递网点快递费大概会在春节上涨1-2元,生鲜电商配送费上涨3-6元。
当然,对于春节期间快递涨价,从商家到消费者,其实都能理解。
春节前后,不少快递员也将回乡过年,全网能提供的运力有限。为了吸引足够的人员参与快递运输与派送工作,企业会以更高的薪酬补贴来吸引部分快递员留守,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人力方面的支出。
其二,运输与仓储资源的紧张局势不容忽视。
春节期间,无论是公路运输的道路拥堵,还是航空运输的运力调配紧张,都增加了快递运输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同时,为了应对年货寄递高峰,企业需要临时扩充仓储空间,而仓储资源在春节期间的稀缺性使得租赁成本显著提高。
此外,维持这些临时仓储设施的运营也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也会推动快递价格的上调。
其三,春节期间的业务量虽然总体上有所增长,但分布极不均衡。
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业务量相对较少,而快递企业为了保证服务的全面覆盖,仍需维持这些地区的运营线路和网点,这就造成了资源的分散和浪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价格调节来平衡收支,确保在满足不同地区需求的同时,维持自身的运营和发展。
而对于坚守岗位的快递员们,其收入或将在春节期间迎来一波涨幅。据悉,菜鸟网络快递员春节期间的揽派收入或可达到平日的三倍之多。
与春节期间涨价相比,谈及快递行业的竞争,“价格战”或许才是近几年的主旋律。
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快递企业之间开启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混战。不少规模与效率稍逊一筹的快递企业因此而黯然离场。
至2020年,极兔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国内市场又掀起新一轮价格狂潮,搅得行业风云变幻。
直到2022年,监管介入,这场价格的硝烟才渐渐散去。此后,风向悄然转变,快递市场开始由价格战,转向开卷服务质量与效率。
比如,顺丰的“跨城半日达”取代了“同城半日达”;中通则持续升级旗下产品,从“中通标快”到“中通好快”,从“中通特快”到“中通飞快”,进一步凸显“快=好”的新标准。
而菜鸟速递方面,甚至专门针对毕业季,于全国近600所高校开通“毕业寄” 服务,进一步俘获年轻大学生群体的芳心。
种种迹象表明,众多快递企业正在逐步摒弃单纯低价,转而精心打磨服务。
展望2025年,快递行业的“内卷”浪潮或许并不会平息,而会继续升级。今年春节的提价保服务,或许正是新一轮激烈竞争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