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晚年的佳作,它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南渡后的心境变化与深深的思乡之情。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沉水:即沉香。名贵的熏香料,古人常用来净化空气。
“风柔日薄春犹早”,这一句开篇就以柔和的春风和淡淡的日光勾勒出了一个早春时节的景象。在这里,“风柔”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春风和煦,也暗示着词人内心的温柔与脆弱;而“春犹早”三字,既是对季节的实写,也是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经历的一种隐喻——尽管春天已至,但心中的寒冷尚未消散。
“夹衫乍著心情好”,第二句通过描写换季穿衣的细节,反映了词人在特定时刻下的愉悦感受。在初春的季节,词人换上了“夹衫”,心情起初也是愉悦的。然而,这种短暂的喜悦并不能掩盖内心深处隐藏的忧愁。
“睡起觉微寒”,第三句突然转折,表达了即使在和煦的春风里,醒来时仍感到一丝寒意。这里的“微寒”虽然字面看起来是身体上的感受,但对词人来说恐怕更多的是她心灵上的孤寂与凄凉。这种“微寒”的感觉可能触发了词人对北方沦陷故土的怀念之情,进而导致她的心情产生了变化。
“梅花鬓上残”,第四句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在清晨醒来,发现头上的梅花装饰已经有些凋零。这里的“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同时也暗指岁月无情,青春易逝。鬓上的梅花残败,由此恐怕也会让词人不免联想到自己在亡国后,因战乱颠沛流离的各种不幸遭遇,心绪自然开始发生转变。
这两句中的“寒”和“残”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词人心情由最初的愉悦,到因寒意而起的心境渐变过程。为下片对亡国之恨、思乡之痛积蓄并酝酿出的情感爆发,奠定了基调。
下片开始转向更为深刻的情感表达:“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在这里,“故乡何处是”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对于亡国而流离失所的人来说,故乡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位置,而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这个问题根本就无从解答,所以只有在痛苦中发出一声强烈的感慨:“忘了除非醉”。就是只有在酒精的麻醉下,才能暂时忘记那份刻骨的思乡之痛。
只不过,即便如此,词人就真的忘却了这些苦痛吗?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最后两句给出了答案,进一步深化了上述的主题。
浓浓的沉水香味在一觉醒来后已经消散,但酒醉之意仍未消除。这就将词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用细致入微的笔触刻画出来。
这里的“卧时烧”则意味着词人在夜晚难以入眠,只能借助沉香的香气来安抚自己的心灵。然而,即使香气散去,酒意仍未消退,这表明词人的愁绪是如此深重,以至于连时间和物质都无法将其消磨殆尽。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这首词的写法很特殊,作者将悲愁的环境选在了早春时节,在酒醉初醒后,抒发自己浓烈的思乡、思故国之情,将词人从喜悦到悲愁,再由愁恨转而到沉郁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而结句“香消酒未消”进一步深化主题,表明作者的思乡、家国情怀没有消退。全词语言平易,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词人简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宋朝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夫妇二人皆好诗词,酷爱金石图书,琴瑟和鸣。早期生活优渥,但一切在金兵攻陷汴京赵明诚病死后迅速改变,李清照的后半生颠沛流离,生活凄苦,被人骗婚骗财,为了结束婚姻还不得不入狱。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阁相思及悠闲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爱情的追求,语言清丽。后期则更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之苦,词情哀婉凄凉。李清照写词,擅于运用白描手法,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