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AI人工智能大模型,来预测疾病的靶基因或靶蛋白?请写一份详细方案总结
回答
为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预测疾病的靶基因或靶蛋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详细方案:
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数据来源:从公共数据库如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KEGG、Binding DB等收集基因表达数据、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数据和蛋白质结构数据[5][12][20]。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噪声和不一致的数据,确保数据质量[12]。
特征提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提取基因表达特征、蛋白质序列特征和药物分子结构特征[17][19]。
2. 模型选择与训练
深度学习模型:选择适合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图卷积神经网络(GCN)、Transformer模型或集成深度学习模型,用于处理药物分子图和蛋白质序列数据[13][16]。
集成学习:采用集成学习方法,结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1][12]。
模型训练: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集训练模型,通过交叉验证调整模型参数,优化模型性能[12][20]。
3. 预测与验证
预测靶基因或靶蛋白:利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特定疾病相关的靶基因或靶蛋白[5][14]。
实验验证:通过生物实验方法,如实时定量PCR (RT-PCR)、蛋白质印迹等,验证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5][14]。
性能评估:使用AUC、准确率、召回率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确保模型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12][20]。
4. 应用与优化
应用模型: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实际的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预测新的靶基因或靶蛋白,为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5][14]。
持续优化:根据实际应用中的反馈,不断优化模型,更新数据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12][20]。
结论
通过上述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预测疾病的靶基因或靶蛋白,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先进的算法,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如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KEGG、Binding DB等公共数据库中高效收集和处理基因表达数据、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数据和蛋白质结构数据?
要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KEGG、Binding DB等公共数据库中高效收集和处理基因表达数据、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数据和蛋白质结构数据,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访问和注册:首先,需要访问这些数据库的官方网站。对于GEO,可以通过http://www.ncbi.nlm.nih.gov/geo/ 访问[31][35][37]。对于KEGG,可以通过http://www.kegg.jp/ 或 http://www.genome.jp/kegg/ 访问[32][33][34]。这些数据库通常要求用户注册账户以下载数据或使用高级功能。
数据检索:
GEO:使用GEO的搜索工具,可以根据实验类型、样本类型、平台等条件检索数据。GEO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下载,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31][35][37]。
KEGG:KEGG提供了多种工具来检索和分析数据,如KEGG PATHWAY、BRITE和MODULE映射工具,以及自动注释服务器如BlastKOALA和GhostKOALA[32][33][34]。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基因的功能和它们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数据下载和格式转换:
下载所需的数据集。GEO和KEGG都提供了数据的直接下载选项。
格式转换: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软件将数据转换为适合进一步分析的格式。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和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例如,GEO提供了GEO2R工具,这是一个基于R的网络应用,帮助用户分析GEO数据[35]。
利用KEGG提供的计算工具进行序列比较、图形比较和路径计算[33]。
结果可视化和解释:
使用KEGG提供的Java图形工具或其他可视化软件来展示和解释数据结果。
分析结果应与已知的生物学知识相结合,以确保结果的生物学意义。
持续更新和维护:
定期检查数据库的更新,因为这些数据库会定期更新以包含最新的研究数据和分析工具。
关注数据库的新功能和改进,如KEGG的自动注释服务器和新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数据[32][34][36]。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Transformer模型在预测疾病靶基因或靶蛋白方面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Transformer模型在预测疾病靶基因或靶蛋白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的应用:
GCN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AMA-GCN模型通过自适应多层聚合机制的图卷积网络,能够自动选择合适的表型测量并计算节点间的边权重,从而提高自闭症谱系障碍和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42]。
在药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方面,GCN被用于提取药物和靶点的深层特征和丰富的语义信息,通过Graph Transformer和图卷积神经网络联合表征药物分子的全局结构和生化信息[43]。
GM-GCN模型利用基因-miRNA网络来识别癌症驱动基因,通过构建基因-miRNA网络并使用GCN学习基因特征表示,提高了癌症驱动基因预测的准确性[44]。
DrugGCN模型结合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基因表达数据,通过GCN检测对药物反应有贡献的基因子网络,显示出高预测准确性[46]。
MVGCN-iSL模型通过整合多种生物图特征和多组学数据,预测特定癌细胞的合成致死基因对,展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47]。
Transformer模型的应用:
Transformer模型最初是为机器翻译任务设计的,但其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架构已被成功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在药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中,Transformer模块被用来融合药物和靶点特征,以更准确地建模和学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43]。
GTN(图变换器网络)被用于编码异质网络,以识别胃癌相关基因。这种方法结合了疾病相似性网络和基因交互网络,显示出比传统方法更高的准确性[49]。
GCN和Transformer模型在疾病靶基因或靶蛋白预测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集中在提高预测准确性、处理复杂生物网络以及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能力上。
集成学习方法在提高疾病靶基因或靶蛋白预测准确性和鲁棒性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有哪些?
