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诱导铁死亡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的研究
回答
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诱导铁死亡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的研究,涉及到声动力疗法(SDT)和铁死亡(ferroptosis)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应用。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是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及活性氧蓄积[4]。声动力疗法通过超声波激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ROS),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5]。这种疗法因其非侵入性和时空可控的优势而受到关注。
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铁死亡和声动力疗法的结合使用可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铁死亡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克服肿瘤耐药性和增强抗肿瘤免疫力方面[20]。此外,铁死亡与免疫应答有一定的关联,这使得它成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7]。
声动力疗法通过产生活性氧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这种活性氧不仅可以直接损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来激活免疫系统[2]。ICD能够暴露肿瘤抗原,从而促进T细胞的招募和激活,这对于克服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至关重要[9]。
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铁死亡和声动力疗法的结合使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首先,声动力疗法通过产生活性氧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同时可能诱导铁死亡;其次,铁死亡的诱导可能进一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激活;最后,这种治疗策略可能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减少免疫抑制细胞的浸润,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2][7][9]。
总之,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诱导铁死亡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的研究,展示了这种治疗策略在克服肿瘤耐药性和增强抗肿瘤免疫力方面的潜力。通过结合声动力疗法和铁死亡诱导剂,可以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并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激活免疫系统,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具体机制是什么?
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具体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声动力疗法(SDT)、药物递送、基因治疗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对这一机制的详细解析:
声动力疗法(SDT) :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通过SDT产生活性氧(ROS),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声敏脂质体作为一种载体,能够将声敏剂(如卟啉类衍生物)运送到肿瘤部位,在超声波的激发下,声敏剂产生活性氧,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28][30][31]。
药物递送:声敏脂质体不仅能够作为声动力疗法的媒介,还能携带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阿霉素等)和靶向分子(如siRNA),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和可控释放。这种递送系统能够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29][33][35]。
基因治疗:通过声敏脂质体递送的siRNA可以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中的关键基因表达,如HIF1α,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种基因治疗与SDT相结合,能够从分子水平上抑制肿瘤的发展[36]。
肿瘤微环境调控: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还能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生长。例如,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外的乳酸代谢,改变肿瘤微环境的酸碱度,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32]。
靶向性:声敏脂质体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如NGR肽、YSA肽等)实现对TNBC的靶向识别和递送,提高治疗的特异性和效率。这种靶向性递送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影响,降低了治疗的毒副作用[33][35]。
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在TNBC治疗中的具体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利用SDT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通过药物递送系统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通过基因治疗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以及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来抑制肿瘤发展。
铁死亡在调节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有哪些?
铁死亡在调节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内代谢的改变以及免疫细胞的激活等。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信号通路的调控:
BRD4/NF-κB信号通路在铁死亡中起着关键作用。BRD4通过促进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化疗诱导的铁死亡,从而参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机制[38]。
CCNE1通过活化Akt信号抑制铁死亡,降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降低胞内总GSH水平[39]。
重楼皂苷通过p53/SLC7A11信号轴促进铁死亡,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40]。
MTHFD2通过调控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如NF-κB信号通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41]。
细胞内代谢的改变:
隐丹参酮通过调节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变化,增加细胞内总铁和活性氧含量,促进铁死亡[44]。
亚硒酸钠通过诱导ATM蛋白激活,进而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铁死亡,表明ATM蛋白在铁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47]。
免疫细胞的激活:
隐丹参酮能够显著增加荷瘤小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提示隐丹参酮的抗肿瘤机制与免疫细胞相关[44]。
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联合生信分析绘制了同系原位TNBC模型小鼠原位肿瘤免疫微环境图谱,发现隐丹参酮体内给药后各种免疫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说明隐丹参酮的抗肿瘤作用还与免疫激活密切相关[44]。
铁死亡在调节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主要通过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内代谢的改变以及免疫细胞的激活等多个方面实现。
声动力疗法(SDT)在诱导铁死亡中的效果及其与传统化疗或放疗相比的优势是什么?
