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2】宵柝(xiāo tuò):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3】晓筹:拂晓的更筹。指拂晓时刻。
【4】鸡人:皇宫中报时警夜的卫士。
【5】莫愁:古乐府中传说的女子。一说为洛阳人,为卢家少妇。
在诗的开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来表达唐玄宗派方士在海外仙山寻到杨贵妃的传说。后用“徒闻”对此加以否定。就是说即便唐玄宗听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挂着愿意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秘密约定,但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此生”二人的夫妇关系已经终结,而所谓的“他生”更是虚无缥缈。这里,诗人用“徒闻”和“未卜”两个词语,既表达了对唐玄宗盲目迷信的讽刺,也为下文定了基调。
接着,诗中的“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通过对比昔日宫中的安逸与现今逃亡生活的艰辛,揭示了唐玄宗从皇帝到流亡者的巨大落差。
这里的“虎旅”和“鸡人”分别代表了战乱和平静的生活。“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但在前面加上了“空闻”二字,就适得其反,是要发动兵变。这就会产生下面“无复鸡人报晓筹”。
诗的后半部分,“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再次运用对比手法,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对照。
当年的二人曾经讥笑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见一次面,而他们则是要生生世世结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的。而当“六军”不发,结果就可想而知。所以杨贵妃被“赐死”的结局既顺理成章,也从另一方面将唐玄宗的虚伪与自私暴露无遗。
在这里,诗人用“六军同驻马”形象地描绘了马嵬坡事变时军队的哗变,以及唐玄宗无力回天的悲哀;而“七夕笑牵牛”则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也让读者对唐玄宗的政治无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末两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是全诗的高潮所在。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强烈质疑唐玄宗作为皇帝的能力和价值。在这里,“四纪为天子”指的是唐玄宗在位的时间,即四十余年,而“卢家有莫愁”则是指普通百姓卢家能够保住善于织布、采桑的妻子莫愁,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通过这样的反问对比,诗人尖锐地指出,即使是贵为天子的唐玄宗,也无法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反而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享有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这不仅是对唐玄宗个人能力的讽刺,也是对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马嵬(其二)》,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实则深刻讽刺了唐玄宗的政治失误和昏庸无道。诗中通过对比昔日宫廷的繁华与今日逃亡的凄凉,以及唐玄宗身为帝王却无法保全爱人的悲哀,展现了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王如何在爱情和权力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最终落得个“不及卢家有莫愁”的下场。
唐朝诗人咏叹马嵬坡之变的作品很多,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将罪责归于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的。而李商隐的这首诗,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李商隐所写的这首诗只是从唐玄宗连自己心爱之人都无法保全来讽刺,而他的另一篇诗作《龙池》,则将唐玄宗“父夺子妻”的真实面目展露无遗,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笔者在2024年08月19日的另一篇文章:“所谓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不过是父夺子妻的人间丑剧!——李商隐《龙池》:大胆揭露与含蓄影射的完美结合!”所谓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不过是父夺子妻的人间丑剧!——李商隐《龙池》:大胆揭露与含蓄影射的完美结合!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xī)生。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进士,曾任东川节度使等职,但因为受到牛李党争影响,被排挤,后穷困潦倒。所写作“咏史”诗多托古讽今。擅长律、绝,用典很多,多有隐晦表达自己思想之意。著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