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保护:一个对压力概念化的新尝试

文摘   2024-12-09 11:39   江苏  

『柏拉图说』是由南京大学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的成员们于20224月发起的论文精读与推介活动,我们将定期推送新闻传播学TOP期刊最新内容、新闻传播学前沿及相关量化研究方法论文。我们致力于深耕传播学领域,紧跟专业研究热点,延伸学术视角,拓展群体智慧。

柏拉图说 论文推介第 177

Hobfoll, S. E. (1989).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3), 513–524.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44.3.513

摘要

关于压力的主要观点被提出,目的是为了澄清已经被证明是有启发性但模糊不清的概念的本质。当前对压力的理解受到挑战,因为它们过于现象学和模糊不清,因此不适合直接的经验测试。实际上,文章认为研究者倾向于避免定义压力的问题,选择在没有明确框架的情况下研究压力。作为一种替代,提出了一个新的压力模型,称为资源保存模型。这个以资源为导向的模型基于这样的假设:人们努力保持、保护和积累资源,对他们构成威胁的是这些有价值资源的潜在或实际损失。文章还讨论了资源保存模型对新的研究方向的影响。

介绍

压力在心理学研究中是非常非常非常炙手可热的研究议题,从过往的研究文献来看,他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乃至是生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关于压力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火热,还进一步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虽然关于压力的兴趣很大,但上升至理论层面的相关研究非常之少(尽管现在的研究大多处于单纯的观测阶段,也需要理论或模型层面的研究来指导研究)。理论非常重要,正如Kurt Lewin所言的:”There is nothing as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列出一些压力相关的理论模型,并用历史的视角去审视他们,这将引出对当前模型的讨论,这些模型在研究压力问题时被依赖。然而,文章将提出,当前的应力模型与实际进行的研究之间只存在微弱的联系。此外,文章还将主张,当前模型是同义反复的,因此它们对于推动压力研究者朝着新的研究方向发展几乎没有帮助。然而,由于它们是同义反复的,所以也永远不会被拒绝。最后,将提出一个名为资源保存模型的新压力模型。文章建议,这个模型比以前的模型更直接可测试、更全面、更简洁,并且为未来的压力和压力抵抗研究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

The Cannon-Selye Tradition

沃尔特·坎农( Walter Cannon1932 )大概是第一位在这类术语中将压力概念应用于人类的现代研究者。Cannon主要关注寒冷、缺氧和其他环境胁迫对生物体的影响。他的结论是,虽然初始或低水平的压力源可以承受,但长期或严重的压力源会导致生物系统的崩溃。Cannon对压力作为反应的强调是通过Selye ( 1950年、1951 - 1956)进行的。Selye将压力描述为一种精心策划的防御,由生理系统运作,旨在保护身体免受环境对身体过程的挑战。他将此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具体来说,他觉得对外界压力源有一个通常的反应,依次是警觉反应、抵抗反应和疲劳。

Selye受到了两个层面的批评。首先,人类对压力的反应是如此一致的想法可以通过丰富的数据来挑战。人们如何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可以被看作是他们的个性、体质、认知以及压力源发生的环境的函数。第二,Selye因使用了一些不合逻辑的演绎推理而受到批评。他从结果的角度描述了压力,即只有当一般适应序列的某个阶段发生时,生物体才能被视为处于压力之下。这一观点排除了前瞻性地确定压力原因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被迫等到结果才知道压力何时会发生。

Stimulus Definitions of Stress

ElliotEisdorfer( 1982 )已经把重点放在压力源上,或者说是那些可能引起压力的因素,作为感兴趣的对象。他们定义了四种压力源:( a )急性的、有时间限制的压力源,例如去看牙医,一只胡蜂在开车时进入汽车,或者一个女人等待乳腺活检;( b )压力源序列,如离婚、丧亲或失业;( c )慢性、且间歇性压力源,如学生考试、与不喜欢的商业伙伴见面,或到医生那里接受痛苦的治疗;和( d )慢性压力源,如衰弱的疾病,长期的婚姻不和,或暴露于与职业有关的危险中。