声动力疗法(SDT)是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手段,其通过超声波激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种(ROS),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SDT在诱导铁死亡中的效果及其与传统化疗或放疗相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侵入性和高组织穿透能力:SD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具有高组织穿透能力,能够深入到体内较深部位的肿瘤组织中,这使得SDT在治疗深层肿瘤时具有明显优势[50]。
诱导多种细胞死亡模式:研究表明,SDT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多种细胞死亡模式,包括凋亡、坏死、自噬、铁死亡等[54]。这种多样化的细胞死亡模式有助于克服肿瘤的多药耐药性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增强的治疗效果:通过纳米技术增强的SDT,如利用微/纳米粒子增强SDT效率[50],或者通过特定设计的声敏剂提高SDT的量子产率[55],可以显著提高SDT的治疗效果。例如,PtMo-Au金属酶声敏剂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TME),增强了SDT诱导的ROS产生,同时通过化学动力学疗法(CDT)诱导的羟基自由基(•OH)加剧了铁死亡[55]。
减少铁积累和炎症反应:SDT还能通过刺激铁调蛋白1(Fpn1)表达减少铁积累,并通过ROS-Nrf2-FPN1途径减少炎症反应[53]。这对于治疗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安全性高: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SDT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由于SDT主要依赖于超声波和声敏剂的作用,因此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48]。
总之,声动力疗法在诱导铁死亡中的效果显著,并且与传统化疗或放疗相比,具有非侵入性、高组织穿透能力、诱导多种细胞死亡模式、增强的治疗效果、减少铁积累和炎症反应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
如何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来增强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应答?
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来增强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应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调节肿瘤微环境的酸碱度: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肿瘤微环境通常具有较高的乳酸代谢和抗氧化水平,这限制了免疫细胞的生存、分化和功能[58]。通过使用低频超声和声敏脂质体加载的缓冲溶液(LipHUS),可以在肿瘤区域局部提高pH值,从而抑制原发性肿瘤生长、减少手术后肿瘤复发并抑制转移灶的形成[60]。此外,通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系统性治疗,可以安全地纠正T细胞功能障碍并提高基于T细胞的癌症治疗的疗效[66]。
利用超声波机械破坏肿瘤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结合:机械高强度聚焦超声(M-HIFU)与传统的热高强度聚焦超声(T-HIFU)相比,可以更有效地破坏肿瘤微环境,促进CD8 T细胞的激活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向免疫刺激性M1亚型的极化[61]。当与抗PD-L1抗体联合使用时,可以显著增强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远处肿瘤生长抑制。
声动力疗法(SDT)与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声动力疗法产生的活性氧(ROS)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从而诱导未成熟的树突细胞(DCs)发育为成熟的DCs,并进一步将肿瘤抗原提呈给细胞毒性T细胞,启动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62]。此外,通过构建以声敏剂、ROS增强药物和免疫激动剂共负载的纳米脂质体,可以克服由肿瘤乏氧环境导致的声动力治疗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联合SDT和免疫疗法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靶向免疫抑制:针对三阴性乳腺癌中常见的免疫抑制性髓系细胞的扩展,通过使用特定抗体耗尽髓系衍生抑制细胞(MDSCs)或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可以增强聚焦超声(FUS)的免疫反应[59]。此外,通过使用多功能肿瘤靶向纳米尺寸超声对比剂,结合PD-L1检查点阻断,不仅可以减少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还可以产生强烈的抗肿瘤免疫[64]。
目前存在哪些挑战限制了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诱导铁死亡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目前,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诱导铁死亡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面临多个挑战。首先,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复杂性较高,因为其缺乏特定的治疗靶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70]。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多种实体瘤的免疫治疗中取得了成功,但针对PD-1、PD-L1或CTLA-4的单药治疗在TNBC患者中的效果有限[70]。此外,尽管最近批准了抗PD-L1单克隆抗体阿特珠单抗与化疗联合使用,这是治疗转移性TNBC患者的重要进步,但免疫治疗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72][73]。
TNBC的分子异质性是另一个重要挑战。TNBC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对化疗的抵抗性,其分子异质性使得开发针对TNBC的有效靶向治疗成为一个迫切未满足的需求[71]。此外,TNBC的肿瘤微环境(TME)也对治疗策略的选择和效果产生了影响。研究表明,CD95/Fas在TNBC细胞中的表达可以通过调节免疫景观来抑制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76],这表明TME中的分子可能成为未来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此外,将临床前发现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失败也是一个显著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未来的研究需要应用新技术,如单细胞RNA测序、热稳定组II内转录酶逆转录酶测序和人源化小鼠模型[71]。此外,针对TNBC肿瘤及其TME的多途径联合治疗对于有效控制疾病至关重要[71]。
