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其人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缙,一字缙绅,号春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代初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其主要成就是担任《永乐大典》总编纂,编制了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重要文献。
图一,解缙坐像
解缙是天才式人物,四岁开口成诗,十九岁中解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二十岁中进士,同年向朱元璋进《大庖西封事》及《太平十策》。洪武二十四年因上书为李善长平反惹怒朱元璋,敕令其回乡历练十年。
建文元年回京,遭冷遇。永乐元年获重用,入内阁,任《永乐大典》总裁。明成祖朱棣极为欣赏解缙,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无解缙”之说。后因在立储问题上得罪朱棣次子朱高煦,遭忌恨、诬陷,被贬官至广西和交趾(1407-1410年)。永乐九年(1411年)被逮捕入狱,四年后遭迫害致死。
解缙在文学上成就甚高,其诗歌颇具唐风,多数流失,所传不多。解缙是明初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其影响力堪与“三宋二沈”(宋克、宋璲、宋广、沈度、沈粲)相比肩。
吴宽在《匏翁家藏集》中说,“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缙为首,下笔圆滑纯熟。”王世贞在《艺苑栀言》中记载,“解春雨才名噪一时,而书法亦称之,能使赵吴兴失价,百年后寥寥乃尔。”
吴宽和王世贞是明代中期重要官员、学者、书画理论家,二人对解缙的评价非常高,吴宽直接忽略被永乐帝称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将解缙列于能书者之首,王世贞则说解缙书法的出现使赵孟頫的书法失去了原有价值。二者的评价,还原了解缙书法在明初历史上的真实地位。
解缙善长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字体,尤擅草书。其楷书源自晋唐诸家并得家传。李应祯评价解缙楷书时说,“笔法精丽,深有晋人风致。”解缙存世作品中楷书和行书极少,以草书为主,因此其草书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博物馆藏解缙书法真迹
解缙的家乡——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藏有解缙杂书手卷,其中包括其论书帖、书札及与其族谱有关的各种资料,是研究解缙其人和其书法的重要资料。
图二,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藏解缙行书《论书帖》
在论书帖中,解缙阐述了其对于楷书的见解:“书莫难于楷法,而小楷尤难,吾少时极用工,至今未得其妙。近见唐人墨迹,乃皆略重想。其用笔亦甚高,通篇顾盼精神,是可为准则也。予此书颇慕之,而笔不如意。樵舍舟中书,墨是广信玉山周家制,颇坚细有黑光。”
通过此帖,我们了解到解缙的学书历程:早期着力于楷书,将唐楷作为研究对象后,得出用笔和章法(顾盼精神)同样重要的结论。最后一语,提到用墨问题,玉山周家所制之墨,细腻、坚硬、黝黑,光泽映人,墨色如漆。
图三,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藏解缙楷书
此杂书手卷中有一页以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纪年的楷书,此吉光片羽,为罕见的楷书墨迹之一,也是笔者视野范围内纪年最早的解缙墨迹。其时解缙30岁,正处于被洪武皇帝遣返回乡历练的后半期。
此书从唐楷中来,笔划工整,行笔沉着稳重,字体瘦长,与《永乐大典》所用书体极为相近。
图四,解缙跋苏轼《归去来兮辞》局部一
图五,解缙跋苏轼《归去来兮辞》局部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归去来兮辞》卷尾有解缙行书跋,书于永乐元年(1403年),彼时解缙被洪武皇帝雪藏八年,又遭建文帝冷遇三年后,刚刚作为永乐新贵被朝廷重用。此行书从唐楷中变化而来,字型瘦长,用笔沉着,出锋尖利,笔划转折处方圆并用,上下连带、排列整齐,英气逼人,从中可以窥见解缙其人才气之高、气度非凡以及彼时得新君重用后欲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图六,解缙《宋真宗赵恒殿试轶事》手卷