集成学习方法在提高疾病靶基因或靶蛋白预测准确性和鲁棒性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癌症和COVID-19疫苗设计:在疫苗设计领域,集成学习方法被用于预测多价癌症和COVID-19表位。例如,IntegralVac方法通过整合三种深度学习工具(DeepVacPred, MHCSeqNet, 和 HemoPI)来预测单价和多价表位,显著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51]。
miRNA靶基因预测:在生物信息学中,集成学习方法被用于提高miRNA靶基因预测的准确性。例如,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集成学习算法SVM-IUSW,通过欠采样技术和Ada Boost集成框架,有效解决了miRNA靶基因样本数据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分类识别准确率和泛化能力[52]。
疾病-基因关联预测:在疾病基因关联预测方面,多模态深度信念网络(dgMDL)通过整合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基因本体术语的潜在表示,预测疾病-基因关联,显示出比传统算法更高的AUC值,证明了集成学习在处理复杂系统中的有效性[53]。
癌症基因筛选及预后预测:在癌症研究中,集成机器学习算法被用于癌症基因筛选及预后预测。通过整合多个检测平台的数据,如mRNA测序平台和miRNA测序平台,集成学习算法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癌症相关基因集,从而促进癌症机制的探索和潜在药物靶标的识别[55]。
药物靶标预测:在药物研发领域,交互式多特征融合算法RCI结合堆叠集成学习(RCI-Stacking)模型被提出用于药物靶标相互作用(DTIs)预测。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冗余度和交互作用,更充分地利用蛋白质的多种特征信息,提高了药物靶标预测的精度[60]。
实时定量PCR (RT-PCR) 和蛋白质印迹等生物实验方法在验证人工智能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方面的效果如何?
实时定量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等生物实验方法在验证人工智能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方面的效果表现出色。这些生物实验方法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数据,这对于验证AI模型的预测结果至关重要。
实时定量PCR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技术,它能够在单一步骤中结合扩增和检测,直接检测PCR产物[66]。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基础研究、分子医学和生物技术,而且由于其高通量和高效信号检测的特点,已成为量化基因表达的强大工具[64]。此外,实时定量PCR的数据分析方法,如2(-ΔΔC(T))方法,为相对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提供了便利[61]。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技术,尽管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没有直接提到蛋白质印迹的应用,但它通常用于验证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果。蛋白质印迹可以提供关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直观证据,这对于验证AI模型预测的蛋白质表达变化尤为重要。
在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方面,有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来分析RT-PCR数据,以提高SARS-CoV-2检测的特异性[67]。这表明,通过结合生物实验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等生物实验方法在验证人工智能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预测疾病靶基因或靶蛋白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模型性能评估和持续优化?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预测疾病靶基因或靶蛋白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模型性能评估和持续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法:
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根据预测任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例如,在分类任务中,可以使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指标;在回归任务中,可以使用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决定系数(R²)等指标[77]。
使用交叉验证:为了确保模型的泛化能力,应使用交叉验证方法来评估模型性能。这可以通过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或者使用k折交叉验证来实现[79]。
特征选择和处理:特征选择是提高模型性能的关键步骤。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来减少特征维度,同时保留最重要的信息[75]。此外,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也是必要的步骤。
