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杜甫的“桃花源”

文摘   2024-12-13 21:22   陕西  

西郊     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1zhì):书、画的封套,用布帛制成。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离开碧鸡坊,前往西郊草堂的情景。

碧鸡坊”是街巷名,根据史料记载,当年成都有一百二十个坊,第四个就是“碧鸡坊”。巴蜀地区海棠花特别多,而“碧鸡坊”的海棠花尤为繁盛艳丽,在当时的唐朝就已经声名远扬(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后来也曾在这里居住过)。

草堂则是诗人在西郊的居所,这里的”字,不仅表达了方位上的朝向,更蕴含了一种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生活的心境。

接下来,诗人继续描绘沿途的风景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这句描绘了春天里,市桥边的树新叶嫩绿,枝条纤细,随风轻摆,给人以生机勃勃、轻柔飘逸之感

江路指的是沿江的道路,野梅则是指野生的梅花。在春天,诗人沿着江边、在小路上行走,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梅花香气,清新而又淡雅。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在这里,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草堂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诗人的书籍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即使在隐居期间,也不忘读书学习,保持精神上的充实。


看题指的是阅读书籍中的标题或内容,药囊则是古人用来装药物的小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阅读书籍中的内容来减轻身体上的病痛,体现了诗人以文人墨客特有的精神寄托方式来消磨时光。

诗人在草堂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书籍作为他的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他身体上的病痛折磨之感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俗名利的淡然。在这僻静的地方,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来来往往,这种疏懒的生活让他感到惬意和满足。

这里的疏懒”并非贬义词,而是指超脱物欲、心灵自由的境界。“意何长”则是在反问自己这样自以为惬意的生活究竟能持续多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个人心境细腻入微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纠葛。




西郊》的作者杜甫一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他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怀有政治抱负。然而,在唐玄宗开元后期的科举考试中,他一直无法进士及第,这使他不得不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漫游生活。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了社会的底层,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

后来,杜甫曾长安居住近十年时间,但始终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生活贫困的他也因此对当时社会状况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才因献赋被唐肃宗赏识,被任命为左拾遗,并随驾返回京师。

到了唐肃宗的上元元年(公元760),此时杜甫已经离开了繁华喧嚣的都市,选择了一个相对宁静的地方——成都郊外居住。这里远离尘嚣,环境清幽,非常适合诗人静心思考与写作。据考证,《西郊》这首诗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西郊》中提到的草堂”实际上就是指位于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成都流寓期间的故居。杜甫曾在这里居住近四年时间,创作了240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因此,杜甫草堂见证了这位“诗圣”如何将个人遭遇融入诗歌之中,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特征和个人情感的作品。这座草堂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遗址之一。

唐末诗人“花间词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韦庄后来发现了杜甫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得该遗址得以保存。此后,自宋朝到明清时期的历朝历代杜甫草堂进行修葺和扩建。如今,杜甫草堂已经成为人们缅怀先贤、研究唐文化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更是连接古今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诗意。在这里,人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诗圣对话,体会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人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人,后迁居河南巩县。杜审言之孙。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移家成都时,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而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诗词歌赋话文史
品诗词,读文史、看奇趣典故,探寻千年古文化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