总之,超声联合声敏脂质体诱导铁死亡调控TNBC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受到多种挑战的限制,包括TNBC的治疗复杂性、分子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将临床前发现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困难。
脑图
相关事件
事件名称 | 事件时间 | 事件概述 | 类型 |
铁死亡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3月15日 | 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 科研进展 |
纳米氧载体介导铁死亡增效声动力抗肿瘤研究 | 2021年6月1日 | 通过纳米材料改善声动力疗法(SDT)的效果,提高了抗肿瘤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 | 科研进展 |
铁死亡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24年2月18日、2023年7月25日、2023年11月25日、2020年4月30日、2023年10月19日、2023年4月18日、2023年5月8日 | 铁死亡被发现可以抑制乳腺癌的进展和远处转移,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 科研进展 |
二茂铁脂质体诱导癌细胞铁死亡的研究 | 2019年6月30日 | 利用二茂铁脂质体构建的系统有效提升了肿瘤细胞内活性氧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强了癌细胞的铁死亡致死效应。 | 科研进展 |
相关人物
人物名称 | 概述 | 类型 |
Dixon | 定义了铁死亡这一新型细胞死亡形式的科学家。 | 科学家/研究者 |
参考文献
1. Xue Bai, Jun Kang et al. “A pH responsive nanocomposite for combination sonodynamic‐immunotherapy with ferroptosis and calcium ion overload via SLC7A11/ACSL4/LPCAT3 pathway.” Exploration(2024).
2. Haitao Yuan, Jingbo Ma et al. “Antitumor Effects of a Distinct Sonodynamic Nanosystem through Enhanced Induction of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nd Ferroptosis with Modulation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JACS Au(2023).
3. Shuai Guo, Zongheng Li et al. “MRI-Guided Tumor Therapy Based on Synergy of Ferroptosis, Immunosuppression Reversal and Disulfidptosis..” Small(2024).
4. 1.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 甘肃省妇科肿瘤临床研究中心3.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脂质代谢参与铁死亡机制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4.
5. 王一卉.纳米氧载体介导铁死亡增效声动力抗肿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
6. 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4.
7. 1.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生理教研室2.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铁死亡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23.
8. 王榕林,马珮翔,花蕾等.铁死亡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2.
9. Kaipei Luo, Lu Yang et al. “A Dual-Targeting Liposome Enhance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hemoimmunotherapy through Inducing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nd Inhibiting STAT3 Activation..” Small(2023).
10. Daniel S. Chen, I. Mellman. “Oncology meets immunology: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 Immunity(2013).
11.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 浙江医院.铁死亡发生机制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23.
12.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巿中医医院骨科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巿中医医院肿瘤科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放疗科.铁死亡与乳腺癌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0.
13.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铁死亡在乳腺癌肿瘤耐药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23.
14. 郑博文,房林.铁死亡在乳腺癌预后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
15. 韩旭,谢曜鸿,朴金花.肿瘤微环境中的靶向铁死亡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4.
16. L. Galluzzi, A. Buqué et al. “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 cancer and infectious disease.”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2016).
17.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铁死亡相关基因MTDH调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24.