这种情况下的事件根据是否正常导致压力反应被认为是有压力的。也就是说,如果刺激通常会导致情绪不安、心理痛苦或身体损伤或恶化,那么该刺激就被称为压力源。这一思想源自Geraid Caplan ( 1964 )Eric Lindemann( 1944 )的重要工作,他们最早提出了心理学的压力观,而不是Selye提出的生理学观点。他们还认为同样重要的是,强调心理困扰并不一定是心理动力学理论家所认为的深层次的人格障碍的产物,而是它可能是与特殊压力事件对抗的产物。

ElliottEisdorfer提出的压力源的规范性观点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它概述了那些可能导致压力反应的事件。这就限制了人们为了前瞻性地研究压力过程而必须在每个案例中观察的事件世界。感知可能是什么是压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但这些感知远非具体,即对什么是压力有广泛的共识。如果没有对什么是客观意义上的压力有广泛的共识,人们之间就很少达成共识,即环境事件被发现是有压力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从压力源的环境观点出发,那么压力反应和神经症症状之间的区分就会丢失。

Event-Perception Viewpoints

另一种对压力研究者有影响的观点是既关注压力源事件的类别,又关注压力源事件评价的个体差异。这种方法不应该与"仅刺激"视角或评价视角相混淆,因为它既强调事件本身,也强调个体对事件的反应。

Spielberger认为,如果某些事件被认为是对身体自我或现象学自我的威胁,那么这些事件就是有压力的。他将这些身体威胁和自我威胁分别称之为"自我威胁"。虽然不同人格的个体对身体威胁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人们对自我威胁的反应与人格特质有关。特别是,Spielberger指出,高特质焦虑的人倾向于对自我威胁的焦虑做出反应,而低特质焦虑的人倾向于对自我威胁相对不敏感。这样,重要的既不是刺激,也不是评价,而是它们之间的特殊互动。

另一条研究路线在这方面也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而言,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对一种压力刺激反应的最完整的理解之一。I.Sarason将这一考察方向类型化。Sarason ( 1972年、1975)的研究表明,考试是一类非常普遍的压力性环境事件。然而,他和其他考试焦虑研究者也提出,对压力的相对敏感性是人格的产物。这一视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既说明了某些事件通常被视为压力事件,也说明了个体对规范压力事件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这进一步说明,这种敏感性是一种相当稳定的人格特质,虽然与对其他压力源的敏感性有关,但也可能独立于其他敏感性而存在。因此,例如,一个考试焦虑的人在面对威胁的人际互动时可能是有弹性的。

尽管SarasonSpielberger都强调了知觉在他们的理论和研究中的作用,但他们的方法比这更复杂。它的复杂性源于对评价、已知的环境威胁和个性特征三部分的强调。从广义上讲,它整合了基于评价和基于刺激的模型,加入了个体特征这一重要的第三个元素。这三个部分的方法代表了压力研究人员的一个概念上的飞跃,而这一飞跃并不经常被关注。相反,许多研究者回到了强调评价的模式,以至于忽略了实际的环境事件或人格特质,其他人则把重点放在人格上,以排除更具体的感知,还有一些人仍然被束缚住了。

Homeostatic and Transactional Models of Stress

这个模型的提出者McGrath将压力定义为"环境需求与焦点生物反应能力之间的实质性不平衡"。更进一步,LazaruFolkman ( 1984 )将压力定义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被人评价为征税或超过他或她的资源并危及他或她的幸福"。这些定义隐含的含义是,压力不是客观需求与应对能力失衡的产物,而是对这些因素的感知。第二,失败应对的后果必须被认为对个体重要。最后,McGrath提出,失衡可能是"低负荷"而不是"高负荷"的过程,即需求相对于应对能力太少。然而,很少有研究者采纳或跟进欠载的概念,而且得到的支持也很少。

尽管平衡模型在实际研究中被广泛使用,我也会认为这个模型是重复的、过于复杂但不予拒绝的。我的论据如下:首先,平衡模型是赘述的,因为它没有单独定义需求或应对能力,即模型的两面性。其次,平衡视角的一个额外问题是,需求和应对能力是在事后才被概念化的。

