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个总结吧 | 远山

文摘   2024-12-31 21:15   河南  


写个总结吧

文/远山

健身的力量,总会把我往室外推。这不,一大清早我又慢跑在去燕尾岛方向的湖东大道上。三三两两的车辆和我相背而行,或许它们驮着冬泳的人们回家。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吧,让我去看个究竟。来到燕尾岛,站在岸边,风竟然有刀一般的锋利,扑在脸上,切肤疼痛。靠近岸边的南湾湖水域,在暗淡的晨光下,星星点点的人们,有的套着救生圈,有的背着救生气囊,有的什么也没有携带,丝毫没有害怕冬天寒冷的表现,用不同的泳姿在水里玩起了花样。我站在岸边成为一位观众,看着水中精彩的表演,让我心生羡慕与嫉妒。他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许是给一年来的游泳成绩写的最好的总结。

说起总结,人们往往想到单位写总结。是的,在职业生涯中,我也游走了好几个单位,写了一辈子总结。用这些文字可以请出版社出版一本几十万字的书,是没有问题的。刚参加工作时,不知道怎么写总结,我有些强词夺理或自我开脱——自己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全凭自己的理解去写。好在领导看了我写好的总结后,说还可以吧。一个“还”字,让我感受到领导的包容与理解,也深知自己写总结的能力有限和不足。不甘落后的我开始到书店,找亲戚托朋友在外地购买公文写作方面的书籍。那时没有网络平台,想买一本书比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要一碗饭还要艰难。现在方便多了,想买什么书,在网上只要你肯付钱,所需要的书都会与钱逆行,很快就会由快递公司送到你手中。

一个单位一年写一两个总结,也属正常之举。现实中,我常常听到有些单位领导对写总结的要求不同,大事小事都会让你写个总结。我琢磨着领导或许用总结彰显水平与能力,或许用总结代替行走基层的路径,或许用总结来展示自己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否则,领导那般执着地让“写个总结吧”,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我也想写个总结。

过去的一年里,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我不停地为生活而奔波和操劳,总能听见缺钱花的声音。一次我听见一位小伙儿和他的朋友边走边聊天——工资刚发就秒没。他在透支生活。心酸与劳累不时地触动着我。不过让我欣慰的是,今年,我结识了不少文友,读了不少好文章,让我的精神食粮很富有。因此,总想把所见所闻的零零碎碎的话题写一写,算是对陪伴我这一年四季的美好时光的一个交代,也想为这一年留一个痕迹,心里觉得踏实些。

这一年,进入文学圈子,身上多了一个担子,也多了一份责任。喜爱诗歌的七二燕喃,带着我们一起向前行走,遇事总是与大家商量着来。把文学大家请进来,主动走出去取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采风活动,让很多同行羡慕不已。在工作上,他居然骑着自行车追上了高铁。这也激励着我们在组稿编辑《信阳文学》杂志过程中,时刻做好准备,要准点乘坐上每一趟高铁。改版后的《信阳文学》杂志,从64页增加到160页,饭量陡增,粮食饥荒让我不知所措。我们一边与知名作家乞讨精神食粮——约稿,一边通过《信阳文学》官方平台征稿。感谢家人们的不离不弃,全力资助,总算度过了“粮食关”。

说起约稿,我真得说上几句,否则不吐不快。今年,我和胡亚才先生约过三次稿。他原是市政府的一位领导,因为出山店水库移民搬迁工作,我与胡先生有过长时间交际。他工作特别认真,特别有办法,特别能出成绩。他更是一位知名作家。退休后笔耕不辍,散文写得特别好。他的文章读来感人,常常让人落泪。我每次向他约稿时,他都会说上意思大致一样的话语:“我想一想,筛选一下,再发给你们。”把好文章大方地给我们刊发,让我特别感动和敬佩。

应约,陈春仁先生给我发来几篇稿件,每次发稿来时,后面总会跟上一串文字:“请你们审审,不能发就不发;能发,什么时间发都可以。”这种理解让我感到很温暖,也让我没有压力,反倒有了动力。我们从内心里感谢陈先生。其实陈先生同样是一位知名作家,他写的儿童探险小说,已经行走在大江南北的探险路上。

说到文,一定要说人。先说说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田君先生吧。我还没有进入文学这个圈子里,感觉他有些高不可攀。因为文学这座林子大,什么鸟都有。或许因为我的惯性思维在作怪——见过有些官不大寮不小的人,总把自己当成站在塔尖上的那个人,自我感觉良好,不可一世的。其实这话已属于多余或是无聊了。可是我接触到田先生后,发现他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文章写得好——他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红二十五军》,在即将迎来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的2024年5月出版发行;更重要的是他平易近人,从他身上看不出中国官员有级别之分,他与大家团结一心,打成一片。把进入文学圈子不久的我当成自家兄弟,这让我不尊重他都难。

