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黄庭坚
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黄庭坚在这首《菩萨蛮》引言部分提及的关于王荆公,即王安石的集句词,相关文章详见“田园生活的闲适之情,黄鹂声中的绝望与挣扎—— 王安石《菩萨蛮》”(田园生活的闲适之情,黄鹂声中的绝望与挣扎 —— 王安石《菩萨蛮》点击文章名称即可访问)。不过,王安石《菩萨蛮》的版本与文中引用部分有差异。
【2】“疏懒意何长”:出自杜甫《西郊》,详见原创文章:《西郊》——杜甫的“桃花源”(《西郊》——杜甫的“桃花源”点击文章名称即可访问)。
【3】“春风花草香”:出自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该诗介绍详见原创文章:春日迟,江山丽,花草香—— 绝句中的“以诗为画”(春日迟,江山丽,花草香 —— 绝句中的“以诗为画”点击文章名称即可访问)。
【4】“江山如有待”:出自杜甫《后游》,该诗介绍详见原创文章:美景与豁达背后,藏着怎样深沉的忧郁?—— 杜甫《后游》(美景与豁达背后,藏着怎样深沉的忧郁?—— 杜甫《后游》点击文章名称即可访问)。
【5】“此意陶潜解”:出自杜甫《可惜》,该诗介绍详见原创文章:《可惜》杜甫写尽了人生的遗憾!(《可惜》杜甫写尽了人生的遗憾!点击文章名称即可访问)。
“半烟半雨溪桥畔”,这句描写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在溪水旁的桥边,烟雨蒙蒙,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这种朦胧的景象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渔翁醉著无人唤”,接着描述了一个渔翁形象。这位独自在桥边垂钓的渔翁似乎喝醉了酒,周围也没有人去打扰他。这里,通过渔翁形象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疏懒意何长”,此句进一步描绘了渔翁的心境。他的心中充满了闲适与自在,没有世俗琐事的牵绊,也没有功名利禄的追求。这种“疏懒意”,实际上是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赞美。
“春风花草香”,这一句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周围的自然环境。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花草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增强了读者的沉浸感,使人仿佛能够亲身体验到那份来自自然的清新与美好。
词的下片以“江山如有待”开启,这里的“江山”指的是山河大地。词人向往大自然,这里采用拟人的描写,将杜甫诗中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我两忘的超凡境界,巧妙运用在自己的词作中。因此,不露痕迹地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的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就是说,这片美丽的土地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到来。这种表述方式既表达了作者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出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
因此,也就有了下一句:“此意陶潜解”。陶潜,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这种想要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之事,恐怕也只有开辟山水田园诗派的陶渊明才可以真正理解,并欣赏这样的意境。
词人在这里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喜爱,转而聚焦到对抛弃名利归隐的先哲身上,自此挑明了本词的隐逸主题。自此,词人强调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认同以及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最后两句,词人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意愿,但究竟何去何从,是深林,是幽谷,还是静谧的湖泊,却无人得知。然而,如若随之前往,定能洞察他心之所向。这两句在整首作品中,贯穿着接下来的情感与意境,收尾处极为巧妙,既飘逸又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通过对自然风光及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作者黄庭坚渴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整首作品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这首词为集句之作。上片绘就一幅溪边野钓之景,尽显渔翁与天地合一之趣;下片则描述了江山之美。此词仿效王安石之笔法,巧用移花接木技巧,借用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以细腻笔触勾勒山水、溪桥之胜景,传达了词人希望追随先贤脚步、隐逸山林的志向。
该词虽由前人诗句拼凑而成,但主题鲜明,结构紧凑。上下句之间衔接自然、言简意赅。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学识,通过巧妙的构思与布局,创造出超越原作的艺术效果。因此,这首词堪称集句佳作之典范。
词人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书法精妙,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宋四家”。尤其擅长于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宗主。其词与秦观齐名,然成就不如秦观。早年词近柳永,多写艳情;晚年近苏轼,风格豪放。著有《山谷集》,词集《山谷词》。书法墨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