通过强调客观环境,有些需求甚至可能会被忽视,因为个体在自然的事件过程中成功地应对它们。即使应对资源和需求能够被识别,研究者也面临着将其测量在可能平衡的有意义单位的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说,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必须将应对资源的单位与平衡或不平衡的需求单位进行比较。没有人试图开发这样的等效单元系统,这无疑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单元,模型仍然是一个一般的概念框架,但可能永远无法直接检验。

TrumbullAppley ( 1986 )提供了关于平衡主题的变式,更符合压力的实证研究。首先,他们提出,当实际或感知的需求超过实际或感知的应对能力时,失衡就会发生。这似乎允许对环境和个人因素的更多的强调,而不是以知觉为中心的压力模型。其次,TrumbullAppley ( 1986 )努力整合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生物、心理和环境过程可以并列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将它们混淆在一起。然而,定义需求和应对能力的循环问题仍然存在。

可以认为LazarusFolkman ( 1984 )在应对交互模型中强调了环境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即便是他们所说的环境,实际上也是个体对环境的评价。这导致了对他们的方法(多伦温德et al , 1984 ; Kasl , 1978)的循环性的批评。这种循环论证源于对感知的过分强调和对环境偶发事件的不重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对压力的定义中看出,即没有知觉就没有压力,也可以与TrumbullAppley ( 1986 )的定义形成对照,即同时承认客观压力和主观压力。

Kasl ( 1978 )认为,当感知被用来建立独立变量和因变量时,就像在交易模型中一样,这两个变量在操作上有时是如此接近,以至于它们似乎仅仅是单个概念的两个类似的度量" (13)LazarusFolkman ( 1984 )反对这种批评,他们认为,对主要压力源的研究不应与心理结果混淆。(例如,失去亲人,严重疾病或战斗) '不允许我们去解决一个简单的压力概念,即环境产生的压力'。这正是Dohrenwend等人所研究的事件类型。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Stress Model

我想提出一种新的压力模型,我认为该模型更紧密地反映了当前对普遍存在的(压力现象)的理解。并且或许能弥合环境观点和认知观点之间的差距。我将论证所提出的模型是明确可检验的,能够全面解释压力情境下的行为,并且比平衡模型或交互模型更简洁,同时仍涵盖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和复杂性。该模型的基本宗旨是人们努力保留、保护和积累资源,而对他们构成威胁的是这些有价值资源的潜在或实际损失。我将其称为资源保存模型。

个体积极寻求创造能带来愉悦和成功世界的观点在心理学中由来已久,但在压力理论中相对被忽视。弗洛伊德提出快乐原则,认为人类本能地追求愉悦。马斯洛提出人们按层次寻求物理、社会和心理资源。珀林等人认为自我保护和提升是人们追求的基本目标。与本文最相关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们积极与环境互动以增加获得积极强化的机会,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增强当下情境强化的可能性,二是创造和维持能增加强化可能性的个人特征和社会环境,而资源保存模型基于第二种策略

压力的定义直接源自该模型及上述基本原则:心理压力被定义为对环境的一种反应,在这种环境中存在:(a)资源净损失的威胁,(b)资源的净损失,或(c)投入资源后未获得资源增益。感知到的和实际的损失或收益缺乏都被认为足以产生压力。

资源是理解压力所必需的单一单元。资源被定义为那些被个体所珍视,或者作为获取这些对象、个人特征、条件或能量的手段的物体、个人特征、条件或能量。资源的例子包括掌握能力、自尊、习得的机智、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就业。环境状况常常威胁或导致人们资源的耗尽。它们可能威胁人们的地位、职位、经济稳定性、所爱之人、基本信仰和自尊(的安全或存在)。这些损失在两个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资源对人们具有工具性价值,其次,它们具有象征价值因为它们有助于人们界定自己是谁

Behavior During Stressful and Everyday Circumstances

资源保存模型超越了先前模型之处在于它内在地阐述了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未面对压力时的行为。具体而言,当面临压力时,该模型预测个体将努力使资源净损失最小化。这一预测与LazarusFolkman1984)的应对模型并不矛盾,但他们除了将应对目标描述为试图限制压力外,并未明确指出其他目标。

