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小助理微信15911109503,免费领取考研医学院校招生简章(电子版)
第三章 临床诊疗伦理
临床诊疗伦理包括一般诊治伦理、手术诊治伦理、康复诊治伦理、心理诊治伦理、特殊科室伦理(急诊科、麻醉科等)、临床实习伦理、自我保护伦理等多个方面。
第一节 一般诊治伦理
诊治是临床医学服务的两个关键环节。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诊治基本要求为:①既要关注疾病,又要关心病人;②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③既要维护病人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④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
一、临床首诊负责制
在临床诊治中实行的首诊负责制包括以下几方面核心规定:
(一)医院对诊疗范围内的病人一律不得拒诊。
(二)对非诊疗范围内的病人,如果病情危重、危及生命,也应就地抢救。
(三)只有属于下列情况的病人,才可以转诊:非诊疗范围内的病人;病人及家属或单位要求转院者;病情确实需要住院或留观,但因为医院无床位且病情允许转院时。
(四)首诊医师负责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及时治疗,非本科室疾病耐心地向病人介绍其病种及应该去的就诊科室。
(五)《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他的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二、诊断伦理
诊断的伦理要求主要为:及时诊断、准确诊断。
三、治疗伦理
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饮食营养治疗等方法。医务人员应严格地遵守治疗伦理及其有效、择优和自主三项准则。
(一)有效准则
有效准则是指采用成熟、可靠的临床技术,认真实施对疾病具有稳定、缓解、转归效果的治疗措施的临床伦理准则。有效准则要求医务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治疗手段、认真实施有效治疗、实事求是的判断治疗效果。
(二)择优准则
择优准则是指认真、仔细地选择使病人受益与代价比例适当的优化治疗措施的临床伦理准则。其内容主要包括疗效最好、安全无害、痛苦最小和耗费最少。
(三)自主准则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询问病情、接受、拒绝或选择治疗方案的自主权。自主准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权。这包含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
1.为病人的自主选择提供充分条件 医务人员要摒弃“让我看病就要听我的”行医作风,努力为病人的自主选择提供充分的条件。这需要具体做到:向病人详细解释病情,告诉病人治疗或不治疗会出现的情况,告诉病人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案,提出医务人员自己认为的最佳治疗方案,告诉病人注意事项和如何配合治疗等。
2.正确对待病人的拒绝 当医方提出深思熟虑的治疗措施与病人的自主选择不一致时,医务人员首先要对病人的自主选择能力进行判断,一般来说,自主选择力的丧失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发育期内的自主选择力丧失,一类是病理性自主选择力丧失。对18周岁以上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靠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病人则不能判定为发育期自主选择力丧失。
10周岁以下的病人(发育期自主选择力丧失)、病理性自主选择力丧失(如精神病人、昏迷病人):应把其选择权转移给其监护人、家属、单位等,由他们做出自主选择,而不考虑病人的拒绝。
对于自主选择能力正常的病人应设法搞清病人拒绝的真实理由并充分的解释,如果这种努力失败,则应尊重病人的意愿,同时作好详细和完整的病案记录,必要时应有病人和家属的签字。
当病人或其家属知情但不同意或错误地坚持必定危及病人生命的决策时,医学伦理学倾向于允许或支持医务人员使用医疗干涉权,实施必须的急诊急救。
3.拒绝病人的不合理要求 病人做出的各种有悖于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的选择,医务人员应予以拒绝,并有权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制止。
【知识拓展】
民事行为能力中有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三种,其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下列两种:
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指除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外,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公民。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关注〖 医学教育徐琦 〗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B站| 微博| 抖音| 小红书
徐琦老师的微店
考研视频 / 习题 / 复试指导
(听说微店商品比市面上其他渠道更便宜哦)
点击【在看】
获得徐琦老师西综加成50%Bu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