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闭关锁国”概念还能不能用?
文化
2022-09-03 00:42
加拿大
敬请关注 海外传真
在《历史研究》最近发表的文章中, 作者对“闭关锁国”概念追根溯源一番后,指出这个概念并非传统中文固有,而是近代中日文化的一种嫁接词,反映的是西方话语的霸权。其背后之意是,“闭关锁国”完全是西洋强加给中国人的一种概念,我们不能用别人的指责来定位自己。
其实,熟悉“新左派”学者的人都知道,早在十几年前,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美国华人学者刘禾,就把“闭关锁国”溯源至西方话语了。而且,她讲的比历史研究这篇文章更直接,历史研究的文章还承认“闭关锁国”概念是由中国学者定型的,刘禾则直接称它是一个西方文化概念,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西方霸权的话语产物。
刘禾在她的专著《帝国的政治话语》及相关访谈中,都曾提到“闭关自守”是西洋编织出来的谎言,是近代西洋列强为了打开大清市场而强加给中国的一种文化定位。更重要的是,刘禾由此出发,推论说乾隆闭关自守并非愚昧自大,而是一种基于国际战略的理性考量。不如此,便无法防御英国的情报渗透和殖民侵略。
这样一来,“闭关自守”或者“闭关锁国”概念的内涵被完全改写,既被用来抨击西洋文化霸权,又被用来说明清政府的战略理性。
很多不明所以的年轻人,或者追求时髦的年轻人,被刘禾的阐释折服,纷纷抛弃中国史学界的明清“闭关锁国”说,转而强调其背后的文化霸权,同时论证明清政府的战略眼光。
刘禾说得对不对?一部分是对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和英国实际上都互相贬斥,中国称西洋为“夷”,英国呼中国为“野蛮人”,半斤对八两。那时候的英国人,确实把中国描述为一个闭关自守、尚未开化的国家。在他们眼里,清政府的外交政策,说的好听点是“闭关自守”,说的不好听点,就是违反国际法的未开化之举。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禾的解释确实有意义,她让我们对近代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更宽阔的视野,一个具有跨语际意义的国际视野。
但是,刘禾及其追随者说“闭关锁国”完全是一个西洋文化霸权概念,不能用来指称明清外交政策,合理不合理?至少在我看来,不合理。
刘禾的阐释,实际上援引的是几十年来西方兴起的话语权力理论。这种理论将现实归结为话语权力,然后再从话语逻辑角度去分析,形成一个逻辑上的闭环,很难被纯搞历史研究的人攻破。搞历史研究的人都攻不破,对历史事实缺乏把握的人,自然更无能为力,只有折服的份。
刘禾及其追随者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他们走向了自身理论的反面。根据他们依据的理论,话语概念都是一种形式或工具,背后的那个控制主体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换言之,“铁打的话语主体,流水的话语概念”,话语概念是随着主体流动的,不是固定的。
可是,到了“闭关锁国”问题上,她们(他)就放弃了这个原则,将“闭关锁国”或者“闭关自守”当成了西洋文化霸权的特定产物,而忘记了话语概念不过是一种媒介,一种语言工具,不同的主体使用它时,实际上都赋予了其不同的含义。
具体到“闭关锁国”上,这个概念可能是从西洋文化霸权演变来的,也可能是晚清知识分子引介的日本译语,但是这都与1979年以来的“闭关锁国”概念没有必然关系。1979年以来的“闭关锁国”概念,实际上是中国史学界的一种重新改造,一种为了自身需求而赋予了特定内涵的特定概念,已经与它的本意拉开了距离。中国史学界使用它时,更侧重强调明清政府对世界大势的无知和对国家治理的私心。
这种概念内涵的改变,是不是合理呢?其实,一种话语概念内涵的改变,无所谓合理不合理。自古以来,古今中外,话语概念始终处于不断的流动中,适应了社会需求的,成了流行语和固定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自然淘汰。就像文言文中的“经济”一词,本来是指经世济民,近代被改造为表示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完全改变了本来面目,你说怎么个讲理法?没法讲理。语言就是个媒介,随着社会需要被赋予不同面目。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闭关锁国”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都不影响我们用它来概括明清外交政策。我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唯一需要反思的,是用它来概括明清外交政策时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流动的,不同的使用主体会赋予它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那么,中国史学界使用这个概念时,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比如,当我们说明清闭关锁国时,是仅仅说明清政府,还是也包含了民间社会?是一直闭关还是间歇性闭关?是全部封闭,是大部分封闭?是不允许国人出境,还是禁止外商进入?只有详细界定清楚了“闭关锁国”概念,才谈得上研究推进。
否则,争来争去,都是一地鸡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DUzMDkxMA==&mid=2247487398&idx=1&sn=9bb0c9e17331627188a9f7430474cd0e
碧云天历史学堂
将普通人看不懂、不愿意看的学术研究,转化为普通人关心的鲜活历史,带着大家洞察族群荣辱和国家兴衰,做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明白人。
最新文章
【中国简史33】周人翦商三部曲:从联羌奠基到牧野之战
【中国简史32】小邦周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中国简史31】山西还是陕西?先周文化的起源
【中国简史30】在西部三大军事集团夹缝中求生的周人先祖
【中国简史29】多数人搞不清羌人与西戎是怎么回事
【中国简史28】比殷商还令人头疼的周王室父系来源
【中国简史27】青铜酒器喝出来的三代礼乐文明
【中国简史26】本土还是外来:一文说清中国青铜器起源之迷
【中简史25】商汤灭夏后,夏王室成员的三大去向
【中国简史24】夏商周其实是并列的三大族群
【中国简史23】从考古学看“禹画九州”传说的真实含义
【中国简史22】夏朝周边地区的敌人与陌生人
【中国简史21】真正的宗教革命:殷商王室以先公先王取代了上帝
【中国简史20】他是商代冷血人祭集大成者,却也是甲骨文字的开创者
【中国简史19】都说殷人尚鬼,他们崇尚的是什么鬼?
【中国简史18】殷商的冷血羌祭与羌人的绝地反击
【中国简史17】殷商先祖从东北千里南下中原的崛起之路
【中国简史16】殷墟家族墓地中的高加索人种
【中国简史15】殷商王室的起源地和人种问题
【中国简史14】劝君少饮一杯酒,莫把羌族当羌人
【中国简史13】夏朝来自川西北还是大西北
【中国简史12】没有外星人:揭秘三星堆文化的神秘来源
【中国简史11】让证据说话:古蜀文明是否有可能是华夏文明源头?
【中国简史10】巅峰对决:五帝时代中国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大比拼
印度来客:盘古大帝为何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中国简史8】生殖崇拜:跟着神话学和考古学去寻找女娲原型
伏羲何在:来自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新解释
【中国简史6】还炎帝一个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学真相
【中国简史5】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学视野中的黄帝部落
【中国简史4】大变局!4000多年前中国史前文明的北升南降
【中国简史3】5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可不是什么“南蛮”
【中国简史2】史前中国境内各大族群的迁徙和定型
【中国简史1】分子人类学揭秘中国境内现代人类神秘来源
越看书,越觉得盘古大帝来自印度咋办?
“闭关锁国”概念还能不能用?
“闭关锁国”还是“自主限关”,都不是问题关键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