其他压力理论没有预测人们在未面临压力源时的心理或行为活动。而根据资源保存模型,当人们当前未面临压力源时,会努力积累资源盈余以抵消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在自我获取或自我肯定风格的研究范畴下,这一现象得到了支持。当人们积累了资源盈余时,可能会体验到积极的幸福感(良性压力),正如对个人和社会资源研究的综述所证明的那样。相反,那些缺乏获取资源能力的个体可能特别脆弱,他们倾向于防止资源损失,即一些人所说的自我保护风格

人们也可以通过投入其他资源来丰富资源,比如人们向亲友提供帮助时。这种资源投入不一定是等价交换的,相反,该模型表明人们对资源保存持长远的看法。这段讨论引出了一个问题,即人们用什么来抵消资源损失或获取资源。答案是他们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或调用环境中可供他们使用的资源。例如,个人投入爱与感情以期望得到同样的回报。人们常常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两种重要资源,试图将它们转化为其他更有价值的资源,如权力和金钱。Moulton1980)认为,女性容易受到压力影响,因为在获取相关资源之前,她们经常面临新的期望挑战。

Kinds of Resources

该模型确定了四种资源,其损失和获得分别会导致压力或积极应激(即幸福感)。1.物体资源因其物理性质的某些方面或因为其他原因而受到重视。

2.条件在被重视和追求的程度上属于资源,婚姻、任期和资历等就是这类资源的例子。

3.个人特征是资源,以至于它们通常有助于抗压。

4.能量属于最后一类资源,包括时间、金钱和知识等。这些资源的典型特征不在于其内在价值,而在于它们在帮助获取其他种类资源方面的价值

最后,读者可能会注意到社会支持并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资源。相反,社会关系被视为一种资源,在其能够提供或促进有价值资源的保存的程度上,但它们也可能减损个人的资源。这一概念与研究发现相符,即当社会支持提供了情境需求时,它是有益的,而当它不提供时,它是有害的或良性的。

The Concept of Loss

声称压力仅仅涉及资源的损失或潜在损失乍一看可能像是一种夸大其词,但这是压力数据似乎所支持的。关于损失是威胁核心这一观点的早期讨论可归因于Lindmann1944)和Parkes1970)等作者。在研究丧亲之痛时,他们发现失去所爱之人构成了社会损失、地位和经济稳定的潜在损失、生活方式的丧失以及失去所爱的个体本身。

然而,要使损失成为综合压力理论的核心,损失就必须是所有心理压力源的核心,而不仅仅是丧亲之痛。在回顾众多压力事件调查时,很明显大多数项目都是明显的损失事件。这些包括配偶去世、离婚、婚姻分居、被解雇、退休、抵押或贷款止赎等等。当给项目分配权重时,这些事件被赋予了最强的严重程度权重。这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明显反映损失的项目在心理上最具威胁性。此外,如果损失没有直接影响个人,它就不那么显著。BrownAndrews1986)报告说,除了在抑郁症病例中,该疾病可能是由性格因素导致的情况外,他们研究的抑郁症病例中约90%是由损失事件引起的。

其他事件在为何会引发压力方面则更为模糊。这类事件包括业务调整、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变化、获得大额抵押贷款或大学毕业等。研究人员一直发现,如果从事件认可与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中剔除不良性维度,这些事件的经历与压力(即压力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就趋近于零。问题在于模糊概念不良的含义是什么。在审查事件项目时,很容易注意到,对一个项目(如业务调整)的积极解释表明个人所珍视的某些东西有所增加。反之,负面可能性则意味着个人所珍视的东西(如金钱、地位或灵活性)的损失。因此,当个人认可业务调整这一项目时,他们要么表示这种调整意味着权力、财务或积极挑战的增加,要么表示这种调整意味着他们的损失。只有损失的情况似乎才会带来压力,而且只有当它威胁到珍视的角色投入时才会如此。

其他人也会认为积极时间也会带来压力,因为改变这件事本身就是有压力的。同样,几乎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而有大量证据对其提出质疑。根据资源保存模型,许多变化意味着资源的增加,这些应该有助于抗压,而不是阻碍抗压。事实上,如前所述,区分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研究已经发现,积极事件具有限制压力的作用。

