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党课”传党音 赋能发展促振兴——丹凤县运用“乡音党课”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与启示

学术   2024-07-09 10:24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近年来,丹凤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健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理论宣传工作体系,创新搭建“乡音党课”学习宣传平台,通过鲜活生动的事例、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统一思想和行动,推进乡村振兴。


丹凤县商镇王塬村“乡音党课”


主要做法


面向群众,创新理论宣传路径。着眼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理论政策,打造有温度、有乡情的基层党课。一是打破理论到实践的壁垒。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原则,紧盯占全县近1/2的基层党员、广大群众,以“乡音党课”方式,推动理论宣讲进农村、进社区、进院落、进企业,让刊发在纸面上、网络上的党的创新理论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打破群众学习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距离感、生硬感,让党的创新理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从创新理论到指导实践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二是丰富理论学习的载体。依托农村常见的庭院会、院落会、板凳会等群众性活动,创新打造“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的“乡音党课”,让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学会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惠农政策、实用技术。三是契合基层党员群众的需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千万工程”经验、平安创建、红色故事,以及耕地保护、产业奖补、小额信贷、就业创业等惠农政策和产业发展实用技术,采取宣讲、解读、培训等方式,及时把权威的理论知识、详细的惠农政策、前沿的产业技术、先进的理念思路送到基层干部群众身边,产生教育群众、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乘数效应”。

组建队伍,塑造党音传递语境。突出“乡村干部”在“乡村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打造涵盖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基层群众的“乡音党课”队伍。一是培养土生土长的“乡村讲师”。组建由包村干部、村级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等为成员的“本土讲师团”,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二是推行喜闻乐见的“乡村语言”。依靠熟悉农村的党员干部,用生动朴实、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等快速有效送到群众中,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关心、对农民群众的关注关怀。三是锻造投身一线的“乡村干部”。深入践行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制度,推行“一线工作法”,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村组院落等生产生活一线,通过理论阐释、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干群互动、现场办公,推动政策在一线宣传、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锻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

锤炼党性,汲取前行智慧力量。坚持把“学思想”摆在“乡音党课”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基层党员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是紧扣主题主线。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作为“乡音党课”宣讲的主课、首课,注重把创新理论、形势政策、工作要求融入到理论宣讲中,把党员干部的学习体会、实践经历、真情感悟融入党课讲授中,把群众关切的社会保障、民生实事等融入到政策解读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二是打造流动党校。健全理论宣传普及机制,分层次、宽领域建立宣讲队伍,除组建“本土讲师团”外,与县级领导干部和党委(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组团式”帮扶和人才服务团技术培训,以及县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等“理论宣讲团”结合,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专业讲师分片区、分类别开展理论宣讲,县级领导带头到联系包抓的村(社区)讲党课,以“流动党校”提升理论宣讲专业化水平和影响力。三是汇聚奋进力量。把“乡音党课”同党纪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起来,深挖丹凤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和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等“现身说法”,通过身边的“好人好事”示范带动身边的人,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淬炼党性修养、弘扬社会正气,汇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丹凤县花瓶子镇苏河村“院落会”


取得成效


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自推行“乡音党课”以来,丹凤县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带动全县1.3万名党员干部自觉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纪学习教育等,有效把理论学习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乡音党课”做法被《陕西日报》专题报道。

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乡音党课”是丹凤县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践行“四下基层”“五个到一线”活动的具体实践,通过深入基层宣讲政策、现场办公,倾听民意、解决问题,吸引400余名党员干部、3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等参与理论阐释、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等3100场次,培育产业能手、电商“网红”等1500余人,基层干部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乡音党课”把理论宣讲与移风易俗、平安建设等内容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乡音党课”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紧扣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把开展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及耕地保护、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等政策解读培训作为重要内容,让基层党员群众既能学到理论政策,又能学到实用技术,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丹凤县竹林关镇孤山坪村田间地头农技培训

有益启示


贴近基层群众是“乡音党课”走深走实的先决条件。紧贴群众实际需求,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丹凤县开展“乡音党课”,围绕“在哪讲”“谁来讲”“讲什么”,在突出“讲理论、讲政策、讲发展”等内容同时,结合农时、农事、农户实际,把“讲知识、讲技能、讲文明、讲故事”等内容有机融入,既推动了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又使群众学到政策、掌握技能、增收致富。

站稳人民立场是“乡音党课”深得人心的中枢密码。“乡音课堂”不仅是党员群众理论的“加油站”,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新渠道”。丹凤县在“乡音党课”中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选择贴近群众生产实践、生活习惯的鲜活事例去阐释理论、解读政策,推动理论政策学习、农村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困难问题解决等工作互动共进,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赞誉。

运用群众语言是“乡音党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前提是让群众听得懂。丹凤县搭建“乡音党课”平台,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务实管用,采取“拉把椅子就开始”等节俭节约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口头语”“家常话”讲解,让基层群众易接受、能领会、可落实,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党员群众中扎根、开花、结果。


  

资料来源:《商洛调研》2024年第32期

图片来源:丹凤县委政研中心

责任编辑:任拉利



<转载本公众号图文请保持原貌,并注明转载来源及链接>






商洛政研与改革
宣传解读中省市政策,展示商洛政策研究和深化改革工作,搭建业务交流、汇思集智和对外宣传平台,发挥政策研究服务发展、深化改革引领发展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