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Mintina
2024年/2025年冬季的安娜普尔纳I峰
照片提供:Sarah Abdovaiss
大量因素可能导致八千米级别山峰探险活动无法取得成功,其中包括缺氧,厚重积雪,雪崩,患病,事故和恶劣天气。2024年/2025年冬季,全部四次探险活动,分别是珠穆朗玛峰,安娜普尔纳I峰,马纳斯鲁峰和马卡鲁峰的尝试都未能到达顶峰。
2024年/2025年,安娜普尔纳I峰冬季攀登期间的山壁状况
照片提供:视频截图
四支团队中三支因疾风而放弃。另外一人,在珠穆朗玛峰西脊开展独立尝试的Jost Kobusch在2025年1月7日中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里氏6.8级的地震后决定下撤,就此离开。需要说明的是,Kobusch已经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成功到达山峰西脊海拔7,500米处。
2024年12月27日,Jost Kobusch身处珠穆朗玛峰西肩
照片提供:Jost Kobusch/facebook.com账户
查看安娜普尔纳I峰,马纳斯鲁峰和马卡鲁峰此前的冬季探险尝试,狂风一直是最为常见的问题。
安娜普尔纳I峰
天气状况相当糟糕的安娜普尔纳群峰
照片提供:getyourguide.co.uk
根据喜马拉雅数据网站,猛烈的疾风导致安娜普尔纳I峰23次冬季探险活动中七次被迫终止。这些团队分别从海拔5,600米至7,300米区域折返。
2024年/2025年冬季的安娜普尔纳I峰
照片提供:Sarah Abdovaiss
Naoe Sakashita带领的一支日本探险团队在1980年/1981年沿山峰北壁开展尝试。人们从6,700米高度下撤。
1983年,领队Tadao Sugimoto组织的四人探险活动同样尝试了山峰北壁,但在6,900米处放弃。
2024年冬季的安娜普尔纳I峰,照片前端是一条冰裂缝,后面是Great Couloir区域
照片提供:Moeses Fiamoncini
一年后,1984年12月,同样在山峰北壁,Bernard Muller的法国探险队伍因为狂风和冰塔崩塌从海拔6,000米处折返。
1985年/1986年,一支Boyan Atanassov担任领队,规模庞大的16人比利时探险队伍面临严重降雪,低温和狂风从山峰南壁波兰线路7,300米高度下撤。
波兰团队在冬季尝试安娜普尔纳I峰
照片提供:Jerzy Kukuczka archive
韩国人Jang Bong-Wan的1989年/1990年14人北壁探险活动在7,300米处终止。
2015年,Tore Sunde-Rasmussen带领的挪威-爱尔兰团队从5,600米高度折返。同年冬季,Fredrik Strang的瑞士队伍从海拔约6,400米处返回。
在冬季成功登顶安娜普尔纳I峰
Artur Hajzer在冬季尝试安娜普尔纳I峰
照片提供:Jerzy Kukuczka Archive
23次安娜普尔纳I峰冬季探险活动仅有两次取得成功。
1987年2月3日,Jerzy Kukuczka和Artur Hajzer进行了山峰的首次冬季攀登。二人沿山峰北壁到达顶峰,期间没有借助辅助氧气。
Krzysztof Wielicki,左侧和Artur Hajzer
照片提供:Jerzy Kukuczka Archive
1987年2月1日,Kukuczka和Hajzer在极其糟糕的能见度情况下,攀爬如同玻璃般坚硬的冰面到达海拔7,400米的5号营地。2月2日,山壁出现40厘米全新积雪,两位登山者留在2号营地。
Jerzy Kukuczka登顶安娜普尔纳I峰
照片版权:Jerzy Kukuczka Archive
Artur Hajzer身处安娜普尔那峰顶端
照片版权:Jerzy Kukuczka Archive
翌日,他们开始冲顶尝试,在顶峰下部50厘米的全新积雪中挣扎前行。Hazjer和Kukuczka最终于2月3日下午四时站在顶峰。
1987年冬季,从安娜普尔纳I峰南壁的微型岩石带眺望安娜普尔纳南峰
照片提供:K. Yagihara
山峰的第二次冬季攀爬是在当年12月。Noboru Yamada,Toshiyuki Kobayashi,Yasuhira Saito和Teruo Saegusa从山峰南壁登顶,同样没有利用辅助氧气。但遗憾的是,Kobayashi和Saito在下撤期间滑坠遇难。
马纳斯鲁峰
从左至右,尼玛仁吉夏尔巴,Simone Moro和Oswald Pereira身处马纳斯鲁峰大本营
照片提供:尼玛仁吉夏尔巴
2025年1月17日,Simone Moro,尼玛仁吉夏尔巴和Oswald Rodrigo Pereira 在到达马纳斯鲁峰大本营仅一周后便决定取消自己的探险活动。因为糟糕的天气状况,他们决定不再尝试攀登。天气预报显示持续两周时间里,风速高达150公里/小时。队伍就此选择返家,而非等待至2月,直至天气状况有所好转。
