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 | 江力

文摘   2024-09-30 12:03   河南  


  


灯下漫笔(一)
一一谈谈太湖石、灵山石


上年,为寻访春申君和江南移民史迹去了趟苏州,今年为与友人交流历史文化回到了罗山,所见所闻甚多,况当今苏州信阳又结缘发展,话题广泛,咱讲不了宏大叙事,仅就奇石和古树说点儿观感和联想。

我曾在《奇石赋》一文中写过:奇石者,大自然造化之物也。在山之颠,河之源,荒野外,皆能与石结缘。

太湖石是奇石的一个重要品种,苏州则是此石的主产地。姑苏凭着厚重的文化和积淀,把个石头点化组合塑造的出神入化,美轮美奂的装扮着市区的各个园林,人间天堂之美誉,自然也有这石头的功劳。“薄、瘦、透、漏”成为千年古人赏石的最高标准,把对美人的曼妙奇想集于一石。尤其那闻名遐迩的江南四大名石:皱云峰、玉玲珑、冠云峰、瑞云峰,其中后两个就存留在苏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类情感。

太湖石是水石相生,犹如出水芙蓉。灵山石则置身山中,甚而就是一整座峨峨山峦。其形粗犷、巨大、壮硕、奇峻,火成岩的内秉气质,花岗石所固有的天然解理,使这种石强烈地体现出阳刚大气之美,很多屹立在都市要津及烈士陵园的英雄群雕多半采用这种石材。时下花岗岩不仅广泛用作建筑材料,更有那些一块块富有神韵、坚硬的单体灵山巨石,汇日月之精华,融雨露之韵泽,浓缩山之魂魄,凝聚水之灵气,立于人群聚集的广场和文化殿堂,在开封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拜见过,在信阳市百花园中凝视过。这种石内含的古朴敦厚、雄刚坚劲不也正是当年移民开发建设江南,艰难困苦百折不饶的精神写照吗? 

其实太湖石也不仅仅是柔美的,她还有坚贞刚强的一面,以石喻人,古韵华美之城不仅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靓丽女子,同时还有忠烈文化的熏陶,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巾帼英雄:名门之后潘达于敢抗倭寇护国宝,大义壮举献国家;普通女性胡友平面对凶犯挺身出,舍生忘死勇救人!

白居易老人说的好: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写到此,笔者又记起立于苏州文庙里的一块石头,叫“廉石”,说的是三国时苏州的一位清廉官员陆绩,当地有一幅长联记载了他的事迹:“太守清廉囊自空,任满辞官,只能买一担干竹笋,两瓮腌咸菜。虽说行李萧然,却远胜衣锦还乡;破浪航行船须重,为保平安,急寻来八百斤巨石,千里压舱底。莫道富贵无缘,偏赢得世代流芳。”

这块出自郁林的石,就是普通的石头,可它不仅是江河行船的压舱石,也是官场的压舱石。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人生很需要这种石。



灯下漫笔(二)

一一谈谈苏州、信阳的古银杏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我每见古树便起敬意,总要近前仰瞻。这些古生物能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天灾人祸生存下来,实属不易,特别是那些远离原始森林,生长在都市乡村与人类休戚与共、见证人世间沧桑巨变的古柏、古樟、古槐、古柳、古杏等树种,更值得人们倍加珍重。我很敬佩那些为保护古树并付出代价的人,憎恶随意砍伐者,也为给古树留下生存空间,“宁改路不挪树”的决策建设者们的善行而感动。

今文仅就古银杏说上几句。银杏俗称白果树,又叫爷孙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其树种古老被列为植物界的活化石,被郭大作家誉为: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为庙宇带上巍峨的云冠,也为众生撑出清凉的华盖。此树在全国分布广泛,处于北纬30度的苏、信更为繁茂,其中我所知有八棵,且都留下古老的传说。

苏州文庙大成殿前有四颗,分别被人誉为:福杏、三元杏、连理杏、寿杏。

福杏植于明初,距今645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树高天际雷必劈之,但这棵树命大福大,至今没有丝毫损伤,真乃福星高照;三元杏,植于清中期,因遭过雷劈又从枯死处新生三颗杏苗,并长成大树,被人赋予“三元及第”,受到莘莘学子的膜拜;连理杏已六百四十岁,树形高大,枝干如巨龙盘旋,也曾遭雷劈,但从伤处又长出一枝栎树,两种树根扎于地,叶枝交融于云中,象征爱情;寿杏植于南宋,已近千年,堪称高寿。