18. D. Krysko, Abhishek D Garg et al. “Immunogenic cell death and DAMPs in cancer therapy.” Nature Reviews Cancer(2012).
19. M. Obeid, A. Tesnière et al. “Calreticulin exposure dictates the immunogenicity of cancer cell death.” Nature Medicine(2007).
20. 吴天琦,赵玉哲,郭飞跃等.细胞铁死亡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J].肿瘤学杂志,2022.
21. 铁死亡在三阴乳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22. F. Ghiringhelli, L. Apetoh et al. “Activation of the NLRP3 inflammasome in dendritic cells induces IL-1β–dependent adaptive immunity against tumors.” Nature Medicine(2009).
23. 敬波,陈恒余,吴煌福.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3.
24. 马德亮,姜英健,李洪波等.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其与其他细胞死亡关系的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
25. Lingpu Zhang, Nicolás Montesdeoca et al. “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ducing Metal Complexes for Cancer Therapy..” Angewandte Chemie(2023).
26. 张妍.乳腺癌铁死亡预后模型构建及关键基因HSPB1在乳腺癌耐药转移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23.
27. 刘阳.二茂铁脂质体诱导癌细胞铁死亡[D].厦门大学,2019.
28. 武晨.多功能卟啉脂质体介导声化疗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1.
29. 白敏.靶向载药微囊联合UTMD可视化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
30. 李一向.载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的制备及其声动力杀伤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1. 王攀,李一向,王筱冰等.载Sinoporphyrin脂质体-微泡协同超声杀伤乳腺癌细胞研究.第三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及生物效应和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32. 张春美,谭妍迪,黄菊等.声动力联合肿瘤乳酸微环境调控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3.
33. 陈春亮,匡长春,陈志龙等.NGR肽修饰的声敏脂质体制备与表征[J].医药导报,2020.
34. 王佳瑶.紫红素18脂质体介导乳腺癌声化疗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
35. 林雯,李银科,史琼枝等.YSA肽修饰的声敏脂质体制备与表征[J].中国药师,2019.
36. Sujuan Sun, Yunxue Xu et al. “Ultrasound-targeted photodynamic and gene dual therapy for effectively inhibiting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by cationic porphyrin lipid microbubbles loaded with HIF1α-siRNA..” Nanoscale(2018).
37. 黄苏苏.二氢卟吩e6声敏纳米脂质体制备及体外抗肿瘤试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38. 张硕稳,李丹,贺静等.BRD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 附视频[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4.
39. 中南大学.CCNE1通过活化Akt信号抑制三阴性乳腺癌铁死亡的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23.
40. 1.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3.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普通外科4.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重楼皂苷通过p53/SLC7A11信号轴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2.
41. 张昊.MTHFD2对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功能和铁死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23.
42. 练旭冬.Prx Ⅰ介导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控MDA-MB-436细胞铁死亡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3.
43. 天津大学.联合给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21.
44. 闫莉.隐丹参酮通过铁死亡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21.
45. 魏刚,杨永净,刘博宇等.脱氧胞苷激酶调控电离辐射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 题录 附视频[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3.
46. 黄娟婵,唐敏,罗雪文等.伊曲康唑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诱导作用及其可能机制[J].广西医学,2024.
47. 徐梦辰.亚硒酸钠诱导人源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23.
48. 杨富婷.谷胱甘肽激活的线粒体靶向纳米系统用于提高声动力抗肿瘤效果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23.
49. Ping Huang, Xiaoqin Qian et al. “Metalloporphyrin-Encapsulated Biodegradable Nanosystems for Highly Effici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Sonodynamic Cancer Thera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7).
50. Xiaoqin Qian, Yuanyi Zheng et al. “Micro/Nanoparticle‐Augmented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Breaking the Depth Shallow of Photoactivation.” Advanced Materials(2016).
51. Fei Gong, Liang Cheng et al. “Ultrasmall Oxygen‐Deficient Bimetallic Oxide MnWOX Nanoparticles for Depletion of Endogenous GSH and Enhanced Sonodynamic Cancer Therapy.” Advanced Materials(2019).
