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清
报道 | 新零售参考
又一家沃尔玛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据信息时报消息,沃尔玛广州新港店已于此前发布停业公告,称由于其所在商城将进行整体改造升级,该店将于2025年2月13日起停止营业,而之后会否重新开业,也尚且是个未知数。
图源:信息时报
据报道,沃尔玛广州新港店如今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一方面,各类电商的冲击让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不比当年,另一方面,在合约到期后,门店的租金压力也将增大。
因此对于这家大卖场而言,所谓的改造升级,很可能只是惨遭淘汰的一种委婉说法。
陪伴了街坊二十年的大卖场面临倒闭,蓝底白字的公告不但令无数消费者唏嘘,也在刺痛着零售行业的神经。
曾几何时,沃尔玛一度在中国零售市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而在过去的五年间,沃尔玛在中国地区的门店数量却呈现出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根据沃尔玛中国公布的过往财年数据统计,中国市场中的沃尔玛门店已经从2020财年的412家,缩减至2024财年(统计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31日)的296家,这一变化意味着在短短五年内,沃尔玛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减少了整整116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沃尔玛中国的另一业务引擎山姆会员店却在创造另一个商业神话。
过去的2024年,是山姆在中国市场大杀四方的一年。
2024年的12月26日,坐落于泉州晋江的又一家山姆盛大开业,这也就意味着山姆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开出了53家门店,其门店网络覆盖了中国28个城市,会员数超过860万。
就算全按照最低年度会员费260元/年计算,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光会员费收入便可以达到22.3亿元。
图源:新零售参考拍摄
不仅如此,据了解,在2024-2027年之间,全国至少还将新增20家山姆会员店,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苏州、西安、武汉、合肥等19个城市,毫无疑问,随着越来越多新店的落地,山姆会员的队伍也将日渐壮大。
根据沃尔玛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山姆中国的表现强劲。截至24年11月中旬,山姆会员店销售额已达到906亿元人民币,去除全球购业务,销售额约为850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
当传统大卖场模式遭遇世纪寒流,仓储会员店却点燃新消费时代的燎原之火,事实上,沃尔玛在中国市场“左手进攻右手撤退”的战略大迁徙背后,暗藏着跨国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生存密码。
在盒马创始人侯毅"传统商超已死"的断言声中,沃尔玛大卖场的困境折射出整个业态的系统性危机。电商渗透率突破30%的今天,标准化商品遭遇线上渠道的降维打击,而城市核心商圈租金十年翻三倍的现实,更让"大而全"模式沦为成本黑洞。
但沃尔玛的撤退绝非简单败退,而是带着清醒的战略算计。
沃尔玛中国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曾几度在公开场合表示,沃尔玛发展离不开“有舍有得”四个字,只有学会放弃,方能做到极致。
沃尔玛大卖场接连的关店,无一例外是因其门店陷入业绩下滑乃至亏损的困境,而通过将亏损门店关闭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年运营成本,正在经由供应链体系注入山姆的攻城略地。
将大卖场腾挪出的资金、供应链、人才资源注入山姆,完成从"大众市场"到"高净值人群"的客群跃迁,这场转型本质是商业模式的代际更迭。
这种"断臂输血"的果决,恰是跨国巨头在十字路口的生存智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沃尔玛中国的“舍得”战略中,对于大卖场的态度并非全盘否定,过去一年里,零售界调改之风盛行,沃尔玛大卖场显然也未能幸免。
据了解,自2024年起,沃尔玛就已着手对国内现有的大卖场进行一系列的革新与改造工作。
早在2024年初,沃尔玛中国的高级副总裁及大卖场首席运营官祝骏就宣布,公司已对国内29家门店实施了改造升级,这些门店遍布北京、长沙、东莞等城市,并计划在同年继续对接近30家的门店进行类似的升级工程。
图源:小红书用户
而具体的改造升级我们也能从沃尔玛在昆明新开设的门店中窥见一二:为了优化商品选择,沃尔玛采取了包括精简商品种类(SKU)、实施源头直接采购、开发定制商品及推广自有品牌等策略,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商品的质量水平并优化了定价策略。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沃尔玛中国的战略转型恰似巨轮调头:看似笨拙迟缓,实则精准计算每个转向角度。
当传统零售的灯塔相继熄灭,山姆点燃的新火种能否照亮下一个十年?这个问题答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