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访谈 | 共话协和精神,激励年轻一代——访麦灿荣、李龙芸教授

文摘   2024-09-23 12:39   北京  

访

共话协和精神,激励年轻一代

——访麦灿荣、李龙芸教授

2024年9月11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党总支、内科学系联合主办第十八期“协和记忆——内科历史人文访谈系列”活动。本次访谈特邀了两位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深教授——消化内科的麦灿荣教授和呼吸内科的李龙芸教授。医院宣传处段文利处长,内科钱家鸣、方秀才、朱丽明等教授,内科学系李雪梅主任、党总支康红书记,内科学系刘晓清、庄俊玲、焦洋、郭潇潇副主任,风湿免疫科李梦涛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慧、徐燕副主任,消化内科杨红、李骥副主任及内科青年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还邀请了两位教授的家属骨科张保中教授一家参加。



麦灿荣、李龙芸两位教授在行医生涯中相识相爱,数十年携手共进,在各自领域深耕并屡获殊荣,在消化内镜和肺癌诊治方面造诣深厚,做出了杰出贡献。此次访谈,两位教授回顾了他们的从医之路,分享了他们在消化内镜和肺癌诊治方面攻坚克难的往事,同时也分享了在支援边疆建设、对外合作交流方面的心得感悟。



访谈现场气氛热烈,青年医师与两位教授频繁互动、积极提问,共同探讨医学问题和从医体会。康红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举办这次访谈,就是要引导年轻一代在回顾历史中传承协和精神,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麦灿荣教授:消化内科的开拓者和医学支援的践行者

麦灿荣教授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1964年加入北京协和医院。他从医六十载,既扎实掌握内科基本功,又广泛涉猎消化病学各亚专业,特别是在消化内镜领域造诣高深。70年代,麦灿荣教授主动请缨,参加了中央赴西藏阿里医疗队。他与其他医疗队员一起,为当地医生提供全方位的医学知识培训,同时和当地医院一起开办卫生学校,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他还和同事一起亲赴阿里多地培训当地赤脚医生,足迹遍布喀喇昆仑山下,为阿里留下来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在协和的从医生涯中,麦教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参与了一系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的科研项目,参加了多部消化病学领域权威专著的编写,培养了多名研究生。自1983年起,麦灿荣教授先后参与北京协和医院全国消化内镜进修学习班授课20余期,培养全国内镜医师上千人,为中国消化内镜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麦教授在访谈中分享了自己在消化道疾病诊治领域的研究,还特别强调了对青年医师的期望。他指出,医生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注重细节。他强调,“细致的检查常常能发现蛛丝马迹,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诊断”,临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从而决定治疗的成败。


访谈中,麦教授讲述了消化内科发展的历程与变迁,分享了他在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与成就。比如,他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了多种消化内镜技术,如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还能触类旁通驾驭腹腔镜,是我国首批学习掌握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内镜医生之一,特别是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多项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技术,并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放射免疫法测定激素水平等先进技术,极大提升了消化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麦教授在访谈中回忆了他在1970年代前往西藏阿里地区开展医疗援助的往事。当时,阿里地区条件极其艰苦,高反情况普遍。麦教授带领医疗队克服高原缺氧、物资匮乏等困难,每日往返于村落间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面对恶劣环境,每次出诊都充满挑战和危险。他表示:“作为医生,服务患者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不论是在协和医院,还是在祖国的边远地区,我们都应该始终坚守这个信念。”


他回忆道:“阿里的空气稀薄,氧气只有平原的一半,我们还得翻山越岭,带着药箱为村民们送医送药。”麦教授还讲述了一次巡诊途中的惊险经历。某次巡诊途中,由于气候恶劣,马匹受惊失控,他差点跌落山崖,幸好及时控制住了局面,才避免了一场意外。麦教授特别强调,“作为全国顶尖的医院,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应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传播出去,服务更多的人。”


李龙芸教授:呼吸内科的领航者和医学教育的践行者

李龙芸教授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67年加入北京协和医院,历任内科住院医师、内科总值班、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呼吸内科主任。李教授长期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深厚造诣。行医六十载,她完成了大量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此外,她还牵头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肺癌中心,潜心提升协和肺癌亚专业临床、科研水平,带领团队跻身全国肺癌诊治水平前列。



职业生涯早期,李龙芸教授专注于临床实践,1987年至1992年,她担任呼吸内科的副主任医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3年起,她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且长期担任呼吸内科主任,期间她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技能,引领科室不断进步。在回忆这段工作经历时,李教授强调了严谨求实、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对她职业生涯的深刻影响,勉励年轻一代医生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秉持协和精神,勇于承担责任,不断精进医术,为患者福祉不懈努力。


在访谈中,李教授回顾了自己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职业生涯,特别提到了与同事们共同应对重症患者、复杂病例的经历,讲述了在条件艰苦的岁月里,在如何带领团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癌的治疗上取得进展,不断提高呼吸道疾病诊治水平。访谈中,她详细列举了团队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比如,NSCLC(非小细胞癌)前瞻性治疗随诊转归得到一定改善;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得到提升;为细支气管肺泡癌提供吉非替尼治疗依据;证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是NSCLC的有效药物。同时,李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肺癌早诊方面贡献很大。


身为党员,李教授恪守医生使命,时刻响应国家号召。1965年医学院毕业伊始正值毛主席发表“六二六指示”,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到农村去,李龙芸教授接到任务奔赴江苏常熟血吸虫病重灾区进行疫情防治工作,深入水乡田间诊治血吸虫患者;19世纪70年代在周总理的号召下多次奔赴南方水乡和北方黄土高原开展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COPD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2000年李龙芸教授作为主研究者承接了国家批准的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该流感新药获批上市,为全国流感大流行的控制作出重要贡献。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李龙芸教授作为协和专家小组成员之一,马不停蹄地为疑似患者会诊,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使命和家国情怀。



消化内科钱家鸣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燕教授分别代表科室对两位教授表达感谢,号召后辈们向老前辈们学习,注重临床实践、锻炼及经验积累,遇到困难时努力不懈,开拓创新解决问题。


对于此次访谈,康红书记指出,协和的辉煌历史离不开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麦灿荣、李龙芸两位教授的事迹就是生动的写照。青年医师应以此为鉴,继承协和精神,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科历史人文访谈系列(十八)

文字 / 于琛 焦禹豪

编辑 / 朱慧伊 李蓉真

审核 / 刘晓清

执行主编 / 杨德彦

主编 / 康红 李雪梅

大内和协
北京协和医院大内科公众号,联系邮箱:PUMCHDANEIKE@126.com
 最新文章