52. Shuang Liang, Xiaoran Deng et al. “Intelligent Hollow Pt-CuS Janus Architecture for Synergistic Catalysis-Enhanced Son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Cancer Therapy..” Nano letters(2019).
53. Bicheng Li, Jie Gong et al. “Sonodynamic therapy reduces iron retention of hemorrhagic plaque.” Bioengineering &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0).
54.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声动力疗法介导肿瘤细胞死亡模式的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
55. Jiawei Zhu, Chenxi Wang et al. “PtMo-Au Metalloenzymes Regulat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or Enhanced Sonodynamic/Chemodynamic/Starvation Synergistic Therapy..” Small(2023).
56. Y. Ding, Yunchao Zhao et al. “Enhanced Sonodynamic Cancer Therapy through Iron-Doping and Oxygen-Vacancy Engineering of Piezoelectric Bismuth Tungstate Nanosheets..” Small(2023).
57. 刘全宏,王攀,李萌等.声化学激活血卟啉诱导艾氏腹水肿瘤细胞凋亡[J].动物学报,2003.
58. Xupeng Yang, Meng Zhao et al. “Nano-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 for Chemoimmun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by Immune Metabolism Reprogramming and Tumor Autophagy..” ACS nano(2022).
59. Lydia E. Petricca, Alexandra R Witter et al. “Targeting immunosuppression for enhanced focused ultrasound efficacy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22).
60. Deyssy Patrucco, J. Cutrin et al. “In Situ Insonation of Alkaline Buffer Containing Liposomes Leads to a Net Improvement of the Therapeutic Outcome in a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urine Model.”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2023).
61. Shinya Abe, H. Nagata et al. “Combination of ultrasound-based mechanical disruption of tumor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modifies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augments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ity.”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2022).
62. 上官晓燕.声敏-免疫纳米脂质体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D].大连理工大学,2021.
63. Eva Kúdelová, M. Smolár et al. “Genetic Heterogeneity,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mmunotherap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2).
64. Meng Zhao, Xupeng Yang et al. “Immune/Hypox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ion-Enhanced Photodynamic Treatment Realized by pH-Responsive Phase Transition-Targeting Nanobubbl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1).
65. N. Bush, P. Sontum et al. “Acoustic Cluster Therapy displays theranostic capability i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iposomal doxorubicin treatment of huma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mice.”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Ultrasonics Symposium (IUS)(2019).
66. A. Calcinotto, P. Filipazzi et al. “Modulation of microenvironment acidity reverses anergy in human and murine tumor-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s..” Cancer research(2012).
67. E. Rothschild, D. Banerjee. “Subverting Subversion: A Review on the Breast Cancer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Breast Cancer :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2015).
68. P. Schmid, S. Adams et al. “Atezolizumab and Nab‐Paclitaxel in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8).
69. E. Mittendorf, A. Philips et al. “PD-L1 Express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2014).
70. Karan Mediratta, Sara El-Sahli et al. “Current Progresses and Challenges of Immunotherap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ancers(2020).
71. Xuemei Xie, Jangsoon Lee et al. “Emerging drug targets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guided tour of the preclinical landscape.” 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Targets(2022).
72. D. Tavares, Victoria Chaves Ribeiro et al. “Immunotherapy using PD-1/PDL-1 inhibitors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ncology Reviews(2021).
73. M. García-Aranda, M. Redondo. “Immunotherapy: A Challenge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Cancers(2019).
74. Sushmitha Sriramulu, Shivani Thoidingjam et al. “Present and Future of Immuno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ancers(2024).
75. S. Chrétien, I. Zerdes et al. “Beyond PD-1/PD-L1 Inhibition: What the Future Holds for Breast Cancer Immunotherapy.” Cancers(2019).
76. Abdul S. Qadir, J. Guégan et al. “Tumor expressed CD95 causes suppression of anti-tumor activity of NK cells in a model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bioRxiv(2021).
77. 黄小莉,黄向红,王小燕等.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
国自然试听课来扫码申请!
本次国自然试听课全程录像,如需要回看录像的,请扫码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