模型集成:通过集成多个模型来提高预测性能。例如,可以结合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神经网络(NN)等多种模型,以获得更稳定的预测结果[78]。
持续优化和迭代:模型的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用不同的特征组合或引入新的算法来不断改进模型性能。例如,XGBoost算法通过调整超参数可以显著提高分类准确性[80]。
解释模型预测:使用可解释性AI(XAI)技术来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例如,SHAP值可以帮助理解哪些特征对模型预测有重要影响[78]。
利用多组学数据:整合多组学数据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可解释性。例如,在药物响应预测中,通过整合转录组学、免疫组学和临床数据,可以发现关键的生物学标志物并提高模型的准确性[74]。
使用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在处理高维生物数据方面表现出色。例如,基于CNN和Transformer的混合模型在miRNA靶向基因预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性能[74]。
定期更新和验证:随着新数据的不断积累,定期更新和验证模型是必要的。这可以通过重新训练模型并使用新的测试数据集来评估其性能来实现[71]。
脑图
相关事件
事件名称 | 事件时间 | 事件概述 | 类型 |
基于预训练图神经网络的药物—标靶结合亲和力预测模型的研究 | 2021-11-26 | 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药物-标靶结合亲和力的方法,使用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以及图神经网络(GNN)进行特征提取。 | 科研进展 |
人工智能在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 2024-01-23 | 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预测中的应用过程、相关资源、应用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 科研进展 |
阿尔兹海默疾病分子靶标识别的研究 | 2022-03-01 | 通过基于监督学习特征选择算法和基于非监督学习影响最大化算法,识别出阿尔兹海默早期诊断的分子靶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候选分子靶标。 | 科研进展 |
相关组织
组织名称 | 概述 | 类型 |
KEGG数据库 | 一个包含药物、代谢物、生物过程等信息的数据库,用于生物信息学研究。 | 科学研究/数据库 |
Cytoscape | 一款网络分析软件,用于描述和可视化基因表达数据。 | 科技/生物信息学软件 |
参考文献
1. 谢倩倩,李订芳,章文.基于集成学习的离子通道药物靶点预测[J].计算机科学,2015.
2. 程爽.miRNA靶基因预测及其功能识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 S. Pawar, Tuck Onn Liew et al. “Common cancer biomarkers of breast and ovarian types identified throug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2020).
4. 唐跃威,刘治平.基于深度学习与多层次信息融合的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1.
5. 左志威,杨梦蝶,尚炳锃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硬皮病关键基因和免疫浸润机制及靶向中药预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4.
6. 左晓晗,卢朋,刘西等.基于靶标识别的心脑血管潜在致病基因预测[J].中国中药杂志,2012.
7. N. Sobhani, A. D’Angelo et al. “Future AI Will Most Likely Predict Antibody-Drug Conjugate Response in Oncology: A Review and Expert Opinion.” Cancers(2024).
8. 闫效莺.药物—靶蛋白作用关系与药物响应预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9.
9. 尚振伟,李晋,姜永帅等.基于SVM的药物靶点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
10. 李映红.基于药靶严格确证的可药性发现和药靶预测新型算法构建[D].重庆大学,2018.
11. 中国矿业大学.基于机器学习的疾病及药物相关非编码RNA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3.
12. 乔安杰.基于集成深度学习模型的化合物-靶蛋白绑定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21.
13. 樊吉雨.基于预训练图神经网络的药物—标靶结合亲和力预测模型[D].四川大学,2021.
14. 刘洋,曹赛雅,冯月娇等.应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结直肠癌“炎癌转化”过程的关键基因及防治中药预测[J].中草药,2023.
15. Fei Liu, Xiangkang Jiang et al. “A chronotherapeutics-applicable multi-target therapeutics based on AI: Example of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2022).