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真宗赵恒殿试轶事》卷是一件由行书向草书过渡的作品。此作无年款,有兰亭风致,行书为主,间杂草书符号,笔划转折处由方转圆,行笔厚重且气度不凡,纸张精良,墨色如漆,极具大将之风。
图七,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藏解缙行草书札
吉水县博物馆藏杂书卷中,另有一页创作于丁亥年(1407年)的信札。其书亦行亦草,圆笔为主,上下关联,左右顾盼,大小错落,已经具备了后期草书作品的雏形。
图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游七星岩诗》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四件解缙草书作品。
《游七星岩诗》手卷书于1408年,彼时解缙40岁,被永乐皇帝贬官为交趾布政司右参议。该卷以草书写成,掺杂大草笔法,笔划转折处圆笔为主,笔走龙蛇,婉转流丽,书写内容为其前一年贬职广西布政司右参议期间所创诗歌,是其成熟期草书代表作之一。
图九,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自书诗卷》局部之一
图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自书诗卷》局部之二
图十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自书诗卷》局部之三
图十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自书诗卷》局部之四
图十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自书诗卷》局部之五
图十四,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自书诗卷》局部之六
创作于1410年的自书诗卷,是其存世作品中最长书法手卷。书自作诗七首,以行书、草书、大草三体合成,行书字型方扁,草书字型圆润,大草逸出处如拂尘垂地,行笔迅疾,大小错落,左右呼应,纵横超逸,匠心独具,一气呵成,是其又一极具代表性作品。
解缙对此书甚是满意,在卷尾题识中,他说,“此余近日所作数诗,皆率尔而成,今又率尔书之。虽然未尝能弃古自为也,中间复笔、覆笔、返笔之妙,付有识者自辨之。”
如果说,《论书帖》是解缙学习楷书的心得体会,那么,《自书诗卷》尾跋中这段话就是其关于诗歌创作和草书创作的宣言之一。其内涵如下:其一,我作诗和写草书皆率性而为。其二,我的草书是有章可循的,全部得自古人。其三,善用复笔、覆笔、返笔是我的特长,特精妙,知音难求,你懂的。
“虽然未尝能弃古自为也”一语,表明解缙的得意之笔,实则是在古人基础上得来的,这表明了他对于法度的重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解缙对于传统笔法的尊重。那么,解缙草书的源头和规矩从何而来呢?主要来自唐人张旭和怀素。由以上视角观察,解缙绝非无视法度之人,笔者以为,市面上偶尔出现的那些为人诟病的“镇宅符”式纵荡无法的作品未必是其真迹。
解缙的学生曾棨曾评价他的书法时说,“(洪武)时中书舍人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解缙)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陆深评价说:“解公才名盖世,其翰墨奔放,而意向谨严。”根据以上两则记录,洪武朝享有书法盛名的詹孟举称赞解缙“书有法”,明代中期文学家陆深则说其书法“意向谨严”。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解缙的书法是讲究法度的,那些没有来源的乱书应当是后人臆造的。
图十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草书立轴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解缙草书立轴是博物馆系统中目前仅见的立轴作品真迹。此作笔划转折处以圆笔为主,出笔锋利,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离法度,与那些所谓“镇宅符”式草书立轴大相径庭。