转变也被视为具有潜在压力。然而,FelnerFarberPrimavera1983)有力地论证了应将转变视为需要适应的时期——这一过程具有挑战性但不一定有压力。Wilcox1986)也认为转变是一系列相关联的事件。当这些事件链包含多个损失事件(如离婚导致收入损失、其他关系破裂和育儿困难)时,它们很可能被证明是有压力的。然而,当它们由积极事件或成功应对的挑战组成时,它们更有可能产生抗压免疫。同样,证据表明,只有当出现损失时才可能产生压力:变化、转变和挑战本身并不具有压力。

Resource Replacement

资源保存模型还表明,尽管资源损失会带来压力,但个体可能会运用其他资源来抵消净损失。替代是实现这一目的最直接的方式。例如,离婚后,最常见的做法是再婚。流产后,支持者会告诉女性尽快再次怀孕。KesslerTurnerHouse1987)也发现,长期失业后重新就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与损失相关的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当直接替代不可能时,象征性替代或通过间接手段进行替代也是可能的。例如,众多研究表明,在自尊受损后,人们会试图直接改变潜在有害的条件以促进积极反馈(相对直接),通过在其他相关领域重新获得自尊来进行补偿(相对间接),或者通过表面的人际操纵人为地为他们期望的身份获取支持。

运用资源应对压力本身也是有压力的。在一些精妙的实验中,Schonpflug1985)表明个体在应对过程中运用资源,而这种运用常常会耗尽这些资源。能量被消耗,人情被用尽,自尊面临风险,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抵消其他潜在损失。如果在应对中消耗的资源超过了所产生的收益,应对的结果可能是负面的。为了说明这一点,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自己需要支持的时候被置于必须给予支持的境地时,会经历心理压力的增加。

我认为如果在人们进行资源替换、替代或投资的过程之后,对他们在应对中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策略进行测试,将会对压力产生重要的见解。关于失败后激励作用的研究表明,人们大致会判断他们的潜在损失,确定通过消耗其他资源他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并分析如果他们选择采用特定应对策略成功或抵消损失的可能性。他们在如何应对方面做出理性、高效和成功决策的程度将非常令人感兴趣。毫无疑问,这样的策略会受到情绪和现实人类问题固有复杂性的影响,但研究仍然应该能够揭示重要的见解。

这里有一种指责受害者的暗示,即如果他们能好好利用自己的资源,就能克服压力。然而,资源并非平均分配,那些缺乏资源的人最容易遭受额外损失。损失螺旋会形成,是因为他们缺乏抵消损失的资源。如果资源被用于防止其他资源的损失,那么这种损失预计会导致拥有必要资源储备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例如,许多女性在配偶去世后,经济上过于不利,无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因此她们也可能遭受经济压力源的影响。

该模型还预测,那些因资源匮乏而缺乏多种选择的人,将尝试采用成本高且成功几率低的损失控制策略。当风险很高时,个体别无选择,只能尝试可能失败但有短期回报的增益策略。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有可能陷入无助和绝望感,并进一步暴露于损失之中。例如,MitchellHodson1986)发现,缺乏教育、自营收入和职业地位等个人资源的受虐妇女会采用被动应对方式。这种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解释:被动应对策略是这些妇女所掌握的最有效的策略。过去,相反,这常常被解释为支持这些妇女的受虐倾向。另一项研究指出,传统黑人社区中的黑人妇女会向长辈寻求适得其反的支持,因为无法获得更合适的支持。这些研究支持了这样的假设:那些缺乏资源的人试图利用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往往会产生自我挫败的后果。

Appraisal of Resources

到目前为止,重点一直放在客观损失以及构成损失的共同社会标准上。然而,该模型也提出了评估的重要作用。然而,应当强调的是,即使感知很重要,关于资源如何评估以及什么构成损失的规范倾向也会引导个体对其环境和自身的评估。在这方面,Rokeach1973)为相似文化或群体内的共同(即规范)价值观提供了充足证据,生活事件的量表编制也证明了可以对从最轻微到最极端的事件应用一套商定的权重。

