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与裴迪》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期所作,大约与《辋川集》同时写就。
王维一生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繁荣与安史之乱的动荡,其诗作也反映了他个人心境的变化。
这首诗是为劝慰友人裴迪而写的,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感悟,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风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意思是给你斟酒,愿你喝完后能够自我宽慰,世间的人心反复无常,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涛。
这里的“酌酒”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乐趣,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诗人以酒为媒,与友人共话心事,试图在酒精的微醺中寻求一种心灵的解脱和自我安慰。
这句诗以劝酒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慰藉之意。同时,诗人也揭示了人情的复杂多变,如同波浪一般起伏不定。这种比喻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现实。
第二句“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意思是朋友即便相携到白首还要按剑提防,要是你盼望先富贵的人来提拔你、帮助你,只不过惹他一番耻笑罢了。
这里用“按剑”这个动作来象征警惕和不信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深刻认识。而“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先达”指已经成功的人,“笑弹冠”形容他们得意忘形的样子。这句诗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成功后的傲慢心态,以及他们对失败者缺乏同情的现象。
“弹冠”最早出自于《汉书》的典故,据说在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子阳和贡禹是好朋友。王子阳为官后,贡禹就拿出自己帽子并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也有心准备做官。后来,贡禹果然得到举荐。这个典故本来是褒义,指朋友互相帮助。
但是,诗人这里却反用其意,指出先富贵者对后来者的轻视和嘲笑,以这样的事例来说明,友情并不可靠。即使是多年的老友,也可能因利益关系而反目成仇。进一步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心的冷漠。
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即使是白发之交的朋友,也可能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而那些权贵之家,更是对名利看得极重,轻易不会放弃任何可以提升自己地位的机会。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第三句“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意思是草色青青,已经全被细雨打湿,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草色在细雨的滋润下更显青翠,但花枝却因春寒而难以绽放。这种日常的生活景象既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也隐喻了社会环境中的种种困难和阻碍。
第四句“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意思是世事如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亲近大自然,享受美食,保重身体。
他认为世间的种种纷争和烦恼就像是“浮云”一般,不值得过于追问和纠结。与其沉溺于这些无谓的纷扰之中,不如选择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享受宁静与自在。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晚年的人生哲学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看法。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他认为世间的纷扰和纷争都如同过眼烟云般不值一提。因此,他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享受宁静的生活和自然的馈赠。这种态度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也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和追求。
《酌酒与裴迪》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反映了唐代诗人王维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人以劝酒开篇,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慰藉之情;接着通过描绘人际关系中的防备和猜忌以及先富贵者的嘲笑和轻视,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心的冷漠;然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最后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简介:
王维(?~761年):字摩诘,今山西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王维前期写了不少边塞诗,后期多写山水田园诗,晚年参禅悟道过着半隐居生活。王维尤其擅长五言,有“诗佛”之称。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王维还擅长音乐、书画,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