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立项支持,中国内燃机学会承担的氢燃料电池及氢发动机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3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研究员朱思鹏担任执行主席,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洋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科技大学李跃华以“燃料电池发动机参数化设计及性能评价国产平台开发”为题,从产业背景、数值建模、关键技术、应用评价等方面分析燃料电池国产化技术发展的路径。与会青年科学家就燃料电池仿真模型预测精度、宏观微观参数验证、冷却方案等提问交流。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王井山作题为《双碳背景下氢内燃机技术进展分享》的报告,从氢内燃机技术发展出发,深入分析氢内燃机关键技术、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等内容。与会青年科学家就喷油器稳定性、早燃、点火线圈、机油消耗、氢损失等问题进行交流。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熊仟围绕《氨氢燃料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主题,分析了氨氢燃料内燃机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高效燃烧相关的技术建议。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青年科学家就多元燃料掺烧、动力学机理、应用潜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还围绕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发展技术前沿及产业化挑战、氢燃料优劣势及在各领域的前景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合研究专长提出各自见解。期间,清华大学智能绿色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帅石金、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继凯对报告内容和学术观点进行了点评,并与青年科学家们就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会青年科学家一致认为,氢能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路径,氢燃料电池和氢发动机是氢能在动力领域应用的主要形式。工作环境与应用对象多样性对氢燃料电池和氢发动机提出更高性能需求,两种动力形式各有优缺点,但目前氢发动机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优势突出。他们建议高校与企业凝聚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源,从应用场景出发,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不断挖掘氢燃料电池和氢发动机的技术潜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装备创新体系,助力零碳动力长足发展。
会后,青年科学家们赴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对氢燃料电池及氢发动机最新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