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丨浙江瓯江实验室刘明刚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和研究助理

学术   2024-11-14 18:05   海南  

浙江瓯江实验室刘明刚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和研究助理

一、课题组简介
刘明刚,瓯江实验室研究员,独立PI。首都医科大学疼痛医学博士,日本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2014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2023年加入瓯江实验室。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感觉运动分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疼痛转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疼痛和瘙痒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致力于运用神经科学领域多层次的前沿技术手段,深入解析痛觉和痒觉信息编码、加工和调控的高位中枢神经机制以及慢性痛或慢性痒及其共病的病理机制。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在《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Journal of Neuroscience》、《Progress in Neurobi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1项。获上海市教委青年东方学者称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和长三角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以第三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Cell Rep、J Physiol、Mol Pain、Neurosci Bull等多个杂志审稿人。
课题组聚焦痛觉和痒觉的神经生物学,围绕疼痛和瘙痒的高位中枢神经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致力于运用神经科学领域多层次的前沿技术手段,在分子、细胞、突触、环路和行为等多个层面深入解析痛觉和痒觉信息处理、编码和调控的神经元、突触和环路机制以及慢性痛/痒及其共病的发病机制。此外,课题组另一个研究兴趣在于系统研究以共情为代表的高级认知功能的产生、发展、调控及其异常的神经机制,开发针对共情障碍的治疗新策略。具体包括:
(1)躯体感觉及其异常的神经机制和干预策略;
(2)感觉与情绪、记忆等相互作用的神经机制;
(3)共情行为的产生调控及其异常的神经机制。
二、岗位需求及应聘条件
招聘岗位:
(一)博士后(2名)
任职要求:
1) 应聘者具有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或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 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具备较好的合作沟通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国际SCI期刊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4)有膜片钳电生理、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光纤记录、光遗传学、miniscope单细胞钙成像、单细胞测序等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岗位待遇
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博士后两年总薪酬≥90万。出站留温州工作,享受购房优惠。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五险一金等福利。同时提供人才公寓、职工食堂、工会福利等,解决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或入托问题。申请人入职后,为申请人量身定制未来发展方向和计划,全力支持申请人的未来发展。
(二)实习本科生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
要求与待遇:
1)神经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或在读博士研究生;
2)对脑科学基础研究有浓厚兴趣;
3)为人积极乐观,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有神经科学领域基础实验操作经验者优先。
5) 全力支持学业发展,发放必要的生活补贴。
(三)科研助理(1名)
任职要求:
1) 已获得生物学、基础医学或相关学科学士以上学位;
2) 身体健康,为人踏实乐观积极,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协助PI完成实验室日常管理事务和基本实验工作;
3)具有以下任一专长或经验:
  • 膜片钳电生理记录;
  • 行为学分析、环路示踪;
  • 小鼠脑立体定位手术;
  • 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
  • 光纤记录/miniscope成像;
  • 生物信息学、单细胞组学分析。
岗位待遇
税前年薪12-18万元;五险一金齐全,另有每月餐补、人才公寓、工会福利等发放。根据工作业绩,给予较为可观的科研绩效奖励。
三、应聘须知
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包括照片、学习和工作经历、学历学位、主要学术成果等)以及其他能证明本人能力的相关材料发送至lmg11302000@126.com,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姓名”。申请材料予以保密,收到材料并初审后,课题组会联系申请人面试相关事宜。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符合岗位要求者均可报名。本招聘广告长期有效。
课题组依托的科研平台简介:
瓯江实验室是由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温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科技厅主办的浙江省实验室。实验室锚定“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建设目标,5年投入68亿元,总规划用地600亩。实验室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汇聚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和青年英才,重点围绕组织器官再生与重塑、眼疾病与视觉功能康复、脑疾病与认知功能康复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着力突破相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重大科学问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人类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目前,实验室已成熟搭建开展脑科学基础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

iNature学术领域第一,有100万学者关注,专注于生物及医学领域。欢迎各位老师联系iNature主编,免费发布招聘信息/投稿。可以发送邮件iNature2020@163.com或者是加主编微信(13701829856)或者是长按/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沟通iNature主编。添加微信,需注明详细备注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