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习要点之1:10以内数的认识

百科   2024-11-24 06:02   山东  

1.现状与问题

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儿童在进入一年级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大多流于“口头”。也就是说,儿童会像唱歌一般说出“123”等数,但他们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这些数的概念。或者说,儿童在学前期认识的数,和每个人的名字一样,是类似词语的一种符号,虽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其内涵,甚至连一一对应地数数都做不到。

因此,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应注重对数概念的教学。

2.如何深度学习

数学不简单,主要体现在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上。数学的抽象,首先表现为数的抽象。因此,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数是在数数过程中产生的、能表达物体的一般属性这一点就很重要。

1)理解数的一般性(抽象性)

比如“15的认识”。人教版教材是这样设计的(教材图略)。从教材设计可以看出,对每个数的认识都需要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一般再到抽象的过程。

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先“数一数”,学会按物数数,即一个一个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然后再“说一说”:2只鹅、2把椅子,都是“2个”;最后再“做一做”:用圆圈代替物体,涂出2个圆圈来。这样无论是鹅还是椅子或者铅笔等其他物体,只要数量是2个,都可以用2个圆圈来表示,这是第一步抽象:剥离了事物的具体属性,只关注其个数,抽象成了具有一般性的图示。

第二步抽象是由直观图示抽象成数学符号,即2个物体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反过来说,“2”可以表示2个物体。这里可进一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能用“2”来表示?通过举例体会“2”表示物体的多样性及其一般性。

这是认识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即:“几”就表示一共有几个。在了解了数的基数含义后,可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数的序数含义,通过排队等现象,体会“几”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2)体会数是一个个累加出来的

在数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个累加出来的。这一点学生有着丰富的经验,因为自然数都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人教版教材专门设计了“拨一拨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拨动计数器上珠子,体会到不断“+1”的过程,进而体会到数的序列性。不仅可以在拨珠子的过程中体会,在摆小棒、摆正方体学具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通过一个一个累加、不断得到新数的过程。借助尺子上的数也能认识到数的序列,不过比动作表征抽象了些。

体会数是一个一个累加出来的,是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也为后面数的运算埋下了伏笔。

3)在“分与合”的过程中学会有序的数学方法

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够强化学生对数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做准备。对于简单数的分与合,儿童凭借直观经验可能会找到所有分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多半不能做到“有序”地分,缺乏对有序这种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认识。个人认为,这是教学数的分与合时的重点。

人教版教材在教学5的分与合时,重点突出了有序分的思想。借用摆小棒或小花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先分出1个,知道5可以分成14,再继续在左边分出2个、3个、4个,这样按一定顺序去分,能清楚地找到所有结果。为了进一步简化分的过程,学习610的分与合时,除了让学生体会有序分的方法,还加入了“成对表示”结果的方法,体现了对分的结果的进一步优化,和结构化的思想。

运用有序分的方法和成对表示的结构化思想,不仅能很快找到所有结果,还能做到表达上的最简与优化。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常用到,比如归纳乘法口诀、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等等。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要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掌握方法和路径,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做好准备。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