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深处的孤独与豪情!—— 岑参《碛中作》

文摘   2024-12-19 21:56   陕西  

唐朝浩瀚璀璨的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因其独特情感和新颖意境而独树一帜。

岑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两次前往边塞,亲身经历了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壮美。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自己在广袤沙漠中的诗意感受。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1】碛():沙漠;不生草木的沙石地。


走马西来欲到天这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空间场景。

西来”点明了行进的方向;“欲到天”表明了诗人所处的边塞离家之远,诗人一路骑马疾行,仿佛要走到天的尽头。另外,在这里也展示出西北高原、在大漠荒野中空旷天低的气势。而这种高远辽阔、目之所及天地相接之景致,无不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不仅展现旅途的紧张和遥远,也体现了诗人扬鞭跃马、不畏艰难的豪迈情怀。

接着是辞家见月两回圆”。这里的“两回圆”,从时间上来讲,指的是月亮经历了两次满月,即,诗人离开家乡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表面看,这句只是简单交代时间又恰逢圆月之时。而在这漫长旅程中,当诗人抬头望那一轮圆月怎么能不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情怀,以及他对家深深思念之情呢?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使命,继续前行。于是,诗人从对家人的思念,转而回到现实中来。

第三句故意设问道,今夜未知何处宿”,似乎透露出一丝迷茫与不确定的感觉。随着天色渐暗,诗人开始思考今晚该在哪里歇息。这种未知的状态增加了诗句的悬念感,同时也反映长途跋涉中的艰辛。

末尾一句平沙莽莽绝人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荒凉孤寂的世界。广阔的沙漠上没有一丝人烟,只有无尽的黄沙和寂静的夜空。虽然身处这个明月照耀下的荒凉大漠,在苍茫中的诗人似乎并未让人感觉到丝毫的低沉与哀伤。


其实,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在诗人笔下的边塞戎马生涯的艰苦,边塞之地的荒凉,都是在从另一个方面反映诗人从军边塞的豪情壮志。

《碛中作》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边塞风光。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并且将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诗中的情感深邃而意义深远,内涵丰富且韵味独特。



诗人简介:

岑参715 770年),南阳(今河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后随同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后卒于成都。擅长七言歌行,作品多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奔放,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有《岑嘉州诗集》。




诗词歌赋话文史
品诗词,读文史、看奇趣典故,探寻千年古文化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