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一网红店,骗了所有人!

创业   2025-01-10 18:50   广东  

作者 | 钱游

报道 | 新零售参考


一根15块的东北香肠,刷上俄语就卖你60元!

红蓝白的主题色、俄式风情的店面装修,踏进门店内还以为是俄罗斯友人来开店了,结果细看产品的产地才知道,原来全都是俺们的东北货。

这就是骗过所有人的——俄罗斯商品馆。

图源:B站


不少国人对俄罗斯或说“苏联”有着特殊的情怀和集体记忆,这个神秘的北方大邻居一直充满吸引力。

正因如此,无论这些店铺开在哪里,总能吸引大量游客进店。


但随着这些店铺的增多,各种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些 “俄罗斯商品店” 究竟是真的俄货集结地,还是只是打着幌子的商业噱头?

而它们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爆火全国呢?

有店家暗示,因俄局势原因,大量俄罗斯商品出口遇阻,只能选择在中国销售,所以店内商品物美价廉,且保证百分百俄罗斯原产。

但消费者实地考察后发现,店内真正来自俄罗斯的商品少之又少,很多都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甚至不乏黑龙江、河北甚至南方省市的产品。

图源:人民日报


一些来自俄罗斯的视频博主探店后表示,店内很多商品他们在俄罗斯本土从未见过,都是假的。

图源:B站

比如一款名为 “忆喀秋莎” 的牛筋肠,就遭到俄罗斯博主吐槽,因为俄罗斯人根本不吃牛筋肠(俄罗斯习惯上不吃牛肉)。

更离谱的是,部分商品的俄文拼写都有错误。

尽管俄罗斯人觉得破绽百出,但这些店却刚好满足了国人对俄罗斯的刻板印象。

俄罗斯的大列巴、香肠、蜂蜜、巧克力等,这些高热量食物,很符合人们对俄罗斯寒冷气候的认知。然而,这些所谓的特产实则暗藏玄机。

标着 “俄罗斯香肠” 的红肠,产地可能是黑龙江哈尔滨;标注俄罗斯公司生产的羊奶粉,实际产地可能是内蒙古。

面对质疑,店家们有自己的解释,称店内俄罗斯产品占比超 80%。

但实际上,“俄罗斯产品” 并非都来自俄罗斯本土,不少是由俄罗斯公司授权,在中国工厂生产的。

乳品行业人士透露,有些产品就像俄罗斯版的 “阳澄湖洗脚蟹”,原材料从中国出口到俄罗斯,再 “进口” 回中国,就摇身一变成了进口货。

这类店铺看似火爆,实则难以靠单纯卖货盈利,其主要盈利点之一是招商加盟。

以赵一鸣零食店为例,开一家店各项费用加起来超 50 万。

而俄罗斯商品馆加盟费更高,仅加盟费用就需 10 万,保证金 5 万,算上租金、装修和首批进货等成本,开店成本同样超 50 万。

但俄罗斯商品馆的综合毛利率能达到 50% 以上,部分甚至突破 60%,利润远高于普通零食店。

这就意味着国产零食贴上 “俄罗斯” 标签后,价格能大幅提高。

但这种 “诈骗式” 营销,翻车只是时间问题。很多商家只想赚快钱,收割一波俄粉。

那么,如何辨别真假俄货呢?其实网上有不少攻略,比如国产商品条形码多以 69 开头,而正宗俄产商品多半是 460 - 469 开头的 13 位数字。

另外,含有热带农作物原料的商品,大概率不是俄罗斯原产,像 “俄罗斯榴莲糖”“俄产咖啡” 等,多来自东南亚或中国南方省份。

即便真是俄罗斯产品,在这些店里也可能被高价售卖。俄罗斯轻工业并不发达,很多玩具、日用品都是中国制造。

好比说,俄罗斯套娃,在俄罗斯商店购买的,很可能就产自义乌。

据悉,我国食品零售行业利润率普遍在 10% - 30%,而俄罗斯商品店利润率高达 40% - 60%,这 “三倍利润” 的诱惑,让不少商家纷纷入局。

事实上,真正的 “俄罗斯国家馆” 是存在的,但获得官方授权的屈指可数。去年初,京东的俄罗斯国家馆上线后,货品瞬间被抢购一空,俄罗斯官媒还特意发文致谢。

这一火爆场景不仅勾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也让商家看到了商机。

此后,各地纷纷出现打着俄罗斯旗号的商品店,大多都在蹭 “国家馆” 的热度。

这些店铺利用网红营销手段,强化人们对俄罗斯的刻板印象。

而且店门头会印上 “俄罗斯进口”“原装进口” 以及俄罗斯国旗,自家品牌却被放在角落。

店内从货架到手推车,都以亮眼的蓝色为主,圆顶大教堂、北极熊等俄罗斯元素随处可见,“哈拉少”“乌拉” 等标语也贴满角落,还会循环播放《喀秋莎》等俄罗斯音乐,从视觉和听觉上进行双重 “洗脑”。

中国消费者对假洋货早已深恶痛绝,可 “俄罗斯商品店” 却依旧能大行其道。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是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作祟,还是市场监管的缺失?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商家是否更应该注重诚信经营?

毕竟,靠噱头和欺骗带来的繁荣只是一时的,只有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正宗的商品,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扫码加入高质量交流群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

新零售参考
中国新零售研究影响力媒体——专注新零售行业分析、消费升级及品牌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