转移注意力焦点。个体保存资源的一种方式是将威胁重新诠释为挑战。因此,根据特定情况,人们可能会关注他们可能获得的东西,而不是可能失去的东西。然而,我之前曾主张,不应将这种转变浪漫化,认为它适用于所有压力源。许多悲惨的压力源几乎没有可取之处。尽管如此,许多日常压力源既不是明显的积极也不是明显的消极,因此最有可能受到个人评估的影响。例如,雇主被一家大公司收购可能被评估为晋升到管理层的快速机会,也可能被视为意味着一系列裁员。相比之下,配偶或孩子的死亡在其后果方面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重新评估资源。除了重新聚焦于哪些资源可能会得失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重新评估受到威胁或已经失去的资源的价值来对抗失落感。例如,学业失败的压力可以通过降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缓解。同样,社交排斥的痛苦可以通过降低对失去关系的重视程度来减轻。这似乎对人们来说是最简单的途径,因为人们不必对抗压力源或忍受压力,只需改变对事件及其后果的解释。事实上,许多压力理论都表明评估是抗压的关键。然而,这表明对内部和外部资源价值的评估可能比实际情况更具可塑性。

为抵消资源损失的影响而贬低资源价值挑战了关于自我和世界的基本观念。考试失败后,学生可能会贬低教育的价值。然而,如果他们的自尊部分基于过去的学业优异,并且他们成长于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那么进行这样的重新评估就会存在障碍。因为人们所珍视的事物以及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他们自我意识的基础,所以感知可能并非如此灵活。这可能是旨在改变人们进行这种转变方式的干预措施甚至都未曾被尝试过的一个原因。

将此表述为一个实证问题,我认为人们的资源评估部分源自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发展历程,即他们通过经验学到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可以假设,尽管轻微的重新评估可能使个体缓冲压力源的冲击,但对自我和环境更基本方面的重新评估更有可能对个体产生反作用——导致不安全感和绝望感——而不是具有缓解压力的效果。将此内容表述为一个实证问题的意思是,把关于人们资源评估来源以及不同程度重新评估影响的这些观点,转化为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或数据收集来进行检验和探究的问题(也就可以说,当人们用一个与基本的视角相悖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时,很有可能经受心理压力)

需要对资源的规范评估和个体更稳定的资源评估进行更多研究。当然,认知的情境性变化很重要,但似乎在研究中排除了更基本、稳定的自我和世界观。应该比那些过度强调评估的模型更多地关注压力如何受到社会化、角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The Expectation of Net Gain of Resources

资源保存模型还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当人们当前没有经历沉重压力源时,是什么在推动他们的行为。具体而言,个体有获取资源的动机。这种动机驱使人们投入资源以丰富他们的资源储备。这既可以保护他们免受未来的损失,又有助于提升地位、获得爱、增加财富或提高自尊,具体取决于个人的目标和投资方向。

在美满的婚姻中可以观察到资源投入。在这样的婚姻关系里,双方不断地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中为彼此付出,并且也为维持关系而付出。然而,存在一种长期预期,即他们的投入将在回报的爱、尊重、情感和安全感方面产生收益。显然,人们的金融投资也遵循这一原则。在这方面,人们愿意为了更大的收益或更高的收益概率(即低风险)投入更多资源。小的收益对于大的风险来说是很差的补偿。

资源保存模型预测,当这种投入没有提供良好回报时,人们会将此体验为损失。这种损失是预期或设想收益的损失Schonpflug1985)还提出,为了预测人们的压力反应,必须将消耗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成本加到负面结果上或从正面结果中减去,并且他为此现象提供了一些实验室证据。其他研究也表明,当资源投入未能解决冲突时,抑郁最有可能随之而来(BrownAndrews1986)。显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压力现象的这一拟议方面。

关于压力的未来研究

资源保存模型有助于构建压力研究可能取得进展的领域。首先,该模型强调资源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当前对自我报告的依赖增加了与自我报告结果测量相混淆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尝试同时研究可客观观察的资源。这可以通过测量资源的行为(例如支持性行为)或结构(例如属于一个有凝聚力的群体)操作化来实现,或者寻求临床医生的评估。并非所有资源都能这样做,但在可能的情况下,这将有助于消除关于资源本身就是症状的争论。