辛卯年(1411年)秋八月,解缙创作此书时已被汉王朱高煦以“无人臣礼”的罪名诬陷入狱,此书或为自交趾返回南京就押途中或牢狱中所作。据《解缙年谱》记载,解缙在押期间曾经数度返乡探亲,可见明代政治犯被羁押后也有被人性化对待的一面。
与一年前的《自书诗卷》相比,此书仍具解书率真、流畅、痛快淋漓之风,却少了前者的厚重和自信,多了些仓促与不安的的成分。由此书出锋迅疾,行笔凌厉的风格看,其书曾受元代草书大家康里巎巎的影响。
图十六,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草书诗帖册局部一
图十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草书诗帖册局部之二
图十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草书诗帖册局部之三
图十九,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草书诗帖册局部之四
图二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草书诗帖册局部之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草书诗帖册》共十七开半,是解缙存世字数最多的作品之一。此作笔划转折处纯用圆笔,字型也趋圆,延续了《自书诗卷》中“复笔、覆笔、返笔”之法,但书写更加随意、率性,无刻意安排布局的迹象。此作所书内容皆唐人诗歌,无年款,末尾无题识,只署“缙绅“二字,根据书法风格判断,创作时间应在1411所作草书立轴之后。
解缙草书特征分析
第一,行草、小草、大草混合
行书与草书混合,小草书与大草书混合,或者三者混合,是解缙书法特点之一。吉水县博物馆藏解缙《行草书札》就是行书与草书混合的范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解缙《草书诗帖册》是小草书与大草书的混合体,而《自书诗卷》则是行书、小草、大草三体混合的佳作。
第二,圆笔、复笔、覆笔、返笔现象
一般来讲,圆笔是草书作品笔划转折处的基本用笔之法,张旭《古诗四首》、怀素《自叙帖》、赵佶《千字文》莫不如此,解缙书法越到晚年,圆的元素越多。笔者此处的“圆”有两层含义,其一指笔划转折处的圆笔,其二则指字的形状由方趋圆。
图二十一,《自书诗卷》中的圆笔现象
复笔,顾名思义是重复用笔之意。因为连带或者转折的需要,而出现复笔。这不是解缙的独家秘笈,古人也有此现象,只不过,解缙对此更加重视,笔法更过之。
图二十二,《自书诗卷》中的复笔与覆笔现象
覆笔是指复笔现象中粗笔覆盖细笔,长笔覆盖短笔的现象。
返笔则是为了实现前后笔和上下字之间的连贯而逆向出笔的情形。
图二十三,《草书诗帖册》中返笔现象
图二十四,《自书诗卷》中的返笔现象
第三,字体大小错落,字字顾盼生姿
大字如大珠,小字如小珠,大珠小珠大小相互掺杂,上下连贯,左右呼应,翻滚腾挪,姿态各异,前后掩映,顾盼生姿,这是解缙草书的整体面貌特征。
图二十五,《自书诗卷》中大小错落、前后掩映的现象
第四,连绵不绝一笔书
一笔书指的是一笔一字,一笔数字,乃至一笔一行的草书笔法。其创始者为张芝、大令,至唐代,“癫张狂素”继之,宋则有徽宗《千字文》,解缙为明初得古人真传者。
图二十六,《自书诗卷》中一笔书现象
第五,巨形字,鹤立鸡群,一字独立
在成百上千的大小字符中,突然有一巨形字符矗立其间,或圆润敦厚似佛祖打坐,或修长飘逸如仙家站立,一字独占数字甚至数行空间。
图二十七,《自书诗卷》中的巨形字现象
图二十八,《草书诗帖册》(左一左二)和《游七星岩诗》(右一)中的巨形字现象
解缙书法特点总结
书体 | 源头 | 特点 | 馆藏作品归类 |
楷书 | 晋楷 唐楷 | 厚重 字体瘦长 | 吉水博物馆藏杂书卷 |
行书 | 晋楷 唐楷 | 圆笔或方笔 上下呼应 顾盼生姿 | 吉水县博物馆藏《论书帖》 台北故宫藏跋《归去来兮辞》 上博藏《赵恒轶事》 |
草书 | 张旭 怀素 康里 巎巎 | A:行草、小草、大草混合 B:圆笔、复笔、覆笔、返笔相间 C:字体大小错落 D:字字相互呼应 E:连绵不绝一笔书 F:巨形字,一字一行或数行 G:用笔精妙 H:行笔迅疾 J: 墨色如漆 | 吉水博物馆藏草书信札 北京故宫藏《游七星岩诗》 北京故宫藏《自书诗卷》 北京故宫藏草书立轴 北京故宫藏草书诗帖册 |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解缙年谱》,郑梅 2018年6月2日南昌大学硕士论文
王公望,旅美华侨,文化热爱者,书画鉴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