16. 石稳.基于多尺度图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模型的药物—靶标预测[D].广州大学,2024.
17. 杜征宇.基于深度学习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18. 云轶楠,刘诗梦,代琦等.人工智能在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预测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4.
19. 代艳芬.基于机器学习的药物靶蛋白预测[D].上海大学,2015.
20. 苑婕,王珍珍,宋丽娟等.基于监督学习算法的延胡索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的预测研究[J].海南医学,2020.
21. 杨朔,王洁,张梦婷等.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靶标相互作用预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
22. 翁雪婷,陈莹,林双等.hsa-miR-92a-3p靶基因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吉林医学,2022.
23. 姜旭阳.基于特征选择与影响最大化算法的阿尔兹海默疾病分子靶标识别[D].吉林大学,2022.
24. 宁葵.基于深度学习的癌症靶基因预测与分析系统1.0.广西大学;,2019.
25. 面向异构网络嵌入的miRNA靶基因预测算法研究.
26. 高浩田,李东喜,陈泽华等.基于交互式多特征融合算法的药物靶标预测 附视频[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4.
27. Anshul Sharma. “AI Powered Identification of Drug Targets and Pathway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A Review.” Nanomedicine & Nanotechnology Open Access(2023).
28. 方坚松,庞晓丛,杨然耀等.基于机器学习策略预测抗阿尔滋海默症的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9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2014.
29. 苑婕,王红旗,谢丽敏等.基于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红景天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潜在靶点[J].海南医学,2022.
30. T. Abdel-Fatah, G. Ball et al. “Abstract P1-08-19: Utili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for analysing multiplex genomic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ata to develop multimodality predictive system for personalised neoadjuvant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BC).” Cancer Research(2022).
31. Ron Edgar, M. Domrachev et al.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NCBI gene expression and hybridization array data repository.”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2).
32. M. Kanehisa, Yoko Sato et al. “KEGG as a reference resource for gene and protein annota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5).
33. M. Kanehisa, S. Goto. “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0).
34. M. Kanehisa, Miho Furumichi et al. “KEGG: new perspectives on genomes, pathways, diseases and drugs.”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6).
35. T. Barrett, S. E. Wilhite et al. “NCBI GEO: archive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data sets—update.”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2).
36. M. Kanehisa, S. Goto et al. “KEGG for integ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rge-scale molecular data sets.”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1).
37. T. Barrett, Tugba Onal Suzek et al. “NCBI GEO: mining millions of expression profiles—database and tools.”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4).
38. M. Kanehisa, S. Goto et al. “From genomics to chemical genomics: new developments in KEGG.”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5).
39. Kiyoko Aoki, M. Kanehisa. “Using the KEGG Database Resource.” Current Protocols in Bioinformatics(2005).
40. 李向真,刘子朋,李娟等.KEGG数据库的进展及其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J].药物生物技术,2012.
41. Ashish Vaswani, Noam M. Shazeer et al.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17).
42. Hao Chen, Fuzhen Zhuang et al. “AMA-GCN: Adaptive Multi-layer Aggregati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for Disease Prediction.”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21).
43. 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注意力感知和模态融合的药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4.
44. Wei Peng, Rongxing Wu et al. “MiRNA-gene network embedding for predicting cancer driver genes..” Briefings in functional genomics(2023).
45. Kanghao Shao, Zhongnan Zhang et al. “DTIGCCN: Prediction of drug-target interactions based on GCN and CNN.” 2020 IEEE 3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ol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CTAI)(2020).
46. Seon-Kyu Kim, S. Bae et 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for Drug Response Prediction Using Gene Expression Data.” Mathematics(2021).
47. Kunjie Fan, Shanwu Tang et al. “Multi-view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for cancer cell-specific synthetic lethality prediction.” Frontiers in Genetics(2023).
48. 邓海生,吴逸嘉,杨江海.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算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2.
49. Yan Chen, Xuan Sun et al. “Prediction of Gastric Cancer-Related Genes Based on the Graph Transformer Network.” Frontiers in Oncology(2022).
