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别夜的离愁别绪 —— 韦庄《菩萨蛮》是对唐王朝的隐喻怀念?

文摘   2024-12-07 23:53   陕西  

韦庄,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菩萨蛮》系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这首《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逐句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菩萨蛮      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首句红楼别夜堪惆怅”,开篇即以“惆怅”二字奠定了全的基调,描绘了人在一个分别之夜,身处装饰华丽的红楼之中,内心的无限感慨与不舍。

这里的红楼”,不仅指代了具体的建筑物,更象征着繁华背后的离愁别绪,以及人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与留恋。在那个灯火阑珊、夜色渐深的时刻,每一次回望都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和对未来不确定命运的忧虑。

紧接着的香灯半卷流苏帐”,进一步刻画了室内的环境细节。

香气缭绕的灯光下,流苏帐幔轻轻垂下,一半卷起,一半低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这样的场景设置,既展现了古代居室的奢华与雅致,又巧妙地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即将离别之人的依恋不舍,也有对孤独夜晚到来的淡淡忧伤。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转至户外景象,残月如钩,正是离别之际。人用残月”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时间,更寓意着美好事物的不完整与遗憾。


美人和泪辞”,则是整首词中情感最为浓烈的部分,美人含泪告别的画面,既是对眼前离别情景的直接描述,也是对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哀愁的深刻表达。这里的美人”,或许不仅仅是一位佳人,更是人内心深处理想(唐王朝)的象征。

下片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通过具体器物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词的意境。

琵琶上镶嵌着金色的翠羽,显得华贵而精致,每当弹奏之时,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仿佛黄莺鸣叫般清脆悦耳。然而,这美妙的乐声在此刻却更添几分凄凉,因为它伴随着的是离别的旋律,是人心中无尽的思念与不舍。

琵琶之声,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美人”送别词那种断肠与不舍之情感传远方,也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了他们那跨越千年的情感与共鸣。


一句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则是全词情感的升华。

在这里,绿窗”象征着普通人家的温馨与安宁,而人似花”则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家中等待之人的如花的美丽与温柔的性情。这句既是对离家在外人的呼唤,也是人内心深处对家乡以及安定生活的渴望。



这首是韦庄所作五首《菩萨蛮》中的第一首。

词中描绘了主人公在红楼与情人离别之夜的场景:熏香缭绕在烛灯周围缓慢、缥缈升起,弥漫在室内的香气带给人一种舒适而慵懒的感觉,隐约映照半卷流苏帐的景象。只是,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刻,一轮残月当空主人公即将远行,与美人依依惜别时,美人默默相送,真是让人感受到那种不忍与之分离、肝肠寸断离别之痛

临别之际,美人主人公弹奏如泣如诉的送别之曲,琵琶上装饰着金制的翠羽,雍容华贵;琵琶弦上跳跃出娇软莺语的曲调听起来颇为婉转动人。离别的音乐似乎在劝早日家,因为碧纱窗下如花美眷在等待。

韦庄,唐朝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只是在韦庄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衰落,加之他的父母早亡,韦庄在少孤贫的环境中长成。在公元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时,恰逢黄巢军队攻占长安。

生活在唐朝末年和五代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韦庄经历过多年战火的动荡与漂泊异乡之苦。但他在异乡也一直没有放弃备考,终于在公元894年进士及第。后来在唐王朝为官时,也多次上书献策。对他而言,这份游子故国的思念与向往之情显得尤为珍贵。

因此,这首《菩萨蛮》,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安定和平与人民平安幸福生活的一种深切期盼。


韦庄晚年担任前蜀宰相。在寓居于蜀地时,他创作了这首《菩萨蛮》,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刻画,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而又不失美感的艺术世界,以此来回忆江南旧游的情景

而这时候的韦庄已经是古稀老人,心中自然有落叶归根的念头。但唐王朝对他而言,已经是永远也回不去的故国了。所以,韦庄很可能是借此词,对已经亡国的唐王朝一种隐喻的怀念之情



词人简介: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及第,为校书郎。在唐宣宗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灭亡。五代时,入蜀为宰相。作为唐末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韦庄的词作被评价为“清艳绝伦”,其风格较温庭筠的词更清新明朗。著有《浣花集》。他的长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说为《陌上桑》)并称为“乐府三绝”。




诗词歌赋话文史
品诗词,读文史、看奇趣典故,探寻千年古文化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