在马纳斯鲁峰24次冬季探索旅行期间,同样有七次因为肆虐的疾风戛然而止。除去狂风,其他导致探险队伍无法取得成功的因素还包括过于厚重的积雪,及雪崩危险。
这些无功而返的队伍从山峰海拔6,400米至7,500米之间返回。
2024年11月的马纳斯鲁峰
照片提供:Simone Moro
马纳斯鲁峰成功的冬季攀登
Ryszard Gajewski身处马纳斯鲁峰
照片版权:Ryszard Gajewski Archive
马纳斯鲁峰的冬季首攀是在1984年1月12日,当时,Maciej Berbeka和Ryszard Gajewski面对肆虐的南风沿山峰南壁到达顶端。这也是山峰首次不使用辅助氧气的冬季攀登。这支团队的领队是Lech Korniszewski。
登山者从海拔7,750米的4号营地开始冲顶尝试时,气温为-33°C摄氏度,因为恐怖的疾风,二人被迫频繁停下脚步。山壁的风速不时达到150-170公里/小时。
疾风导致其他成员无法去往3号营地之上区域。波兰的登山者有时不得不平躺在陡坡周围,躲避狂风侵袭。
Maciej Berbeka身处马纳斯鲁峰顶峰
照片版权:Ryszard Gajewski Archive
1985年,日本攀登者Noboru Yamada和Yasuhira Saito同样在狂风中到达顶峰。
Noboru Yamada进行马纳斯鲁峰的第二次冬季攀爬
照片提供:Noboru Yamada Archive
“疾风如此猛烈,我们来到顶峰山脊,只得结组,从而避免被狂风吹起,”Yamada说到。
1995年,1998年和2023年,登山者也在冬季登顶马纳斯鲁峰。
2023年1月6日,现在已经离世的腾吉夏尔巴身处马纳斯鲁峰顶端
照片提供:Alex Txikon
马卡鲁峰
从左至右,帕腾巴夏尔巴,萨努夏尔巴,普巴欧珠夏尔巴,下端,来自伊朗的Abolfazl Gozali
照片提供:Makalu Adventure团队
这个冬季,来自伊朗的Abolfazl Gozali和他的夏尔巴团队进行了一次山峰冬季商业探险活动,最终从山峰约7,900米高度折返,显然狂风令人们根本无法进一步取得进展。
在八千米级别山峰之中,马卡鲁峰是最为多风的一座。14次冬季探险活动之中,12次因为狂风最终中途折返。
1980年/1981年冬季,一支瑞士-意大利探险团队,在领队Renato Casarotto沿山峰东南脊开展尝试,期间没有借助辅助氧气。狂风,寒冷和积雪迫使他们从约7,350米处下撤。
马卡鲁峰西肩
照片提供:Sebastian Alvaro
因为在阿尔卑斯山脉独自,大胆冬季攀爬而闻名的法国登山者Ivano Ghirardini在1981年/1982年冬季来到马卡鲁峰。他采用阿尔卑斯风格来到西北山脊海拔6,900米区域,并沿山峰西肩到达7,000米高度。这是马卡鲁峰首次独立冬季尝试,不过因为猛烈的寒风没有继续。这是山峰首次冬季独立尝试。
2000年,1980年珠穆朗玛峰冬季首攀者Krzysztof Wielicki担任领队的一支11人波兰探险队伍面对糟糕的风况从7,000处返回。由于如同喷气式飞机的响声,他们甚至无法在山峰入睡休息。人们首先攀爬至海拔5,800米处,随后在南肩-南坳路线到达海拔6,400米。紧接着,登山者去往山峰西北壁,来到7,100米高度。
2007年,Romano Benet的队伍在马卡鲁拉山口-西北山脊线路开展尝试。因为狂风导致大本营损坏,食物和装备丢失,他们在7,000米处决定退出。
马卡鲁峰
照片提供:Klub Wysokogorski Warszawa俱乐部
同年冬季,Denis Urubko与另外三名哈萨克斯坦同伴来到同一条线路,没有利用辅助氧气。2008年2月1日,攀爬者到达海拔7,400米的马卡鲁拉山口,风速逐渐增强。
尽管如此,人们继续前行,在山脊下端约50米处进行“坐式露天宿营”。第二日,他们出发横跨一处近乎水平的横沟,但这里几乎无法躲避狂风。最终,登山者无法坚持,从7,480米高度折返。
马卡鲁峰冬季部分失败的尝试绝对是因为艰险的风况。
Simone Moro,左侧和Denis Urubko在马卡鲁峰首次冬季攀登期间
照片提供:Simone Moro/Denis Urubko
马卡鲁峰的唯一一次成功冬季攀登
Denis Urubko站在马卡鲁峰顶端
照片版权:Denis Urubko Archive
马卡鲁峰仅有的一次冬季攀爬是在2009年2月8日。当时,Denis Urubko和Simone Moro没有使用辅助氧气,从马卡鲁拉山口-西北山脊路线登顶山峰。
Simone Moro身处马卡鲁峰顶部
照片版权:Simone Moro Archive
“我们非常幸运,也相当勇敢,”Moro说到。这位意大利登山者解释到,最后一日,他们一同结组,行进过程汇总,一人总是在为另外一人进行保护。风速到达90-100公里/小时。登顶之后,Urubko和Moro安全下撤回到大本营,Moro的一只脚略微冻伤。
这也是山峰首次不借助辅助氧气的冬季攀登。
信息来源:Kris Annapurna,Dream Wonderlust,Mintina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