50. 金海峰,谭佳伟,刘铭.基于残差结构的图卷积网络的药物靶点亲和力预测[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3.
51. Sadhana Suri, S. Dakshanamurthy. “IntegralVac: A Machine Learning-Based Comprehensive Multivalent Epitope Vaccine Design Method.” Vaccines(2022).
52. 陈志茹.基于SVM集成学习的miRNA靶基因预测研究[D].燕山大学,2015.
53. Ping Luo, Yuan-Ya Li et al. “Enhancing the prediction of disease-gene associations with multimodal deep learning.” Bioinformatics(2019).
54. S. R. N. Kalhori, X. Zeng. “Improvement the Accuracy of Six Applie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through Integrated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Learning Approach.”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2014).
55. 梁羽,贺莉,谢凡凡等.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在癌症基因筛选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中国化学会第14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暨分子模拟国际论坛会议手册,2017.
56. Tianqi Chen, Carlos Guestrin. “XGBoost: A Scalable Tree Boosting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22nd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2016).
57. 尉双云.基于集成学习的基因选择与样本分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58. 朱迟迟.基于集成学习与个性化推荐的miRNA相关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59. Huahui Yi, Xiaofei Wang et al. “Unified Modeling Enhanced Multimodal Learning for Precision Neuro-Oncology.” ArXiv(2024).
60. 太原理工大学.基于交互式多特征融合算法的药物靶标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23.
61. K. Livak, Thomas D. Schmittgen. “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Delta Delta C(T)) Method..” Methods(2001).
62. S. Bustin.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of mRNA using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Journal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2000).
63. S. Bustin. “Quantification of mRNA using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T-PCR): trends and problems..” Journal of molecular endocrinology(2002).
64. L. Gutierrez, Mélanie Mauriat et al. “Towards a Systematic Validation of References in Real-Time RT-PCR.” The Plant Cell Online(2008).
65. M. Rajeevan, D. Ranamukhaarachchi et al. “Use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of cDNA array and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 technologies..” Methods(2001).
66. A. Giulietti, L. Overbergh et al. “An overview of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pplications to quantify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Methods(2001).
67. David J. Alouani, R. R. P. Rajapaksha et al. “Specificity of SARS-CoV-2 Real-Time PCR Improved by Deep Learning 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21).
68. H. Hamalainen, J. Tubman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for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T helper cell differentiation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1).
69. Thomas D. Schmittge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2002).
70. Reynaldo Villarreal-González, Antonio J. Acosta-Hoyos et al. “Anomaly Identification dur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cting SARS-CoV-2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ed from Simulated Data.” Molecules(2020).
71. Sadik Bhattarai, Hilal Tayara et al. “Advancing Peptide-Based Cancer Therapy with AI: In-Depth Analysis of State-of-the-Art AI Models..”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2024).
72. Fabian Pedregosa, G. Varoquaux et al. “Scikit-learn: Machine Learning in Python.” ArXiv(2011).
73. 张志豪,周吟玦,姜慧君等.人工智能药物发现研究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中国新药杂志,2022.
74. 黄子铭.基于AI的多组学数据分析方法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22.
75. 石林.基于在线工具和SVM的植物miRNA靶基因集成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76. Melánia Puskás, D. Drexler. “Tumor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therapy optimiz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2021).
77. Pradeep Yadav, C. P. Bhargava et al. “Breast Cancer Disease Prediction Using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 and 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Review(2024).
78. A. Prelaj, E. Galli et al. “Real-world data to build explainable trustwort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s for prediction of immunotherapy efficacy in NSCLC patients.” Frontiers in Oncology(2023).
79. W. Goh, Mohammad Neamul Kabir et al. “Ten quick tips for ensuring machine learning model validity.”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2024).
80. Accurate Liver Disease Prediction with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Advanced Technology(2019).
国自然试听课来扫码申请!
本次国自然试听课全程录像,如需要回看录像的,请扫码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