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于琢磨中精进;教师,于引领中成长。11月13日实验小学与新兴小学联合举办了以“聚焦新课标 研究新教材 构建新课堂” 为主题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新兴小学的两位骨干老师用一节节精彩的课例为青年教师们答疑解惑。活动特别邀请了新华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白茹与马欣两位老师及语文工作室部分成员进行观摩与研讨。
雷艳华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舐犊情深”。在教学过程中,雷老师以“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和“作者能否画出这‘父爱之舟”这两个问题为驱动,让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然后通过互文阅读《背影》找到父子情感交流的连接点,得出很多作家都是通过一件小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一观点,最后就“我们的父母与课文中父母表达方式的不同”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时代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这份相似的爱总能牵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杨艳琳老师给大家带来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节日》,课堂紧扣语文要素,聚焦识字方法。老师由小游戏导入,在教学中引用了恰当的视频资料与文本资料,巧妙de将识字方法渗透到每个学生的身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插上方法的翅膀。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传统节日的形式和习俗,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这堂课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之门,让他们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课后新兴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张建敏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大家立足课堂、各抒己见,从“作者能否画出这父爱之舟?”到“引用了恰当的视频资料与文本资料,巧妙的将识字方法渗透到每个学生的身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识字能力”,面对各种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新兴小学赵甜甜:杨艳琳老师在教授《传统节日》这篇童谣时,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教授给低年级的学生,并且在认识生字的环节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注意的或者是识记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谈一谈,找发现,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也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真正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一年级就有—字~词~句子的学习,在二年级杨老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这一点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需要落实的,也是要贯穿始终的,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实验小学邓晓雨:今天有幸听了雷彦华老师的《父爱之舟》和杨艳林老师的《传统节日》收获匪浅。杨老师在讲授常、堂、赏三字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三字的区别,而是让孩子观察三个字不同,并让孩子用自己编口诀的方式识记三字,加深了对生字的理解。雷老师讲授课文时,不单单将内容拘泥于课文,给孩子们补充了《背影》这篇课文,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可以用不同的连接点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时联系生活,让孩子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感受生活中的连接点。
新兴小刘甜甜:学听完杨老师的这节课,我受益匪浅,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学习儿歌,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识字、认字,通过全班读、男女分开读、学生领读不断进行练习,在学习常、堂等的时候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深记忆,对于细节的把控十分到位,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应用。
实验小学冯坤:今天上午去新兴小学聆听了杨老师《传统节日》的课例,杨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传统节日》所在的单元是识字单元,意在教授给学生们多种识字方法,扩充识字量。杨老师在这节课上借助了多种形式,达成了这一目标。如:编儿歌、字理教学等等,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很高,课堂氛围感很好,也让我收获满满。
新兴小学李雨喧:课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导入新授巩固提高,教学设计层次清晰。设计了丰富的环节,对于识字方法的讲解细致,让学生学习到识字方法,不同的识字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识字工具。杨老师不断拓展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让学生不仅学习传统文化还能学习基础知识。杨老师在利用区分识字的时候,巧妙地利用边歌谣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别识字,还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谣,充分的帮助学生学习到识字方法。
实验小学张雪妍:杨艳琳老师执教的《传统节日》一课,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入手,通过多媒体展示各个传统节日的热闹画面,如春节的烟花、端午的龙舟赛,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了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好地理解节日内涵。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了字源识字、对比识字、生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字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极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新兴小学李雪然:杨老师讲授的《传统节日》一课,导入环节内容简洁明了,与后续知识点衔接紧密,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导入过程中杨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的良好语文素养。课堂环节紧凑有序,教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从导入、新授、巩固提高到课后作业,每个环节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很强。并且从本堂课学生的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有效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实验小学徐山:这次听课和教研活动让我收获良多。杨老师的《传统节日》带着学生们认识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美食和传统文化,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对传统节日的已有认识上深入的讲解了每个节日的特点特色,在遇到七夕节这个学生了解不多的节日时,杨老师通过视频故事讲解和古诗的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七夕节的由来,并明白了乞巧节的含义。在针对生字词教学中杨老师设计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让课堂充满乐趣,也让我学习了很多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的实践。
新兴小学邵冬慧:杨老师在讲传统节日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印象。对于难理解的节日乞巧节,采用视频播放形式介绍,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乞巧节的风俗!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新兴小学魏梦雅:杨老师讲的二年级传统节日的这篇课文,从导入不同的习俗让学生猜节日名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顺利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识字部分让学生以编歌谣的方式区分了赏常和裳,并设有小练习让学生填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实验小学王孟尧:雷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文中的七个场景,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场景描写表达父爱?”通过“画、想、议”体会父亲浓浓的爱就在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接着拓展朱自清的《背影》,由扶到放,小组探究场景是怎样表达深切的父爱的,探讨作者表达父爱的方式以及渗透在其中的观点。
新兴小学尚润琪:雷老师讲授的《父爱之舟》 以回顾第一节课的七个场景导入,通过文中提到的朱自清的《背影》和课文进行类比,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在场景中寻找细节,以小见大,体会父爱,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而找到两篇文章的连接点。通过最后的辩证的问题让学生大胆表达爱。
新兴小学教学副校长戴士立:两位骨干教师立足核心素养、发展学生思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作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对于课堂教学不要因循守旧,要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对照教研反思自己的问题,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要深耕课标、创新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
沧州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崔璀:在《传统节日》的教学中,节奏明快的儿歌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识字环境,不仅促进了他们对汉字的学习,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而在教授《父爱之舟》时,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文本中流淌的深沉父爱。教师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巧妙地将《父爱之舟》与《背影》中的父爱情感相联结,引导学生细致品味文字间蕴含的细腻情感。此外,老师的诗作也成为了连接文本情感的一个重要桥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父爱主题的理解和感悟,使课堂充满了温情与感动。
实验小学副校长马洪新指出,落实第一学段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不单单要优化识字教学,还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在执教《传统节日》一课时,还应及时介绍一下中国农历,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节日时间背景的基本认知。他也给执教《父爱之舟》一课的雷老师提出了一些创造性建议,如适时引入作者吴冠中的画作,让学生在视觉与文字的结合中,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厚情感。
最后对于两节课,发展中心白茹老师和马欣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议:《父爱之舟》一课,“问思辨”课堂不能脱离文本,教学中对文本细节挖掘尚浅,直接提出问题,难以助力学生体会情感脉络与意境氛围。整堂课可围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以‘舟’来表现父爱?再迁移到从《背影》中体会父爱”这三个问题来贯穿课堂。
《传统节日》一课,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单元统整的角度设计课堂,但其中对于部分环节可以做适当调整,识字单元以认字、写字出发,以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提高识字的能力,以汉字为载体,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树立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此次展示课不仅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其他教师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推动了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相信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引领下,两校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更多元、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教育之路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