这也意味着压力研究领域将受益于对人们在面对不同类型损失时发现有帮助的资源的研究。个体特征,如坚韧性、控制点、个人自我意识、乐观主义、无慢性精神病理障碍以及低消极情感等已经得到研究,但仅仅是作为一般的压力调节因素。同样,社会支持也只是在其对一般压力的影响方面得到研究,而非针对某些特定种类或类别的压力源。通过研究针对不同类型损失的资源的特异性,可以确定其效力(即效应大小)和稳健性(即对不同类型损失的有效程度)。例如,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自尊是一种普遍稳健的资源,而社会支持的益处被发现局限于社会互动可行且社会互动不会增加已经历压力的情境中。此外,社会支持被发现具有时间限制的效果,而自尊的影响则不受时间限制。

如果资源只有在有助于抵消损失或帮助资源净增长时才有益,那么在某些情况下,一种资源实际上可能是有害的。尽管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在自己的研究中还是采用了资源这个术语,因为许多其他作者都使用了这个术语。然而,当研究集中在研究者寻找能证明他们观点或支持他们最感兴趣的资源稳健性的实例时,就存在科学上的担忧。我们都有这种倾向,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说明特定资源何时有助于调整以及何时干扰调整或保持中立,来检验资源与情境需求的契合度概念。只有通过这种多方法、多特质的方法,我们才能区分应对的实际有效成分与诸如共同方法偏差和自我实现预言等问题。

资源保存模型还要求明确流行的匹配概念,以便我们能够了解资源的哪些方面与损失所产生的需求匹配通常,匹配是通过个体对其资源是否总体上符合需求的自我报告来衡量的。相比之下,该概念的最新应用试图先验地预测某些资源的哪些属性可以抵消特定需求的影响。Moos1984)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敦促研究人员考虑压力事件的生态学,尽管他没有提出关于压力事件属性的具体理论。未来的研究需要更仔细地描述特定资源如何满足某些需求,而资源的替代、替换和投资等概念可能为这种细化提供一种途径。

因为预计会出现资源损失螺旋和资源投入现象,并且由于事件本身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所以关注随着压力源序列的展开,资源与情境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随时间变化也很重要。此外,由于这两个过程都可能导致潜在的资源耗竭,这也说明了压力的递归性质(Lazarus & Folkman, 1984),但没有明确指出应对压力本身可能会消耗资源。

在概述资源运作的过程中,资源保存模型提出了一系列特定的行为和认知,这些行为和认知可以被观察到,以便支持、阐明或否定该模型。例如,不仅仅要表明社会支持或特定的应对方式会产生缓冲压力的效果,为了证实当前模型,还必须表明认知或事件导致了实际或感知到的损失,并且社会支持或应对方式限制了这些损失或使其他资源得以增加。先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结果(例如,直接影响与缓冲压力影响)而非过程,但仅结果本身既不能否定也不能支持任何特定的压力模型。

总体而言,压力研究必须从目前将压力作为一个模糊、笼统概念进行研究的现状中转变,朝着直接检验压力模型的方向发展。由于缺乏精确的测量工具和能够确立绝对标准的物理定律,社会科学必须通过对比较模型进行假设检验这一繁琐过程来推进。然而,压力研究文献可能会受到批评,因为其中有许多假设,但缺乏能够形成相互竞争观点的总体模型。

资源保存模型提供了一种视角,它可能更好地反映当前关于压力的知识状态。该模型涵盖了资源具有客观和主观成分、资源评估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源与压力应对及个体行为动机相关等多方面内容,这些综合起来体现了对压力较为全面的理解,相比以往一些单一因素或笼统概念的研究,更能契合当前对压力复杂机制的认识。例如,它既考虑到资源的实际存在形式,又关注到个体对资源的主观感知,这种多维度的考量使得对压力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细致。

作者介绍

Stevan Hobfoll
Ph.D.
Professor (Full) at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分享者介绍

黄靖翔

https://huang-jingxiang.github.io/

raconz1211@gmail.com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专业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成员

研究方向:计算传播、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传播学园
寻找人类传播行为的基因,通往计算传播研究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