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炎症性肠病(IBD)

学术   教育   2024-07-31 21:02   福建  
徐琦老师“内科学知识点”专题
考研人,今天你努力了吗?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鉴别是考试的重点!

溃疡性结肠炎(UC)

克罗恩病(CD)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直肠、乙状结肠

回肠末段

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节段性分布

局限于黏膜、黏膜下层

【很少深入肌层,

所以穿孔、瘘管、腹腔脓肿、

肠腔狭窄(中心性)少见】

肠壁全层

【可累及整个消化道,

瘘管形成多见、穿孔少见、

肠腔狭窄(偏心性)多见

浅溃疡

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颗粒状、脆性增加

纵行溃疡

黏膜鹅卵石样外观

病变间的黏膜正常

典型病理:隐窝脓肿

裂隙状溃疡

非干酪性肉芽肿

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

黏液脓血便多见

黏液脓血便少见

腹泻

腹痛:左下腹、下腹痛

里急后重

腹泻

腹痛:右下腹或脐周

腹部包块

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应考虑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瘘管形成(溃结无)

黏液脓血便少见(溃结多见)

//

溃疡性结肠炎

肠外表现

病情控制后可缓解

  • 外周关节炎

  • 结节性红斑

  • 坏疽性脓皮病

  • 巩膜外层炎

  • 前葡萄膜炎

  • 口腔复发性溃疡

病情控制后不缓解

  • 骶髂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粉样变性

  •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临床分型

  • 初发型

  • 慢性复发型(最常见)

  • 慢性持续型

  • 急性爆发型(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疾病分期

  • 轻度——排便<4次/日

  • 中度

  • 重度——腹泻≥6次/日

(T>37.8℃,P>90次/分,Hb<75%正常值,ESR>30mm/h)

解题时,病情轻重判断主要根据腹泻次数(病情轻重指导后续治疗用药)

重要鉴别

肠伤寒

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长径与肠轴平行

肠结核

溃疡呈横带状长径与肠轴垂直

细菌性痢疾

地图状溃疡(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浅溃疡)

克罗恩病

纵行裂隙状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浅表性溃疡、颗粒状

胃癌

火山口状溃疡


脓血便

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细菌性痢疾

不伴脓血便

肠结核、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


真题链接

2009N67A 下列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中,随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以缓解或恢复的是

A.淀粉样变性      B.强直性脊柱炎

C.外周关节炎      D.骶髂关节炎


【答案解析】溃疡性结肠炎(UC)有多种肠外表现,有些肠外表现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以缓解或恢复,包括:外周关节炎(C对)、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有些肠外表现病情变化与UC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淀粉样变性(A错)、强直性脊柱炎(B错)、骶髂关节炎(D错)等。

2020N52A 男性,30岁。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1年余,加重3天。既往体健。查体 : T36.7°C, 轻度贫血貌,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明显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6~8次/分。粪便培养未见病原菌,广谱抗菌药物治疗1周无效。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易激综合征          B.溃疡性结肠炎

C.慢性细菌性痢疾      D.克罗恩病


【答案解析】中年男性患者,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UC典型症状),体温不高,伴有轻度贫血貌(UC全身表现)、左下腹疼痛,无肌紧张,反跳痛(UC可有体征),粪便细菌培养阴性,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排除细菌感染),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既往史最可能的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B对)。

肠易激综合征(A错)粪便可有黏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克罗恩病(D错)脓血便无或少见,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内镜检查和活检有助于鉴别。

慢性细菌性痢疾(C错)属于感染性肠炎,粪便致病菌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2007N82A 男性,30岁,腹痛、腹泻、间断低热3年,结肠镜见回肠末段病变呈跳跃性,见纵行溃疡,溃疡周围黏膜呈鹅卵石样。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溃疡型肠结核

C.肠伤寒                   D.克罗恩病


【答案解析】青年男性患者,慢性腹痛、腹泻、间断低热,结肠镜见回肠末端病变呈跳跃性,见纵行溃疡,溃疡周围黏膜呈鹅卵石样,可以得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克罗恩病(D对)。

溃疡性结肠炎(A错)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结肠镜检为多发性浅溃疡,而非纵行溃疡。

溃疡型肠结核(B错)好发于回盲部,溃疡沿淋巴管走行方向分布,因此溃疡呈横形而非纵行。

肠伤寒(C错)虽然好发于回肠末端,且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与本例不符。

需注意克罗恩病在结肠镜下观察病变呈跳跃性,节段性,而非跳跃征,肠结核钡剂灌肠X线呈跳跃征。

2009N99A 患者,女,45岁。反复发作脓血便10余年,此期间有时伴有膝关节疼痛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X线钡剂检查见乙状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变细

①最可能的诊断

A.溃疡性结肠炎        B.克罗恩病

C.肠结核                  D.慢性细菌性痢疾

②该病腹痛的特点

A.腹痛-进食-缓解

B.腹痛-进食-加痛

C. 腹痛-便意-便后缓解 

D.腹痛- 便意- 便后无变化


【答案解析】

①中年女性患者,反复脓血便(绝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黏液脓血便)10余年,伴有膝关节疼痛病史(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肠外表现),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X线钡剂检查见乙状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变细(溃疡性结肠炎X线钡剂灌肠典型表现),可以得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溃疡性结肠炎(A对)。

溃疡性结肠炎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累及全腹,腹痛与进食无关,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腹痛特点是“腹痛-便意-便后缓解”(C对)。

克罗恩病常表现为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疼痛,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特点是“进食-加重-便后缓解”

肠结核常表现为脐周、下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特点是“进食-加重-便后缓解”

“腹痛-进食-缓解”(A错)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腹痛规律,而“腹痛-进食-加痛”为胃溃疡的腹痛规律。






新浪微博:医学教育徐琦

微信公众号:医学徐琦老师


点击【在看】

获得徐琦老师西综加成50%Buff



医学教育徐琦
徐琦老师与医学生、医生的交流平台,分享我的临床病例、医疗从业感悟、医学考试信息、医疗政策解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