还有一位,那就是陈峻峰老师,过去几乎没有和他接触过,刚接触时有点怵怵的——因为一是他在文学上属于泰斗级别的人物。《信阳文学》2024年第五期凝视经典栏目刊发了他的一篇文章《申国志》。看看信阳作家邱宝梁先生在卷首语里是怎么样对这篇文章进行评价的:“陈峻峰先生一篇《申国志》,浩浩汤汤,古朴典雅,诗化的语言,转折、停顿、句读,是镶嵌在申城古城上的一枚枚云雷纹、兽面纹、蟠螭纹。掌故之必要,文化之必要,非不读无以知晓,观此文想起他曾与信阳另一位淮河文明研究名家的对话,言犹在耳,飞沙走石、见解独特,非常人不可靠近。”二是他已是年逾七十岁的老先生了,而且他的脸似乎比别人的多了一层油腻一般,我有一种害怕和恐惧好像都隐藏在他那张黝黑的脸上。然而,和他几次接触,却发现他是一位非常受人尊重的老师:他会和我们聊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也会和我们聊一些工作上的事,还会和大家一起谈写作体会。一次峻峰老师聊到《申国志》的写作感想和体会时,时长虽然一个多小时,但是我们听得意犹未尽。甚至有一位女文友抱怨我没有录音。她说,峻峰老师的这个体会,整理出来就是一篇经典文章。这让我后悔莫及。不仅如此,峻峰老师还对《信阳文学》杂志给予了很多关注和关心。在他的一个朋友圈里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们地方文学刊物,在一帮热心的志愿者、奉献者、热爱者、崇高的理想主义者之努力下,办得像模像样,风生水起。办刊物无疑是花钱的事、事无巨细的事,也一定是形上的事、崇高的事。写、编、校、读,设计、印制、发行,是这世界一部分人的精神行为和生活,所带来的焦虑、奔忙、寄望、愉悦、美、快乐,无以言表。谢谢你们,一并坚持。”其实,我们真正要感谢的是像峻峰老师这样的作家或读者,给予我们的支持与鼓励。

当然,要说感谢,还有一位,那就是浉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浉河区文联原主席杨扬。和她交往不用设防,很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友好距离,她以豁达、开放的姿态,让我们处处工作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今年浉河区作协换届后,她主动提出不再兼任《信阳文学》主编。她说,办文学杂志要去官化,只要不违反意识形态,一切要放开搞活,集大家的智慧,调动各方积极性办好杂志。她鼓励大家多到一线采风,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多创作高质量稿件。这些指导性意见充分展示一位主管领导的文学情怀和民主办刊的工作思路。最让我感谢的是她常常到《信阳文学》编辑部指导工作,了解办刊困难,帮助解决问题,使我们在困难重重的办刊之路上看到曙光,从而坚定了高质量办刊的信心。

下面再说说两位特殊的作者吧。

7月的一天,《信阳文学》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广西百色市的信件。因收件人署名是我的,我立即打开信封。让我惊讶的是在电子邮件这么便捷的今天,却有人用纸质邮件寄来一篇近万字的小说《故里》。首页写道:“编辑老师:您好!因渴望能蹲贵刊一角,冒昧打扰,见谅。”落款署名是杨荣杰。让我更惊讶的是,当我看到杨老师的个人简介后,他居然是1945年出生79岁高龄的老人,文学情怀还是那么殷实。我随即拨通了杨老师的电话。据他介绍,他是广西凌云人,曾任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主席、《右江文艺》副主编。退休多年一直没有放弃这份对文学的执着。他听他的一位河南朋友讲,《信阳文学》今年改版了,办的很不错。杨老师说:“我抱着一种试试的心态寄去一封信,原本想是石沉大海,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给我回电话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11月中旬的一天,天气暖和得有一种春天的感觉。编辑部突然来了一位陌生的老人,高高个儿,肤色白净,眼睛饱含泪水,喃喃自语:“我终于找到家了!我终于找到家了!”这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赶紧给他让座。他喝了一杯茶水后,才慢慢从激动中平静下来。他说,他叫郭新予,70多岁了。原籍林州,从小随父南迁信阳地区信阳市(现信阳市浉河区)至今。年轻时酷爱文学,时常写一些诗歌和散文,在《信阳文学》杂志上发表。20年前因家庭变故,与《信阳文学》失去了联系。近年,刚从那个阴影走出来的他,就四处打听《信阳文学》杂志办刊的一些情况,经多人介绍,辗转多个地方才找过来。

当然,一年来,还有很多文友相随相伴,大家都有一个梦——情怀不老,文学筑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也从自己身上的去掉了不少——不好的,不对的,让别人不高兴的;当然还有别人想让我去掉的,我认为不一定是不好的,我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有不少。有时我也解剖自己,想回答“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爱人有时抱怨我说,谈起文学就忘了家。不过,还是说说家里的一位小朋友吧。她就是我的小孙女彤彤,快五岁的她也是一个小小的文学爱好者:我看书时,她读书;我不看书时,她当我的“老师”,教我唐诗宋词等。《千字文》对她来说,已经背诵得滚瓜烂熟了。一次我说:“彤彤老师,教我《千字文》吧?”她说:“教您那么多遍,您还是学不会,不再教您了。您也只会背诵像《咏鹅》这样的诗歌。”这老师还是很有个性的。她用这种方式说我,我反倒没有生气,我的一身疲惫都被她批评的无影无踪了。

一年又快要到头了,说收获满满也不现实;说没有收获,也是有些谦虚。也有很多遗憾:有的是自身的遗憾,或许是因年龄的增加的一种怀旧所致吧;另外一种就是不可控的外界因素:有的不是有意而为之;有的则是有意而为之,有一种隐隐的痛和很痛的遗憾。

我东扯葫芦西扯瓢,不知所云,算作总结吧。只是看看得失,更重要的还是把眼光看向未来。



作者简介:
远山,本名姚峻,男,河南商城人,现居住在信阳市浉河区,喜欢读书,热爱文学。





《信阳文学》杂志理事单位:

信阳市浉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阳市浉河区知识产权局)

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五星街道办事处

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人民政府

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村民委员会

信阳市浉河区坤佳酒业商行(黔茅酒信阳总经销)


法律顾问:刘国华  刘继东

财税顾问:王会霞


《信阳文学》杂志投稿邮箱:xywx1989@126.com

信阳文学公众号投稿邮箱:xinyangwenxue1989@163.com




编校 | 高慧欣 闫奕妃
二审 | 王纪红 张   弘
终审 | 张国栋

信阳文学
信阳市浉河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