四颗银杏的寓意吉祥:福禄喜寿,表达出古人的美好愿望。

在信阳我也曾见过四颗古杏。

罗山灵山寺唐代建宁公主手植杏,已逾千年,且通人性,在梵音缭绕香火兴旺时,它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当寺庙衰败,人间遭难时便呈枯萎状,正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近灵山旁的何家冲,有棵800多年的古杏,当年红二十五军就是在这棵树下集结出发,作为最先长征的一支队伍踏上漫漫征途。红军走后,古树曾遭雷劈,失去生机,三年后当红军会师时,它又奇迹般复活,并从焦黑的伤口处茁壮地长出新枝。

在光山的净居寺庙门前有棵奇树。这颗古杏躯体上生长出银杏、檀树、柏树三个树种,被称为“同根三异树”,当年苏东坡流放途中暂居于此,观瞻古树,啧啧称奇,并题诗赞曰:四壁青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再有一株,距我家很近的南湖贤隐寺里的古杏,相传植于南朝齐梁年间,有1500多年,高约30米,需四人方能合抱,那它应该是这些树中辈分最高的了。



灯下漫笔(三)

一一略谈苏吴和罗山的“四大家族”



漫笔写来,信马由缰,上篇说到古树,又让我联想到苏、罗两地的名门望族,正所谓树大根深方能枝繁叶茂。

国人自古以来爱用“四”概括名人群体,史上“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其缘由可能是数字好记,另如“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人多了不便记清,若是二三,又太少,且有排坐次之嫌,只有东南西北四方圆满,不分伯仲为好。

苏州向为吴地中心,自古繁华,名人辈出,一共出了约3900位进士、54位状元,当之无愧的状元进士之乡。就我所知,中古时期,就有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历经数百年、几个朝代而不衰。

其代表人物有顾家的顾雍,任过东吴丞相,为国君孙权所倚重;陆家的陆逊,为东吴名将,曾火烧连营、大败刘备;朱家的朱桓也是位著名战将,家世不凡;张家的张昭才华出众,辅佐孙吴。

四家瓜瓞绵绵,影响深远,这些在苏吴形成的文化大家族,无论是政权更迭、时代变迁,都能代代出英贤。其中陆家有位陆绩,虽英年早逝,但做官清廉、政绩显著,压舱石之典故即出于他,还有西晋之陆机等,再有清康熙称“江南第一读书人家”的顾家,他们家藏书库“过云楼”享誉国内外,后人中,顾颉刚等都是人中翘楚。

明代还有个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他们都是从事文化艺术的,这个群体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再回到罗山,我县历史上也有着四大家族的传奇。据罗籍作家刘兴洋查考,清末民初,县城里有气势恢宏的四大门楼及地位名声显赫的四大家族。这样的名门望族在近古史上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明初左、查、徐、刘四家,他们人丁兴旺,多人进士及第。到了清三代以后,县城又有大户豪门频出,即:东街的尚家、西街的吕家、北街的黎家,还有兴旺不衰的刘家。他们书香传世,很多人求取功名,走上仕途,或做学问,成就卓著,光耀门楣,形成吕尚刘黎四大家族,民间有“刘都堂免麦粮”为民请命的政声、治水专家黎世序的卓越功勋、史学家尚钺的大学问、吕家在国共双方皆有成就者。他们这些家族家风传承起到了带动民间崇文重教的示范作用。

到罗前,就听闻四家,到县后还为遭不公正待遇的吕老先生提供过帮助,在这20多年的岁月里,与这四家后代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交流。

当然,罗山与苏州,地域环境、经济文化的能量禀赋都有差异,家族和人才的知名度、影响力也不在一个量级。但其积淀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文脉的培育养成需要去挖掘整理、继承发扬!



作者简介:

 江力,罗山县政协原主席






《信阳文学》杂志理事单位:

信阳市浉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阳市浉河区知识产权局)

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五星街道办事处

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村民委员会

信阳市浉河区坤佳酒业商行(黔茅酒信阳总经销)


法律顾问:刘国华  刘继东

财税顾问:王会霞


《信阳文学》杂志投稿邮箱:xywx1989@126.com

信阳文学公众号投稿邮箱:xinyangwenxue1989@163.com




编校 | 吕   佳 邵   蝶
二审 | 王纪红 张   弘
终审 | 张国栋

信阳文学
信阳市浉河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